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秋景灿,风情客自迷 1196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田园秋景灿
风情客自迷
昼夜沧桑继
尘缘淼已离
垄野黄花淡
书闲早莺啼
蹉跎岁月去
霜鬓斑斓稀
倦鸟鸣暮秋为家,远岫吞云怀落霞,岁月沉浮怅几度?雁逐云梦浪天涯。人文与自然,人类与丛林,人伦与天道,万象同根共源,能量浑然一体,虽说大道至简,何可道法自然?《道德经》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阴阳太极,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境随心转。悬月一轮挂东峰,秋莲垂露老西城,悠悠千古多少事?半窗灿烂明于胸。《鬼谷子.捭阖》曰:“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人文自然,熙熙攘攘,循环竭蹶,山高水长,纵横捭阖,迟迟吾往。举目星空,宇宙茫茫无际,万象苍苍自行,事物之间因为存在相对距离,才各自具有独立的特征,两者之间的联系和运动才受到规律的长久支配。这段相对距离,既是安全距离,又是美感距离,既得渴望美轮美奂,但又不能亵渎美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人生犹如一场自始至终的游戏,万物万事终将成空而逝,一切为我所用而不为我所有,每一生命轮回都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相逢是缘,别离是缘,而一切尘缘都是无穷生命的时空过客,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假戏真做,借假修真,无情之情方真情,无爱之爱方大爱。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时不我待,机不再来。生命价值不是动物般的利益求索而是天地道义自觉奉献!每个生命都是一枚香果,它们时刻向周围发散着自利利他的英华芳菲,只能错误的认知令人孤芳自赏。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西方庸俗价值观正好相反,己之所恶,尽施于人,以强凌弱,以大霸小。人类文明需要用东方道性文化重塑世界价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寒翠枝头瑟,静待秋风脱 1197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暮景难堪远
秋水叠叠荷
草动萤明灭
径曲夜虫歌
寂寥星汉下
畅意何其多
寒翠枝头瑟
静待秋风脱
百年变局惊艳,光景飞快蹉跎,静坐林深幽室,闭目思如泉穴,清径蓬门自扫,莫言硕果东多。境随心转,笔随意开,这种“文致深处而境界出”的感受,犹如山巅望远,便有“会当凌绝之顶”,而自然入“一览天下之小”之势。古今文仕赋文遗情,流光溢彩,亦不出格物、境界、志向、情感、景致五类。何为格物呢?《大学》所言之格物就是悟彻事物之内理,从而序顺发展,知天知地,知事知人,从而达到“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乃至平天下”之功业,而格物则是第一学问,也即《易传》所言的“开物成务”。遍读天下华文名章必有“上出重霄”递迭之感,这便是境界重重与思想深邃。故而《大学》“明德”之理,其实境界亦是修心养性的次第。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人类文明层次错落,社会思想高低不同,社会存在级阶分明,《易传》曰:方以群分,物以类聚。不同境界的芸芸事物,会按照一定原则寻找本自同频或近频的事物而比类萃聚,犹如水流同向谷深,犹如人行志同道合。宇宙现象,同声相和,同气相求,同病相怜,同类相荟,由之层次错落天地可鉴。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曹公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志向也,乃人之动力!人无志不立,事无志不成。志同道合者,不论在何种“类聚”之中,若想超凡脱俗必将立志向前且持续不怠。如何擘画最好的生命景致?立志且践行自己的初心。生命景致本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与生命过程,内心之景致就是我们的内心世界,外在景致就是颐养我们的山川大地云野,日月辰星。景致,小衍精微,景致,大向壮观,无不刻画着丰富多彩的内外世界之丰彩,用心细细体味,其实一切现象都是功德能量之显化,只是人们不愿承认罢了。
秋夜荷湖霓迷,几闻暗香芙蓉,世事若无若有,归去半醉半醒。《中庸》曰: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山高水远、风轻云淡乃自然之醇化,朴素诚实、简单平凡乃生命之显化。淡泊,是灵魂升化后的一种待物状态,也是人生由“向远方寻找未来”到“叶落归根”历经世事沧桑沉浮后的一种平静所向。知微见著,知迩见远,人生之误多为无缘无故地背负丰富多彩的名利世禄,不能进又不能遂,且至死紧握不愿放下。人生是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一次因缘旅行,缘聚而来,缘散而去,生命的相遇犹似枝叶花朵,春暖夏凉可在清风明月中比肩连理,寒秋霜降时却在风卷残年中孤独飘零。我们人生的终极意义不是背负起物质厚度,而是升华起灵魂高度?认识到生命的归宿以及自我生命与宇宙生命的之间关系的高度。从生活之中的科学应用到抽象升化为生活艺术,从自大脑中枢的哲学思考到灵魂洗面革心的生命证悟,灵魂成长犹如一生学业之递进,人生的升化过程就是生命的走向高贵过程,这是人生的成长顺序。
万象西逝东涌,万变不离其宗,寰宇驰骋纵横,冥冥皆在律中!我们大多年少狂放,血气方刚,晚年却归于信仰与理性之中,这是芸芸生命返璞归真的规律使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索不已其实就来自于灵魂升化后的觉悟之光与智慧体现,觉悟与智慧像一面平静的幽潭,照出一切生死历程的斑斓光彩。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用慧眼看世界,世界就会还原为简单、真实与朴素之美。人,因为拥有了一颗智慧的心,他才具备了用一双博览世界的慧眼。因为淡定的大地之下,蕴涵的万物生长的全部希望,淡淡的蓝天之上,朦润着春花秋实的消息,总有一股力量在推动我们灵魂回归,这就是太极的力量!阳极阴生、阴极阳复,故而《道德经》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古人开悟智慧,方能上察天文,下观地理,寻觅着宇宙人生的规律。一粒尘土,因为有了智慧,才巍然不动。一座高山,因为有了智慧,才更加坚实挺拨。智慧就像风平浪静后的大海,天水一色,万里无疆,心装太虚,映彻万象。由此观之,格物、境界、志向、情感、景致五大因素贯通其中,而人生的几重境界却犹楼风袭近,百感洞开,芊芊碎碎地溅洒出来,层次脉络清晰如缕了。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本科专业法律,道学、现代哲学、文学、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编者: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只为文化强国。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沐浴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