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色 甘 南
都 乖 堂
最美的时光在路上,最美的自己在远方。人生就是一场美好而又漫长的旅行。体味人间冷暖或心灵深刻,感知困顿意外或者落魄惊艳。走出琐碎生活,独处宁静澄澈。红尘三千,念在山水。带着对众生的祝福,转动刻满梵文的转经筒,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也许,这就是有些人终其一生所追寻的信仰吧!
----题记
夏河:佛缘教化圣地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 相当于藏传佛教的“清华北大”,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
在甘南川北安多地区,对一个藏族家庭来讲,如果孩子能进入拉卜楞寺,那是一种荣耀。因为在他们心中,拉卜楞寺的神圣和高雅是无可比拟的。藏区的人们常常说:能在拉卜楞寺学修佛法真的是很有福报的。
对遥远的藏地寺院,在我心里,除了神秘,还是神秘。直到此次旅行出发前,通过网络,才对藏传佛教有了大致的了解。
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是传入我国藏族地区的佛教分支,分为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噶当派和格鲁派五大派别。其中格鲁派又称黄教,有六大寺庙,分别是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塔尔寺、拉卜楞寺。
我们到达夏河时已经是华灯初上,所以直到第二天清晨吃过早饭后,才进入寺院,开始了浮光掠影的一天。
晨光中的拉卜楞寺,是那样的安静祥和。朝阳照在金
色的房顶上,辉煌耀眼。深蓝色的天空中不时有老鹰盘旋,鸽子拍打着翅膀,塔檐下风铃叮当,五色经幡随风飘动。从外面看,寺院红墙金瓦,依山就势,处处显示出它作为全国最大、藏经最多的寺院的威仪。七里长廊内虔诚的藏民们在转动成排成排的经筒,呢喃的诵经声飘入耳内,眼目中的一切有隔世之感,又令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夏河县城不大,从昨晚所住民宿二十分钟路程就到了拉卜楞寺南大门。偌大的景区广场车水马龙,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显得有点异常拥挤。藏族群众个个身着盛装,除了有传统的藏族服饰外,还有经过改良创新的藏族服饰。尤其是年轻的康巴汉子大胆选用轻薄面料,加之修饰身形,增加垫肩使服装显得更加阔气时髦,呈现出藏式色彩美学奔放而粗旷的原生感,向世界诠释着一种文化表达和身份标记。
就在我们寻思今天是个什么日子时,从游客服务中心广播不停传出的温馨提示得知:今天有一年一度的劝善法会。暗自庆幸,我们运气忒好。
今天参观人数众多,景区采取分流措施,每15分钟才放进去一批,并在一个年轻喇嘛的引导下,导游参观几个新修大殿。
拉卜楞寺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寺院外面的转经长廊,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一千七百多个转经桶,环绕整个寺院,绵延3.5公里长,非常壮观。要转完所有的转经筒,大约需要近两个小时。
转经路上,无论是头发花白、满脸沧桑的阿妈,还是身材高大、脸膛黝黑的壮年,就连那头发蓬乱、面色深红的孩童,眼神都是那么平静、清澈,他们手持并轻摇或大或小的经筒,口中念念有词。
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了磕长头的藏族老人。衣衫早已破损不堪,尘土覆面,脸上沟壑纵横。他双手合十,高举过头顶,先前走一小步,然后用合十的双手依次碰下额头、嘴唇、胸前,意为身、语、意与佛融为一体,然后双膝跪地,全身伏地,额头触地。脸上看不出喜怒哀乐,只有平和,俯仰于天地之间,亲吻大地、膜拜天空。
在这里,随处可见身着红色僧袍的喇嘛,运气好的话,还能见到头戴黄色僧帽的活佛。沿途也见到了许多年龄很小的喇嘛。
在这里,随处可见行色匆匆带着柏树枝的僧俗民众,重复着他们到寺院转经、煨桑最普遍的一种祈愿仪礼。
在这里,那堵红墙下,童年的目光,老者的睿智,女人的纯善和修行者的沉思,每个人都在经历着以此求得今生平安,来世幸福, 感受这种生生不息的信仰魅力。
拉卜楞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宗主寺之一,每年有七次规模宏大的宗教法会,其中以正月毛兰姆法会和七月说法会最为著名。七月说法会在农历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十五日举办,正式会期就是今天七月初八,其规模仅次于正月法会。七月八日,其中的“米拉劝善法会”,最为隆重。说的是米拉日巴劝善猎人贡保多吉说法的故事。期间远近的教民都蜂拥而来,除了听辩经弘法,还要欣赏劝善法会舞蹈仪式。
时至中午十二点,随着人流赶往石板广场,米拉日巴劝善法舞已经推向高潮。前来朝拜、看藏戏的信众和游客人山人海。来自各地的僧俗观众聚集在前,围成半圆形,内层是本寺僧人,外层是俗民观众。大殿前小广场两个电子屏幕正在进行实时转播。前几年,在青海塔尔寺,看到小喇嘛在这个梵音净土之地,开小车、玩手机让人还有些匪夷所思,纳闷,吃惊。但今天,看来现代化高科技进入佛教圣地也成了一个司空见惯的事情。
只见偌大的广场上,一名表演者头戴螺纹帽,鬼面,有彩色胡须,右臂系红色彩带,手执花棒进场挥舞,接着另一个表演者手执绣球和彩带逗引狮子,翩翩起舞。舞者的呐喊声和法号声浑然一体。最后是贡保多吉父子追杀小鹿,追到了米拉日巴跟前。经过两人激烈的辩论和米拉日巴苦心教化,猎夫贡保多吉父子终于醒悟,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只有皈依佛门才能积德行善、改邪归正,他们跪伏在米拉日巴膝前,从此结束了猎人的生涯。法会表演到此结束。
在拥挤的人群中,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小喇嘛友好地给我打招呼,随口急切问道:劝善法会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是这个寺院吗?小喇嘛面带圙色地回答,意思大概知道些,他是从拉萨到拉卜楞寺来学习的。
沿着四通八达的街巷,刻意走近领略一下喇嘛们居住的院落,家家户户大门上都插着一枝松条。就在走出景区大门的那一刻,脑袋里突然闪出一个纠结整个上午的答案:这里不正是,不正是,2004年“贼王”冯小刚导演《天下无贼》的取景地吗?
《天下无贼》是一个浪子回头鼓励人心向善的故事。一对由刘德华和刘若英主演的“贼公”“贼婆”,在北京偷得一辆轿车后辗转来到西北藏区大夏河。电影中刘若英扮演的“贼婆”,无意间经过拉卜楞寺,被寺庙中升腾而起的金色晨光所释然。于是放下执念,搭上一趟西去的列车。偶遇不相信有那么多贼的傻根(王宝强主演),并以自己内心不设防的力量把两个高智商的贼感化。“贼公”“贼婆”决定从一开始的不偷进而起意保护,最后出手与专门在火车上扒窃的盗贼团伙展开决战,甚至“贼公”为此搭上了性命,“贼婆”的手被砍伤……
来拉卜楞寺,是来追寻文化,是来求得心灵救赎,还是仅仅观赏风景。不管因何而来,这里的人文氛围,确实是非常令人震撼的。其实无论信仰什么,我感觉宗旨都是一样的,都是引导人向善而行。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为止,世间万物皆可,善良是共同的信仰!就是一个宗旨,引导人类往善良的道路上行走。
拉卜楞寺,一处不可复制的美。
甘南,是个在浪漫与含蓄间游走的地方。
说浪漫,是因为那里有可与西藏比肩的梵天净土。草原青翠,牛羊遍野,鲜亮的花儿点缀在青山间,目之所及一片祥和之地。当彩色经幡随风飘动,清晨阳光洒在扎尕那,河曲在黄河湿地中蜿蜒盘错出可爱的弧度,会让你忘记归途。
说含蓄,是因为它太低调了。如果不是特意去关注,很难发现在炙热干旱的甘肃,黄土高原的尽头,藏着这么一片神秘、壮美的地方。自然给予了甘南奇妙的地貌,从过去到现在一直以让人心驰目眩的色彩展示在众人面前,所以才有了“九色甘南”的美誉。
在甘南,最常见的便是红色,许多藏传佛教寺庙,如拉卜楞寺和郎木寺,都会使用红色作为主要颜色之一。它象征着力量和吉祥,代表着藏民的信仰。黄色是寺院的金顶,也是酥油灯的颜色。在寺庙和家庭祭坛上,点燃的酥油灯常常发出柔和的黄色光芒,象征着光明和希望。绿是广袤的草原、富饶的大。蓝是镶嵌于草原之中的九曲十八湾黄河之源的湖泊。黑是高原之舟上自由驰骋的牦牛。白是白塔、羊群、雪色的哈达。橙是象征财富的珊瑚珠。青是万山首领阿尼念卿(太子山)。紫是藏族最尊贵的服饰,也是菩提子的本色。
藏民信仰“山川有灵、万物皆神”,而这九色中的每一种色彩,都诉说着天地之间的关系,代表自然与生命的和谐共生。就像他们相信,风每吹过经幡,就会诵经一次,因此人们会把经幡挂在山中高处,让佛经常颂诵。
在这片土地上,色彩被赋予了更广阔的意义,承载了他们心灵的寄托与更内敛的情感表达。
正如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马文涛推介甘南说道:甘南是大美青藏锦绣园,如果说进藏旅行是一种瘾,甘南就是最好的解药。镶嵌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上的所有生态元素,甘南应有尽有。哪怕是海洋和岛礁,甘南也会用曾经拥有的生态事实,给出不负过往的肯定回答。
作者简介:

都乖堂,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生于周秦文化厚重之地——宝鸡陈仓,十七岁始淬炼于河西走廊锁钥雄关——拂晓劲旅,现供职于嘉峪关市生态环境局,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嘉峪关市作家协会会员。“生活、激情、真诚、感恩”热恋一方黄天厚土,笔耕不辍,勤学励志书写人生真谛,执著于“寻根文学”创作,至今已有一百多余篇散文随笔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个人散文集《心路驿站》由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