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师恩
一朝沐杏雨,终生念师恩。
感恩生命里遇到的每一位老师,你们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岁月匆匆六十载,位卑未敢忘恩师。多少年了,心中对老师的那份念想永远不会忘。是他们用知识和疼爱托起了年少无知的我;是他们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的人生路。往事历历在目,恩师垂爱点点,几位恩师的影子在我的眼前晃动……
读小学时,教我的是本村的代课老师陈佃玲。由于我学习上进,她很欣赏我。记得上四年级时,我感冒了一周,为了我能赶上学习进度,她利用星期天来到我破旧的家给我补习功课,有时晚上也补。有时在破败的学校里,一盏小煤油灯下,坐着我们师生俩,那小小的灯火映红了陈老师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脸庞。在陈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升初中时我以安家联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初中班。
上初中了,我们上学的地方要经过一片茂密的枣林。八月十五,正在枣子成熟的时候,一枚枚红枣在树上随风颤动,惹得我们经常去摘食。那甜脆的枣子吃多了,胃弱的我经常肚子疼。有一次,我疼得实在挺不住,同学们告诉了班主任马廷训老师,是他把我抱到他的宿舍里,让我躺在他非常干净的床上,用大拇指来回地给我揉搓肚子。当时我由于不经常洗澡,肚皮上有很多黢,经过揉搓后的小黑卷儿(农村娃,嘿嘿!)滚落在他的褥单上。我觉得很丢脸。可是,马老师全然不顾这些,还是很认真地为我耐心的揉搓着,让我不再肚子疼。当时我们上初中时的学杂费是三元。在每年的助学金发放中,马老师知道我家庭的贫困,和班委会成员认真讨论,总以最高的助学金帮助我度过难关。
高中阶段,我又幸运地遇到了郭玉宪老师。他作为当时学校中的青年教师,很是优秀。经常搞一些教学改革,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对待学生方面更是细致如微。不管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他都竭尽全力地帮助学生。1981年冬天,学校放假后,我不打算早回家,而是想和同学在郭老师的办公室里补习功课。郭老师听说后很是高兴。他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和其他老师把学校分给他没有和完的煤脱成煤坯,生起炉子,以使我们无寒冷之虞;他又从财务那里支了不少饭票,到伙食打饭,让我们无饥饿之忧。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我虽然没有成才,现在只是法院里的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但如果没有这些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让我获得了知识;如果没有这些老师崇高的师德教给了我如何做人;如果没有这些老师的爱心和温暖让我度过了贫穷的青少年时期,我想,我是没有今天的!
岁月流走,课堂上学过的知识或许早已忘却,但老师们给予的爱和温暖,反而历久弥新。
天涯海角有尽处,唯有师恩无穷期。
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衷心地向三位老师及所有的老师们道一声:谢谢,敬爱的老师们!祝你们节日快乐!
作者简介
陈宜森,男,1964年出生,济南商河人,中共党员,曾在商河法院从事审判和宣传36年,现在济南市中法院专司宣传工作。现为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头条、齐鲁壹点认证编辑。在各类媒体发表作品1500余篇,获国家级、省级奖项100余个。共有两部个人作品集,编纂《殷巷镇志》等各类志书六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