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好友•李善局长
杨自坤
原临沭县教育局局长李善(1935—2021)已经离开亲友三年了。作为他的好友之一,追忆写点缅怀他的文章是应该的,因为他的言行对我们为人处世有所借鉴。
我之所以能和李善老局长成为好友,其源于一件令人悲伤的事…。
2009年的初夏,已经离休十四年的李善局长、老伴不幸患了不治之病…。
他知道我是中医、有点名气。找到我治疗、咨询…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八年前我的母亲也患了不治之病,在医院手术后活了不到两个月。在母亲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认为该走就走…拒绝去医院做维持生命的无效治疗!
而停止了输液、服药等一切治疗后,她反而不再难受了:只有吃饭难受…既然粒米难进、何不选择顺其自然呢?!这既是她本人的意愿也和我们老祖宗的生死观是一致的:小病从医、绝症归天吧。
她靠喝水度过了最后的七天时光,有条不紊地交代了一切后事,擦干眼泪照了一张遗像;让我们带着礼物、用三轮车拉着她一起去了应该答谢的人家…做最后的告别…完成了心中的一切遗愿后安详地走了。
我支持母亲做法的缘由是:做无效的治疗等于是承受折磨和煎熬!
有位叱咤风云的老帅患了不治之病…在医院进行了各种治疗,无异于受刑…他的孩子心疼地对医生说:能不能停止治疗?医生说了两句话:你说了算吗?我们敢吗?所以后来有元帅、将军的后代们成立了不插管俱乐部…立下遗嘱、保持生命的最后尊严…获得多人支持。
巴金先生生命的最后六年是在医院的病床上度过的,气管被切开、身上插满管子,机器和药物使他“活着”…真是生不如死…他多次求死无果。
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对我们中国的医生也同样实用。实话实说:现在有些病是无法治愈的…有时医生和病人、家属选择放弃,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以前农村有人得了绝症,在亲友们陪伴下度过了最后的温馨时光…不也很好吗?何必在医院耗到人财两空、道德绑架、互相抱怨呢?!
讲了上述例子,我对老局长说:您自己拿主意吧。咱们老百姓不是显赫的人物,用不着请示报告…有权决定自己的行为。
李善局长家是莒南县。解放前父亲在村里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是共产党的优秀基层干部。1948年在解放战争白热化的状态下,急速从解放区征兵。为了完成任务,父亲把不满十四岁的孩子李善送上了前线;李善局长姊妹几个都先后被他们的父亲送出去参加了革命,所以李善局长的家庭是革命家庭;他自己也是临沭县最年轻的离休干部。
老伴走后,他终日泪不干…处于极度抑郁状态。有人劝他找个老伴…他当即谢绝:不能叫外人把阵地占领了…。
他上老年大学已经多年了。因为和我能拉知心话,动员我和他一起上老年大学。所以于2010年和他一起就读老年大学,报了两个班:文学和书法。
我们读老年大学来去自由…上午上课。下午我们就和一群老友在城东杨树林里侃大山…心情好转了。
他很喜欢旅游,近途的景点就约我和县体委副主任刘石州、高忠熙老师一起开车游玩…每天都感觉心情愉悦。
李善局长当时参加的部队是刘邓的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他们从山东步行三个月才到四川。因为他年龄小,领导安排在后方医院,干些洗绷带、打扫卫生,提茶倒水等事物…。所以即使他后来当了局长也不改当年的习惯…知道的是局长;不知道的就认为是清洁工在干活。
当时提倡单位一把手掌握人权和财权…后来他又任县“人大”办公室主任…他不恋权、认为不如干活痛快。最后干脆放权…几个孩子也是普通人员。
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虚心好学,不耻下问。通过不断学习深造…逐渐达到知识渊博…各门学问、天文地理、无所不通;甚至连写“破七文”到阴曹地府如何执法他也如数家珍…简直就是活字典…;在文学班上,老师一启发,他登台就发言讲课…;真草隶篆更是出神入化,多次参展获奖!
他后来钻研雕刻,买了工具…用了不到半年就掌握了雕刻技术…其作品可谓精美绝伦、堪称雕刻大师,因为他有书法基础。
在旅游车上大家最喜欢听李善局长讲故事。开始他还拘谨,大家几次掌声欢迎后,他兴致勃勃开讲了。有次他讲到赤壁之战:曹操带领八百万军队攻打东吴,他把蒋介石的军队借给曹操了。大家憋住笑,任由老局长开心,到最后他自己也哈哈😄大笑自嘲…弄错了。
他很懂为人处世之道,讲究礼尚往来,无论谁给他送礼,他都要同等价位回赠;违法犯罪的事他更不敢干,好用的名词是:吓人!可见他受共产党教育几十年,经过历次运动…刻骨铭心!付诸行动:拒腐蚀永不沾。
为什么有些领导退休后不敢出门见人…就是因为在位时:收礼办事,事后人家不欠他的;收礼不办事,做了亏心事…在台上趾高气昂目中无人;下台后,即使满面笑容找人说话,人家也不爱搭理他。
李善局长没有这个顾虑,哪里人多他就往哪里凑合;有时争吵不休、有时开怀大笑…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李善局长人如其名:善也!
他很懂“忍”的哲学即“省事饶人祸自消”!曾经有人围在他门口无理吵闹,他自己不出门,也不允许孩子们参与:学习司马懿高挂免战牌…闭门不出、有权也不滥用。
他仨儿俩闺女,按农村说法是好命!所以他结婚的床,常年被那些结婚者借去轮流使用图个吉利;他们老两口和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相处很好,总是急人所急、有求必应。
他从不插手儿女的家事,所以他们一家相处和睦,被众人羡慕!
他有时因为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受到不公和打击…也会背后发牢骚***该枪毙!滥用职权…早晚要撤职、坐牢…到那时就不如我自由了…说着说着一会就开心地笑了…阿Q精神放光芒。
他紧跟时代步伐,什么智能手机、网络游戏玩的呱呱叫…每次旅游他都带着平板电脑,拍照摄像🎥,引得周围人投来羡慕的目光,纷纷竖起大拇指!
他作为一个离休的老局长、德高望重的老人多次为我和我的家族加持、捧场:2014年他积极参与规划我的老家薛庄杨家祠堂筹建事宜…2015年清明竣工典礼时他和县体委副主任刘石州、高忠熙老师送匾(他亲笔题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带领临沭县老年大学部分师生赴杨氏文化馆瞻仰、参观、指导…并送墨宝祝贺。
他每次旅游都喜欢邀我做伴,因为他心脏不好,希望我能帮助他…他高尚的人品、渊博的知识也吸引了我,可以说是互补吧。正好我也内退了,有的是时间。
我的老伴因为晕车,她反对我学车、买车…但旅游她不反对;尤其是和李善局长这样的人在一起…她一百个放心。
耄耋之年的老局长童心未泯,在旅游时随心所欲…2011年有次我们跟团参加六省一市游,在繁华的上海市南京路我们几个人一起闲逛,导游规定三个小时后集合。
我想起1983年第一次去上海,在南京路有家饭店的炸酱面做的很好,我们怕李善局长太累了,让他坐在一个地方等我们找到饭店来接他、他答应了。
等我找到饭店,来接他时,发现他不见了,手机也关机了…。顿时心慌了,把老局长弄丢了如何交代?!好不容易找到他时…老人家自己突发奇想,逛城隍庙去了,并且已经吃过了饭…正悠哉乐哉地转悠呢…这时集合的时间到了。
后来外出旅游时,我都是紧紧地盯住他…一起旅游的游伴们都传开了:李局长随心所欲观景点;杨自坤全神贯注看李善。
十几年来,我们结伴游遍了全国大部分地方;又出境游了港澳台、韩、西欧十一国等…收获满满、感慨多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因为我们都是跟团游,有人就攀比:既然规定七十五岁以上,没有家人陪伴,不允许报名,为什么李善局长这么大年龄能去?还能出国游?旅行社答复:人家李善局长有杨自坤做保健医生,你们有吗?!
李善局长—我的良师益友也!
未完待续。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杨自坤:1952年出生,笔名:沂河岸边,临沭县作协会员,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副主任中医师,杨九楼理事会荣誉会长。
1970年作为特种兵、服役国防科委在新疆罗布泊的、第二十一核试验基地。
自幼酷爱文学。从戎入医门,先后在部队受嘉奖、立功、入党。
1996年入编中华特色名医辞典、并入选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7年应邀参加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研讨会。
2010年就读临沭县老年大学文学班。
2012年先后在《沭水诗社》发表作品:《上大学》《母逝十年祭》《卖豆腐》《贺女儿读研》《游台湾》
2022年5月15日在临沂客户端发表《灵性的小黄猫》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沭县作协副主席,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齐鲁晚报·青未了》《新疆文学》《临沂日报》《七月颂歌》《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