文/徐 挺【文(1)】
东胜·师生三聚乐
三十载——阔别东胜,后半生——首聚月湖。
少年,迷恋童话;青年,梦铸神话;中年,误信谎话;老年,悟醒笑话。
2007--春满月湖 庆开学季乐聚
2007.5.4 宁波二中,前排左1-2 吴布雷 周承珩老师
聚会抒旧,人所共系。2007年5月4日,暮春初夏。宁波师专东胜路中文、数学四个班100多位同学从福州、南京、上海、杭州等地赶来,在月湖的宁波二中聚会,纪念30年以来的甜酸苦辣。
在各班班会上,同学相聚,互诉衷肠。几多白发,几多感慨,几多欣慰。当年的学子,书生意气,激扬文字;今天的同学,都已年过半百,但壮志不已。喜,有成果则喜。人生是一个拼搏的过程。在跌打滚爬中成长。历经岁月磨炼,方显英雄本色。
5月5日上午,召开全体会议,联谊会被推到了高潮。100多名师生欢聚一堂,展现了感人的一幕。联谊会由徐挺主持。
联谊会上,学子再次感恩教师。培养人才,关键是教师。教师象园丁,灌溉了学生;教师如蜡炬,照亮了学生;教师是灵魂工程师,塑造了学生。
联谊会上,主角是学生。8位学生代表展示了风采。几度春秋,风霜雨雪搏激流;几经磨炼,德识才学显本色。“草窝里飞出了金凤凰”,每位同学都是一路艰辛一路歌。从教者重“三心”--爱心、匠心、恒心。大多扎根中教,为中学高级者众,当校长的多;赴高教战线的,均获副高以上职称,出类拔萃的则在国内外任教授、博导,或聘为教育部高职教育评估专家,是谓承师且“胜蓝”。从商者重“三本”--本心、本钱、本事。为业务经理者众,当老板的多,自是名亮而利实。从政者重“三官”--官德、官识、官才。为单位骨干者众,当县团级干部的多,仕途佼佼者沈跃跃,时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后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确为学优则仕显。每位学子实绩显著,千秋各具,印证了“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的哲理。
离散聚合,交际常理。下午,联谊会师生陆续告别。古人道别,常执杨柳,表依依不舍之情。今者告别,多祝珍重,含健康第一之意。这是人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祝愿。祝年轻的同学,再搏“竿头”,更上一层楼;愿年长的师生,“采菊东篱”,久乐大自然。
联谊会上王永杰书记讲话
师生合影
联谊会筹备组合影:
前排 陈兰君 王亚珍 贝颂民 应启培 卢剑波 郑明华 后排 吴小平 田 勇 姜钢敏 竺忠民 张灵龙 徐 挺
宁波晚报专版 ( 2007年5月19日):
右版面上 编者按:拨乱反正的伟大创举。回顾高考走过的历程,展望高考发展和改革的未来,发了专版。此前,《宁波晚报》记者采访了徐挺,同期受访者还有陈兰君、龚烈沸。

版面左上 《1977我的青春与梦想》 配中文801班毕业照 左下 周承珩老师照片 版面右 《十年前他们圆了大学梦》 配龚烈沸 陈兰君 徐挺照片
编辑《东胜“而立”集》
徐挺、应启培和田勇编辑《东胜“而立”集·宁波师专东胜师生30年联谊会集锦(1978——2007)》。
徐 挺 应启培 田 勇
《东胜“而立”集》,师生辛勤协同的结晶。聚会抒旧,人所共系。2006年底,王永杰书记登高倡之,各位班主任即鼎力拥之,工作小组同学则尽力行之,全体师生都齐力应之,从福州、南京、上海、杭州等地赶来。由此,联谊会始得圆满。
《东胜“而立”集》,为留念而辑。开卷——鲜活的形象栩栩,按额——浮想的思绪翩翩。
《东胜“而立”集》,为互勉而辑。提笔——师生情结可联通,抒怀——人生道路共前行。望年轻的学友再搏“竿头”, 愿年长的师生自乐“东篱”。
《东胜“而立”集》,徐挺总体策划,应启培负责编辑,先展联谊风采,再现东胜旧照,细说感言心语,继录通信地址,后列会议附录。而摄像、印刷之功,当首推田勇;资料提供之力,则全靠大家。
“而立”集目录如下:
前 言
一、联谊掠影
春满月湖 师生聚会
笑侃人生 同窗抒怀
志在千里 桃李报捷
灯耀前程 杯酒寄情
《宁波晚报》报道照
二、师生风采(个人照片)
教师合影及个照
文一班班级合影及个照
文二班班级合影及个照
数一班班级合影及个照
数二班班级合影及个照
三、东胜旧照
教师合影
文一班班级合影
文二班班级合影
数一班班级合影
数二班班级合影
学生会合影
团委合影
实习学生在宁波八中合影
学生证样本
大学生排球赛舟山赛区参赛队员合影
四、感言心语
(一)感言摘录
(二)《月湖联谊辑》解说词
(三)东胜絮语
忆宁波师专东胜分部的创建 (周承珩)
回顾人生忆东胜 (汤德祥)
思念 (杜功祯)
祝福 (徐亚先)
忆东胜 (吴布雷)
东胜 东胜(吴才根)
难忘“东胜” (吕 萍)
忆宁波师专东胜路分部 (王振里)
东胜师恩 (徐 挺)
我的大学 (汪维辉)
难以忘怀的岁月 (景丽芳)
完美组合中的绿洲 (钱耀敏)
莫道东胜大学小 照样飞出金凤凰 (魏士德)
难忘的岁月 (林常飞)
鹧鸪天 月湖相聚 (柯本华)
感言 (俞 毅)
永不消退的记忆 (童亚飞)
特殊的大专生 (何剑波)
东胜路追忆 (俞成峰)
一辈子的幸福 (陆晓岗)
年 (罗 明)
东胜拾遗 (刘启卫)
东胜追忆 (汪宁浩)
曾经飞驰在绿荫场上 (黄伟建)
七律 毕业二十年有感 (王成裕)
“东胜——月湖”谈感受 (李宏清)
入学三十年感言 (沈建国)
我的母校 (谢龙飞)
我们那个时代 (胡 敏)
五、友谊联通
师生通讯录
六、会议附录
宁波师专东胜师生联谊会方案
宁波师专东胜师生联谊会议程
宁波师专东胜师生联谊会资助名录
后 记
鹧鸪天·月湖相聚
柯本华
卷起相思比酒浓。丁亥春暮,阔别三十年,恩师、同窗相聚于甬城月湖湖畔,和风把盏,往事盈胸,不觉诗兴潮涌,填《鹧鸪天》以记。
昨夜东风比酒浓,夕阳影里月湖东。
谁言相见难相识,别梦依依几度逢。
凝泪眼,望苍穹,相思尽在不言中,
啾啾燕语才当耳,枇李他乡已晚红。
2008--三十而立 庆毕业季乐聚
勤耕生活,同甘苦;愉悦之路,并肩走。
2008年5月,宁波师专东胜路分部中文、数学四个班100多位同学在月湖再聚会。“三十而立”,人生之重要节点。
回首三十载,“东胜大学”是人生转折的关键平台,东胜恩师是前进路上的学习标杆,东胜情结是心灵深处的不竭源泉。
中文801班 合影
中文802班 合影
数学801班 合影
数学802班 合影
2017--喜重晚晴 庆40周年乐聚
一滴溪边水,折射着人生的印记。
一段同学情,铺开了致远的画卷。
2017年9月,宁波师专东胜路中文、数学四个班同学在宁波饭店复聚会。
流年似水,青山依旧。1977年,高考;2017年,聚会。弹指一挥,40年。邀孔子之言,“四十而不惑”。
东胜,昔有凝聚力。一张通知书,散落在宁波乃至上海的工人、农民、知青和民办教师等个体集聚东胜。在同一幢大楼中求知,在同一方操场上健身,在同一个食堂里用餐,在同一片蓝天下成长。从东胜起步,改变了人生轨迹。
东胜,今有号召力。一则微信,播撒在各地的同窗——专家教授、中学高级、经理总管、处长主任,更可贵的是脚踏实地的普通教育工作者,同时汇聚到宁波。谈世事,喜有成,伤离别,忆旧抒怀,分享艰辛。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来之不易,自当珍惜。可谓“师专 师院 宁大 脉脉相传,求知 求真 成才 环环相扣”。
东胜,永葆生命力。校舍无踪,“质朴 勤学 向上”东胜精神、“达观 健康 向善”人生境界常驻。我们,祖国大厦中不足道的一砖瓦,历史长河里的不起眼的一浪花,跨越过世纪更迭的门槛,见证过祖国前行的磨难,欢呼过人民傲世的风采,常自欣慰。当今信息化时代,我们,在微信上,启封陈年的往事,怀念曾经的笑脸;笑指青山绿水,喜谈养生后辈。愿放下昨天,珍惜今天,无悔明天。
此前,6月3日,宁波师专东胜路中文、数学四个班原班委同学聚会,徐挺、张灵龙、郑明华、姜钢敏、赵文奇和田勇等同学倡议,并邀王永杰书记、杜功祯、吴布雷和汤德祥等老师指导,筹备了东胜师生40年联谊会事宜。筹备组各位同学根据分工,尽心尽力,竭诚服务。
2017年9月宁波饭店各班合影

徐 挺 编辑于2024年9月
《东胜记忆》文集征稿启事
欢迎东胜老师和同学来稿,内容包括:1977高考经历、东胜路学习生涯回顾及对老师的追忆缅怀、毕业后工作中的甜酸苦辣及同学聚会活动等。文章体裁不限,字数尽量控制在三千以内,并附上作者姓名和班级。来稿编辑后在都市头条发表,同时收录于《东胜记忆》文集供全体师生共同分享。
编者联系方式:罗维开,电话号即微信号13396684784 邮箱923739913@qq.com 欢迎来稿有图有照片(包括作者个人照)
作者简介:教授,教育部高教司兼职秘书 ,高职高专教育评估专家,浙江省高职高专教育评估专家;宁波市第二、三、四届高校教学督导。主编、副主编论著20余部【高校校志及教育部规划教材《文学欣赏》(高教出版社)】。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发表在国家一级期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5篇。曾主持教育部、省教育厅若干课题,分别获省、市高教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