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感录•“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徐志赓(浙江东阳)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此成语讲的是名声很大的人,其实与实际难以匹配。这句话早成名句,自古流传,至今不衰。
私意认为,此成语中两点含义值得读者注意:一是它揭示了少数名人的一种表象——有点浅薄,也有点自私。这倒可以教老实人不再受欺蒙,不再上这类所谓“名人”的当;二是此话也劝告好名之徒勿去干那些追名逐利,攫取所谓“名人”头衔的种种勾当,以免一旦败露而自陷于尴尬的境地。当然,名副其实的那类名人,自说自话,实话实说,那是名人个人涵养的表述,是自谦。
据说有一次某人为一件事去求当地一位颇知名的“名人”,按某人的初衷,这位名人是完全可以如此如此教诲于他的,未曾料到此“名人”竟然如彼如彼了,他顿感大惑不解,事后大失所望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他大发了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感慨,话语中“上当受骗了”的牢骚居多。他并评论说,古人说的这句名言实不欺后人也,教后人受益匪浅。
上述的例子是生动的,也颇惊醒了人们。在这里,我想对那些“准名人”、“名人”或正在向“名人”进军的人们进一言:你要成为标准的“名人”吗?你要保持“名人”的名节吗?那么你必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只有如此,才能达到“盛名之下,其实易副”的境地。到那时,“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也就可以顺理成章改写成约定俗成的“盛名之下,其实易副”成语了。
人们企盼着这条成语能早日被改写。


作者简介
徐志赓,生于1947年,1966年高中毕业于浙江金华二中。1978至1982在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教育系学习,任班长。毕业后在东阳教师进修学校、东阳县委宣传部、市属高中、东阳市政协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