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家庄有座神奇的菩萨庙
作者 台见新 鹿桂娟
高密市柴沟镇境内有座青龙山,青龙山脚下西侧3公里处,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相家庄。
相家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代初期由相氏立村,后来,孙、鹿、王、刘等姓陆续迁来,聚落成疃。现在村里虽然已经没有了相姓人家,但是村名仍沿袭原称相家庄。
相家庄全村仅140多户人家,480左右口人,1400多亩土地。
这里山水相间,环境优美。村西紧邻西支五龙河,上游一公里处,就是碧波荡漾的马旺水库,村东青龙山脚下是大片肥沃的良田。村内早已进行了统一规划,街道宽阔纵横,房屋排列整齐有序,家家户户红砖瓦房,窗明几净。大街小巷已经全部硬化、绿化,非常舒适洁净。
勤劳淳朴的相家庄人,祖祖辈辈一直在这方热土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活,自强不息。村中既没有没有高官厚禄之人,也没有大富大贵人家,皆是朴实忠厚之人。然而,令村民们引以为荣,并且津津乐道的是村里有一座神奇的“菩萨庙”。
“菩萨庙”,坐落在村西偏南,五龙河东岸,三间灰青色砖瓦房,与现代民居民宅相比,算不上高大,但是其建筑风格却是典型的清代土木建筑结构。菩萨庙面南背北,独立于一片白杨树林中,庙门东边设有一圆形石香炉,专供信男信女沐手焚香,紧挨着是一块方形的功德碑,密密麻麻地镌刻着重修庙宇捐资者的名字。庙门西边,立着一块长方形的红砂石碑,那是当年建庙的记事碑,岁月沧桑,已变成了无字碑。
“菩萨庙”红色的双扇木制大门,两边各有一红色井字格形木窗,木头椽子,雕梁画栋。走廊上两边各有一尊红色圆木明柱,明柱下蹲一石鼓。屋檐上方中间书写着“佛光普照”四个楷书字,庙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近乎方形木匾,雕刻着“菩萨庙”三个金光闪闪的楷书大字,整个庙宇显得既小巧玲珑,又古朴典雅,古色古香。
进入庙内,迎面居中是高大的观音菩萨金身塑像,菩萨老母慈眉善目,端坐在莲花台上,左右两边供奉着火神及文昌菩萨,东西两侧神台供奉的关公、二郎、土地、城隍等各路仙神。庙宇供奉这么多众仙众神,是当地一种特有的传统民俗,其神灵安置,两两对称,排列有序,尊卑井然。村民们告诉我们,安置神灵,是非常讲究的,按歌诀排序,歌曰:“老菩萨坐中间,众神灵列两班。土地对城隍,关公对二郎、增夫对掠夫,宁王对马王”。
庙宇的东西山墙上,分别绘有四幅壁画,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模糊不清了,但是,西山上那幅“哪吒闹海”却还能辨认出来。据八十三岁的孙世良老人讲,当年金碧辉煌的壁画,画的是八难图,因为菩萨慈悲,救“八难”,拯救百姓脱离苦海。门的东西两边墙壁各画一幅仙人图,西边的那幅画的好似八仙过海中的仙人吕洞宾,东边一幅图显得有些模糊,看不分明。
据热心公益事业八十七岁高龄的孙孝先老人介绍说,菩萨庙是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由孙氏先人秀才孙立志主持,通过募捐等方式修建而成。原来的庙宇有一个小院,庙的西北建有一个门楼,朝北门,进门迎面有一照壁,照壁后有一间小屋,院内有一口巨钟,每当香客焚香时,就要撞钟,“当当当”的钟声悠扬绵长,传得很远;正对庙门有一座长方形的香炉,供焚香时所用。
我国庙宇一般建在风水较好的水边,用来镇压水口,相家庄菩萨庙开始所建的初衷也是如此。因为五龙河是高密南乡的一条重要河流,以水流湍急而闻名。她发源于诸城境内的九龙山,上游分东西两条支流,两条五龙河支流在柴沟村西汇合,最后向北流入新胶莱河注入渤海。
相家庄地处西支五龙河下游地带,因为上游九龙山海拔138。1米,而这里青龙山大约海拔86米,上下落差很大,又加上五龙河上游河段较短,每当夏季山洪暴发,汹涌澎湃的河水犹似脱缰的烈马呼啸而来,湍急的流水就会溢出河道,淹没两岸村庄田野,两岸人们饱受水害,然而,处在五龙河岸边的相家庄却从没有患过水害,一直安然无恙,人们都说,这是得益于神奇的“菩萨庙”所赐。
我国自古佛教称寺庙、道教称道观,佛、道不是一家,而相家庄“菩萨庙”却神奇的佛教、道教并存,并且各路神仙和睦相处,这在我国庙宇之中是十分罕见的。因为该庙神仙众多,有人就称其庙为“全神庙”。孙孝先老人却不同意这一说法,他告诉我们,这不是“全神庙”,原来人们口中说的“全神庙”,其遗址在现在“菩萨庙”正前方水沟里,该庙只是个传说而已,谁也不曾见过,无可考究。
那么为什么这里会佛教、道教并存?这与西南不远的白龙山有关。白龙山在诸城市百尺河镇驻地北一公里处,与青龙山隔河相望。从汉代开始,山上就有规模较大的寺院——虹栾寺,并且历史上两次诰受皇封,由此形成了白龙山庙会。在庙会的基础上,明代万历十九年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山会,也称“白龙山药会”,明清时期成为江北最大的药材集散地。白龙山药会,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初五,十月十五至二十两次进行。药会期间,药商云集,三教九流,七匠八作都从全国各地蜂拥而来。因而,佛教、道教在白龙山一带大行其道,并且日益发展壮大起来,这就形成了当地佛教、道教并存的局面。
相家庄“菩萨庙”的神奇之处,还在于规模虽小,但香火极盛,附近方圆十几里的人们不仅逢年过节前来上供,而且每月初一、十五都要来烧香叩拜。平时,前来许愿、还愿的信男信女们接连不断。最神奇的是拜求送生娘娘赐子——拴娃娃习俗。据村内人说,以前菩萨庙里供的是送生爷爷,前后背着、抱着众多娃娃,现在供奉的是送生娘娘。不管是送生爷爷还是送生娘娘,都有求必应,非常灵验。
古代久不生孕的人家,来到庙上,乞求送生娘娘送子,用红纲绳拴娃娃,大家坚信拴住了就可以生子。前来拴娃娃的不仅仅是不孕的妇女,连公婆男人都来了,口里不断的哼唱着“拴娃娃歌”,全歌一共十四段,前几段歌词曰:“送生娘,送给我个郎,一年四季奴都来烧香,来到你的庙堂。先点纸,后烧香,十个饽饽供在桌面上,跪在地当央。腰里掏,腰里捞,捞出一根红纲二尺半长,拴在那孩脖儿上。。。。。。”这种拴娃娃的习俗,表达了人们对生儿育女的美好愿望和期盼,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种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也是当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佛教设定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日为观音菩萨圣诞日,而相家庄菩萨庙的神奇在于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九日为观音菩萨诞辰日。因为麦收后,这里每年六月家家户户都要蒸新麦子饽饽,不仅用来祭祀先人,还要走亲戚赠饽饽,互相庆祝小麦丰收的喜悦,人们认为这丰收的景象是大慈大悲的菩萨所赐,出于对观音菩萨的敬重,因此,六月十九日这天,就定为观音菩萨圣诞。从早到晚,“菩萨庙”里人来人往,香雾缭绕,家家户户都前来烧香拜佛,供奉上十个雪白的香饽饽,虔诚的表达对菩萨众神的感激之情。
相家庄“菩萨庙”的神奇还在于能在战乱、匪患的动荡社会中完整地保护下来。尽管朝代更迭,社会变革,村民们都自发地组织起来,保护庙宇不受侵扰。最难能可贵的是在1964年“破四旧立新功”和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革”运动中,村里一部分激进分子,打着“破除封建迷信”幌子,他们不但把众神像推倒清除出庙,而且非要砸毁焚烧庙宇。为了保护庙宇,聪明的相家庄人,巧妙地把庙宇当做了生产队的仓库,这样才得以保护了下来。
相家庄的“菩萨庙”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她已经完全融于百姓的生活之中,成为当地百姓的精神支柱,自然有很多神奇的传说故事。一直广为流传的故事有:愣头青俩兄弟用无字碑铺河,竟遭菩萨惊梦,犟六爷酱蒜抹护子爷爷口遭神封口等等不已。然而最让众百姓觉得非常神奇而且信服的是下面两件事:一、1946年村里有26名热血男儿,他们平日都是敬佛之人,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参军。战场上,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历经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战役,一个个战功赫赫,安全无恙,没有一人伤亡。二、1964年的一个雨天,突然一个炸雷,庙宇后墙遭雷击墙皮脱落,竟然飞出四只蒲扇一般大的蝙蝠。雨过天晴,需要重新修葺后墙,可是上哪里寻找同样的灰青砖啊!正当大伙为此发愁之际,谁知,从仓库盾子底下,竟然奇迹般地翻出了许多同样的灰青砖,并且正好够修葺后墙的,一块也不多,一块也不少,令人拍案称奇!
八十年代初期,农村实行了大包干,分田到户,“菩萨庙”不再做仓库,废弃不用了,时隔多年早已破败不堪了。时间进入2000年,国家从战略高度提出了走“文化强国”之路,2017年国家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了挖掘、继承乡村民俗文化,记住乡愁,村里有识之士于2021年向村民们发出倡议,要求重修“菩萨庙”,热心的村民和在外人员闻风而动,踊跃义捐,在村委会领导的主持下,对庙宇进行了修缮,重塑了观音菩萨等众神像,“菩萨庙”又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令人神奇的是,当修缮庙宇刚竣工,第一尊菩萨进庙时,神奇的一幕发生了,一个圆形的红晕出现了,老人们说,这就是菩萨显灵,佛光普照啊!
人们对于庙宇的名称也一直很纠结,因为庙宇供奉的神仙众多,有人主张称“全神庙”,也有人主张称“菩萨庙”。大家都觉得“全神庙”名称有些大,常言说的好,“泰山上庙全,没有武大郎庙;白龙山上药材全,缺少灵芝草”,苏东坡曾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世上那有十全十美的事啊!于是,人们一致同意还是称呼“菩萨庙”好,然而,重修后的庙宇一直没有庙匾,因此,庙匾就成了人们的一个夙愿。
为了满足村民们的夙愿,2023年3月5日上午,高密篆刻大师刘金青、诗人鹿桂娟等一行三人,前来赠匾。这是一款木制雕刻的近于方形之匾,由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刘术礼出资,高密书法家荊述仁教授书写,刘金青大师等人雕刻而成。上午10时多,正当大家要将庙匾挂上之际,神奇的一幕又发生了,匾的下方出现了一个圆圆的红晕,佛光普照又一次出现了。在场的人们幸福地目睹了这一奇观,尔后将庙匾顺利地挂在了庙门上方,顿时,“菩萨庙”三个楷书大字金光灿灿,熠熠生hui 辉。
相家庄的“菩萨庙”已经神奇般地融入了这方热土,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撑,因此,该村文化底蕴丰富,每年村里都有许多莘莘学子考入全国各类大学呢!
如今,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相家庄人民正乘着二十大的东风,大力推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继承、发扬传统民俗文化。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相家庄村必定巨龙腾飞,成为山东大地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明珠!
2023年3月11日作于台家大村工作室
作者简介:
1、台见新, 字,政舜,号,龙溪居士,笔名,入云龙。男,汉族,生于1960年6月,大专毕业,退休教师。山东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
2、鹿桂娟,女,高密市柴沟镇相家庄村,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