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冯学仁, 70后,语文教师,系中国校园文艺家协会会员、湛江作协会员、湛江摄协会员、雷州作协理事、《星光》校园报主编。198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勤于笔耕,迄今有小说、散文、文学评论、新闻时评及教育论文等200多篇作品发表于《中国教育报》《南方日报》《百花园》《新闻视野》《广东教育》《湛江日报》《湛江晚报》《湛江文学》《湛江教育》等报刊杂志,多篇文学作品曾获地市级以上征文大赛奖。
文学不能当饭吃,但能让人活得有趣味、有品位。抒写“有情感、溢哲思”的文字乃不懈追求,一生崇尚良师和益友。
耄耋之年 文心不改
—— 序《李三作品选》
文/冯学仁
我向来有喜读书报的习惯,每遇好书佳文,常捧在手,慢品细爵,自乐其中。早在20多年前,在本地《湛江日报》《湛江科技报》,或省级《南方日报》《人民代表报》《文明导报》等报刊的文艺、政论板块,常有一位署名“李三” 的雷州作者频频光顾,从那个时候起,“李三”的名字及他的文章也就不经意间地走进我的视线里,引起我的关注与阅读兴趣。
时光飞逝,恍惚经年。李三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也有20多年了,可喜的是,这位步入耄耋之年的老同志至今仍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步履矫健,时与老友约邀品茗,谈工作、论写作、品文学、悟人生,好像丝毫不减当年的那一份热忱和兴趣。
高尔基曾说过: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李三同志从最初的小学、中学校长干起,到后来的公社党委办公室主任、区长、区党委书记,再到后来的副县长、市人大副主任、代主任等职务,纵观他的人生轨迹,不难看出,艰辛的生活磨炼和多重工作岗位上的经历可谓是其人生的宝贵财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李三同志心中有追求,有理想、有信仰,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脚踏实地,不枝不蔓,刚直正气,干净干事,无论是当初的教书育人,或后来从政为民,都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赢得群众的口碑,深受爱戴。
我们常看到一种社会现象:有一些领导干部在职时台上唯我独尊,高谈阔论,凡事皆行,台下阿谀奉承者众,可一旦退下来,门前寥寂,内心落差大,无所寄托,无所事事,精神日益空虚。李三同志虽已退下多年,可他退而不休,永远保持着年轻时一股激荡内心的正能量精神,保持着凡事都深入调查了解的务实作风,闲不住他又身挂“市关工委常务主任”头衔,经常不辞劳苦地下乡访户,了解城乡留守儿童情况,找机会到学校与孩子们谈心、做讲座,关注并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一……,这足够体现了一位退休干部充分发挥余热的新担当和新价值所在。
据我所知,李三同志退休前曾长期在党政部门工作,属于“老黄牛”式的领导,公务之余,李三同志远离不良爱好,坚持写作,并利用“文学” 充盈内心,丰富精神生活,把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用笔记录下来,勤耕不辍,大约发表了洋洋几百篇文章(包括政论文),前后出版了《追求者的足迹》和《情寄云水间》两本作品集,这在本地的党政领导干部中较为鲜见,也确实难能可贵。
前段时间,李三同志不顾年事已高,得到家人共识后,花费了很大的心思对他过去、现在凡所发表过的文稿,重新整理、筛选、归类,准备再版一本作品集,力求精益求精,精神可嘉。他小心翼翼地把打印好的文稿送给我校读,并嘱我多提意见。面对着李三同志这叠内容质朴温润,倾注情感,凝缩着他几十年以来思想火花和充溢着人生意趣况味的厚重文稿,我真的是佩服至极!然而,我又颇感纳闷:我人轻言微,才疏学浅,哪有资格去评价他的文章?但被李老这种高远精神寄托,这种与生俱来的工作作风和人生态度,这种待人和信任所触动、所振奋,情不自禁止地把自己读后的一些杂碎感想写出来。
李三同志的文稿总分为三辑:第一辑为写景记游,第二辑为记人叙事,第三辑为时论杂文,章目清晰,归类合理,可见花了他很大的精力。第一辑里,作者情系故乡,热爱祖国,放眼世界。故乡的诗意新农村、奔流不息的母亲河、坚挺葱郁的红树林、生鲜可口的瓜果海鲜产品,草木山川,尽收眼底,凝注笔端。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公务外出考察的时候,每到一处,总是带着新鲜,带着思考,然后通过实地现场的所见所闻,写了很多文章,这些文章读起来真实可感,富有价值和启发意义。多年来,作者曾经踏足国内的版纳、洱海、丽江,乌镇、黄浦江、武夷山、鼎湖山、华西村等考察或观光,看到了不少新鲜事儿,吸到了不少新鲜空气,大开眼界,大长见识,领悟到大自然的可爱和伟大,感叹生活栖居在那里的人们对自然保护如此重视,写出了《版纳情思》《难忘洱海》颇有可读性游记散文等。到国外日本、马来西亚、云顶高原等地方光观,回来后也写出了许多有见地的文章。《感受日本》一文,作者对日本独特的气候环境情有独钟,对日本的美食、绿色饮食品及道路建设更是大加赞赏。但是,令人不齿的是,日本至今还以“科学研究”的名义滥捕滥杀鲸鱼,食用鲸鱼,破坏海洋生态,作者在行文中对日本这一惊世恶俗流露出极度的不满和深深的忧虑。
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世沧桑,有人慨叹生命的蹉跎与无常,甘做平庸之辈;有人十分注重、把握生命的质感和厚度,即使在平凡岗位上,也积极投入人生奋斗的洪流中,尽力绽放着生命中最美丽的光华。我想,作为一名老党员李三当属后者。原雷州市市委常委黄李活同志曾中肯地评价过李三:他为人忠厚,崇俭戒奢,干净干事,功成身退后依旧严守做人的底线,依旧无私德为大,不欺心自安,依旧情系三农。李三同志一生磊落坦荡,时刻弘扬正能量,留心生活,关注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积极为群众向上级建言献策,排忧解难,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第二辑里,作者所写的人和事虽然是过去多年,但读起来朴实而有味,仍让人荡气回肠,感慨良多,有一股满满的正能量充溢心胸。你看:有与人为善,敬老爱幼,和蔼可亲,给人春天般的温暖的 “春叔”;有爱生如1子,学教兼优,为人忠厚的 “全国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的女教师陈秀美;有文明村建设唐壮庭村长;有吃苦耐劳,自强不息,那以及艰苦创业,爱友爱乡爱国的祖籍雷州的马六甲人;有著名的华人——世界冰雕师李金潠,有市老干部协会王定一……他笔下的人物、事件林林总总,力透纸背,总是令人肃然起敬,给人以正气、骨气、底气和激励的力量,至今仍然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第三辑是时论杂文,主要是作者在长期工作实践和生活感悟的基础上写作的。李三同志参加革命工作近40年,风雨兼程,他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有着很高的对事物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尤其是善于对自己从事的人大监督、依法治市等工作进行深层思考,写出了不少有质量、有见地的议论性文章,既有鞭策入里的现实的时评,又有科学指导对策的政论。这非常值得新时代每一位机关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中提倡和借鉴的。
家风蕴于父母的言行,藏在生活的细节中。李三同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向上向善又充满浓厚书香气息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几个子女都在各自岗位上表现出色,尤其是令人欣慰的是,读读附录在作品集后面的子孙俩两篇作品,你可以感受到文章的内容情真意切,语言流畅新颖,令人耳目一新,这无疑就是一种优良的家庭文脉赓续,优良家风家规传承的最好注释。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李三同志在迟暮之年仍然对文学写作深怀着一片赤诚之心,对社会秉持着无限拳拳爱心,利用余光,身体力行为下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力所能及的实事好事,精神可嘉。作为与他皆热衷于文学写作的晚辈,借此机会,我真挚地祝福他老人家延年益寿,家庭文脉流长,润泽后辈。
↑制作发布人:尹玉峰。中民文化产业集团副总经理、慈善中国书画院、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两院副院长、Ⅰ0—WGCA国际组织世界绿色气候机构东北亚—东盟(中国)总部国际书画鉴定评估委员会副主席、Ⅰ0—WGCA国际书画鉴定评估研究院副院长、Ⅰ0—WGCA国际书画首席鉴定专家、京港澳台世界头条总社长、总编辑、都市头条编辑委员会主任。

都市头条 北京头条 天津头条
上海头条 重庆头条 雄安头条
深圳头条 广州头条 东莞头条
佛山头条 湛江头条 茂名头条
惠州头条 江门头条 沈阳头条
抚顺头条 大连头条 锦州头条
鞍山头条 本溪头条 辽阳头条
海城头条 盘锦头条 福州头条
厦门头条 圃田头条 三明头条
泉州头条 漳州头条 南平头条
龙岩头条 成都头条 绵阳头条
杭州头条 宁波头条 温州头条
廊坊头条 嘉兴头条 台州头条
金华头条 丽水头条 舟山头条
济南头条 青岛头条 枣庄头条
合肥头条 长沙头条 株州头条
湘潭头条 岳阳头条 衡阳头条
邵阳头条 常德头条 益阳头条
娄底头条 永州头条 武汉头条
南昌头条 九江头条 赣州头条
吉安头条 上饶头条 萍乡头条
新余头条 鹰潭头条 宜春头条
抚州头条 南宁头条 昆明头条
太原头条 大同头条 长治头条
阳泉头条 晋中头条 晋城头条
成都头条 雅安头条 乐山头条
资阳头条 绵阳头条 南充头条
临汾头条 运城头条 吕梁头条
朔州头条 呼市头条 包头头条
京港澳台世界头条总社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