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状元的殿试考题和答卷(4)时间:唐代垂拱元年(685年)。
出题及主考:武则天
状元:吴师道
试题:策问(共五道题)
第四道:【原题】
“朕闻三微递代,哲后所以承天。五运因循,明王由之革命。或金水而鳞次,应火木以还周;或寅子变正,天人之统斯辨。骊𫘪改色,昏旦之用有殊。兹乃涣汗图书,昭彰历数。受位出震,以迄于今,莫不母子相承,终始交际。然而都君土德,翻乃尚青;天乙水行,宁宜用白?深明要旨,其义何从?若以秦氏霸基,便有符于紫色,则魏人鼎足,岂复应于黄星?缅镜前修,又以矛盾。张苍之议,既颇反于公孙;贾傅之谈,复远乖于刘向。子大夫学包群玉,文擅锵金。既听南史之篇,方伫东堂之问。详敷事实,靡得浮词,商榷前儒,谁为折衷。”
【翻译】
朕听说日月星辰依次更替,圣明的国君顺应天道而行。五行之气循环往复,圣明的君王依此进行变革。有的按照由金到水的顺序,顺应由火到木循环一周;有的朝代在寅年、子年更改历法,上天的意志与人世的统绪由此得以分辨。用黑马还是白马驾车,早晚有所不同。书籍和典册中都彰显了天道运行的规律和朝代更迭的次序。从震卦所象征的东方即位,到现在为止,无不是母子相继传承,始终相互交接。然而建都的君主为土德,却反而崇尚青色;天乙为水德,难道适宜用白色吗?探明白其中的要旨,它的意义究竟从何而来?如果因为秦氏奠定霸业,就有与紫色相符的征兆,那么魏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难道又对应黄色的星象?回顾借鉴前人的做法,又存在矛盾之处。张苍的议论,已经与公孙的观点颇为相反;贾谊的谈论,又与刘向的说法相去甚远。诸位学富五车,文章写得精妙。已经听过了对南史篇章的讲解,正等待着在东堂被问询。请详细陈述事实,不得有浮夸的言辞,商讨评价前代的儒者,看谁能给出恰当的评判。
吴师道对策 【原文】
臣闻方圆既阙,帝王斯建。四游将六气交驰,五德与三微递变。自摄提著纪,出震登皇,循木火而相承,用骊骠而继作。虽复武功文德,揖让干戈。御旒扆以高居,握图箓而深视。莫不垂天人之统,顺寅子之正。始终之际,何莫由斯。暨乎运偶都君,时云土德,道钟天乙,数叶水行。子胜母而尚青,母生金而尚白。略言其美,斯穷奥旨。至若秦居闰位,紫实非正之符。魏得中区,黄标应星之纪。未有矛盾,允惬随时。汉祖承天,人多异议。张苍言水而黑畸方兴,公孙据土而黄龙复应。逮二刘之父子,推五运之相沿,较彼前谈,斯为折衷。臣学非博古,识昧知新,轻陈管穴之窥,猥奉天人之问。惭惶靡地,悚越兼深。谨对。
【翻译】
臣听说当法规准则缺失之时,帝王就会制定。四季的运行使六气相通,五行与日月星辰有规律地运行。从摄提星开始记载年岁,从东方震位登上皇位,遵循木德、火德相互传承,就像用黑马白马交替驾车继续前行。虽然有文治武功,有揖让之礼和战事,帝王坐在宝座上,掌握着图箓而深入观察。无不是遵循着天人的统绪,顺应着寅子的正位。从始至终,莫不如此。等到运数恰逢都君之时,当时说是土德,天道钟情于天乙之水。子胜母却崇尚青色,母生金却崇尚白色。简要地谈论其中的妙处,这就探明了深奥的要义。至于像秦处于闰位,紫色确实不是祥瑞之色。魏得到中原之地,黄色应是祥瑞的象征。这并没有矛盾之处,确实符合当时的情况。汉高祖承接天命,人们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张苍说属水而黑色的怪异征兆正在兴起,公孙依据土德而说黄龙再次出现。等到刘向、刘歆父子,推究五运的相互沿袭,与前面的谈论相比,这才是恰当的判断。臣学问并非博古通今,见识浅陋不懂新知,轻率地陈述一孔之见,承蒙关于天人的询问。惭愧惶恐无地自容, 惊悚不安越发深切。恭敬地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