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路上
郭凤娟
也许心中有梦,才去努力追梦,不管梦想能不能成真,追逐本身,就是一个绝美的过程。
2024—8—21清晨5点,我们远东文友会《燕留城探寻》编辑组刘之龙、郭凤娟、杨海霞一行三人便动身去沧州,应沧州日报资深记者杨金丽之约,与摄影记者魏志广一起,前往河北保定徐水区广门镇曲城村考古发掘现场,开启我们本次的“燕南古长城研学之旅”。
近年来民间考古热潮的兴起,着实令人兴奋。史书上记载的2686年前燕齐合力伐戎、齐桓公分沟礼燕而诞生的春秋燕留城,经我们远东文友会以刘之龙为首的文史爱好者反复实地考察,联合当地知情者罗中林确认,大致就在我们家乡河北沧州的杨官屯附近。我们曾邀请当地及石家庄文物专家多次来杨官屯进行探寻研究,沧州日报社资深记者杨金丽在日报、晚报上多次发长文报道,在沧州文史界引起较大轰动,掀起了一股研究春秋文化的热潮。随着热潮的外溢,河北省电视专题片原《造物者》导演杨小顺经多方打听,主动联系上沧州杨金丽记者,欲借此次拍摄《寻燕记》之机,来杨官屯进行实地拍摄。来之前还亲邀我们去河北徐水参观正在发掘中的燕南长城遗址。
以杨小顺导演、杜摄影师为主亲自设计拍摄的《造物者》专题片一经问世,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曾在央视播映。随后他们又相继推出了《中山国》《正太饭店》《平山记忆》,深受国人的喜爱。现在该影视组正在筹拍《寻燕记》,该片将分为五个部分,以真实的影像镜头还原两千多年前我们脚下这片热土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发展历程,让我们回溯历史,找回自己前生的血脉基因,这多似一个遥不可及而又触手可及的梦啊!寻梦,不仅仅是追求一种文化形式,更是一种深刻的心灵体验啊!
经过300多公里的狂奔,按照导航汽车下了高速,进入保定徐水境内。大雨过后的保定徐水,天空还游走着一片片意犹未尽的浮云,地上有许多明晃晃的积水。到了曲城村,通往考古发掘现场的乡野土路泥泞不堪。在考古现场,许多工人正在按照专家指导细心挖掘着燕南古长城,场面宏大,现场已经明显裸露出燕南古长城——经过版筑的夯土层。
负责考古发掘工作的河北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石磊教授现场与我们亲切交谈,解答我们提出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燕文化的诸多问题,并就一些细节问题与我们交流探讨。石磊教授的父亲石永士是燕文化研究专家,一生发现并致力于燕下都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从小就对燕文化感兴趣的石磊,工作后接过父亲未竟的事业,继续将燕文化研究推向深入。
我们还有幸来到石磊专家简陋的临时住处,一张床铺,一张桌子,一台电脑,如此简单而已。地上垃圾篓里满满的烟头是专家焚膏继晷努力工作的见证。二楼阳台一角,放有专家考古用的宝贝工具——镐、锤、铲、镊等装了满满的一兜。专家物质生活的清贫与精神世界的富有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石磊专家告诉我们,徐水这是的燕南古长城往东一直修到渤海之滨,是负责战争防御和抗击水患的重要堡垒。这不仅让我们联想到家乡的古迹遗址——盟台、燕留城、燕齐台、南堤大堤这条清晰的春秋历史脉络,会不会它们就是和徐水这里一脉相承的燕南古长城呢?又一个变得清晰起来的梦,又一个沉甸甸的历史文化课题!
最后,石磊专家还邀请我们《燕留城探寻》编辑组和杨金丽记者、魏志广摄影师下次一起来燕下都参观考古呢,我们殷殷期盼着又一个绚丽多彩的梦。
“不是在拍摄,就是在拍摄的路上”,56岁的杨小顺导演工作忙碌,但却精力旺盛、非常健谈。与我们谈起正在开镜拍摄的电视纪录片《寻燕记》,便敞开了滔滔不绝的话匣子。我们这里是春秋时期的燕国,我们的血统是北方游牧民族,而不是单眼皮的汉人,我们有许多自己独特的风俗和文化……寻根,是我们每一位燕国后裔义不容辞的责任。徐水这里找到了燕南长城,它的以东七百里处也正在找寻着同时期的燕留城……于是,一种责任心和使命感驱使着我们炎炎正午便冒着溽暑的蒸煮,转头东归。要来我们家乡,用镜头见证这位于“九河末稍”的古黄河沿岸的春秋燕国景观。
高速路上,我们以每分120里的时速飞奔,风尘仆仆到达杨官屯村北时,已将近5点,太阳明显偏西。马上由本村罗中林先生为向导带我们先去杨官屯西边的盟台考察拍摄。
昨天刚刚下过雨的田间小径上泥泞不堪,我们却饶有兴趣地谈着春秋的故事。在一棵高大的顶端筑着鸟巢的枯树前,杨导演止住了脚步,《寻燕记》的镜头从这里开始拍摄。导演事先布置让杨金丽记者与刘之龙、罗中林两位乡土历史爱好者边走边谈有关燕留城和盟台的事情,我紧随其后。前面有魏志广、杨海霞两位摄影者对着谈话者倒步跟拍,再前面是《寻燕记》影视片的专业摄影师杜师傅。精益求精的杨导仅仅这一个镜头,就让我们反复拍摄了五次!其间记者杨金丽远在沧州的孩子给妈妈打来电话,问什么时候回家,妈妈只能用善意的谎言安慰孩子:“快了,快了!”
疑似盟台遗址的地方很高,分上下两层,顶层面积将近4亩,上面长满碧绿的玉米。但种植的树木生长缓慢,有两棵已经枯死。从高台南面临傍的东西向深水渠旁仰望,高台有明显的夯土层痕迹。尽管被风雨沧桑剥蚀了两千六百余年,依然尚存着当年巍然雄伟的原貌,令人不得不对历史肃然起敬!
深水渠上有桥,向西望去波光粼粼,一望无际,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寻燕记》摄影师在桥上放飞航拍飞机,惊讶地发现,拍出的盟台景象很美,仿佛这一刻我们的想象也实现了向两千六百多年前的穿越。“国无战事方为福,野有嘉禾始致祥”,仿佛硝烟弥漫的春秋时期,一次次硝烟四起、鼓角争鸣的战争,其目的也是为了争取像面前这样和平美丽的景象吧?!
疑似燕留城遗址的地方,分布较散,方圆面积较大,长满了一人多高的庄稼,不便于我们在泥泞路上徒步丈量,于是就交给航拍吧。
后李寨村通往李云龙屯的田野间修有一条蜿蜒曲折的水泥路,汽车徜徉在路上,我们干脆把车窗打开,沐浴着晚风的清爽,倾吐着汽车里一天来的热气,尽情欣赏大自然美丽的风光,感受到了无比的惬意。一路上遇到不少遛晚的人,男女老少都有,说说笑笑,洋溢着幸福的喜悦,像一幅幅“全家福”的图画,生动演绎着和平盛世农村小康生活的富足与美好。
拍摄结束后,杨导演和杜拍摄师还应邀到访我们的远东文友会办公地——远东集团办公大楼,听刘之龙会长介绍远东集团的发展历程及文友会创建情况,刘会长亲自赠给杨导演会刊《远东文友会》和彩报《远东绿洲》,并亲切合影留念。
“听闻远方有你,动身跋涉千里,追逐沿途的风景,还带着你的呼吸……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我还是那么喜欢你,想与你到白头,我还是一样喜欢你,只为你的温柔。”歌声在耳边回荡,撩拨着我们的心海波澜,让我们的思绪又重回两千多年前的那个燕国,沐浴那段烟云,寻找那段风情,感受那份温柔,诉说那段缠绵……
也许,我们这里的盟台、燕留城、燕齐台,就是燕南古长城的美丽装饰;也许,这里的南堤大堤就是燕南古长城的东部余脉,耿耿浮于地表,不愿被历史尘封湮没于地下,变得沉寂……
夜幕下,走在初秋的乡间小路上,听着秋蛩的鸣声,放飞无边的思绪,我不仅即兴拈韵,口占《夜归》一首:
寻燕竟日未身轻,
戴月归来夜色凝。
乡陌闲闻蟋蟀曲,
杂丛细品墨蛉鸣。
沾衣夕露添凉意,
沁腑宵风退暑情。
散尽疲劳人畅快,
一洼大梦任遨行!
2024年8月21日 于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