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的怀念 当我参加完贺老师的骨灰安放仪式,看到他的骨灰被放在殡仪馆那个一尺见方的木格子里,小玻璃门被轻轻锁上的时候,我产生了一种奇怪想法:难道一个几天前还站在讲台上为学生讲解几何代数的人,就被这扇小门与这个喧嚣繁华的世界永远地隔开了吗?难道一个在这银北矿区奔波了30多年的身影就这样永远地消失了吗?难道一曲生命的乐章就这样骤然停止了吗?难道那扇小小的玻璃门就是阳世与阴间的界限吗?
贺老师因脑溢血突然去世。从发病到去世仅两个多小时。据与他住同一寝室的同事说,他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没有欠账”。因他只身在外,身边没有家人。这句话是他对学校和同事所作的最后一个交待。我觉得这句话也是他对自己的一个交待。是啊,你没有欠账,你确实没有欠账,你没有欠社会的账,你也没有欠家庭的账,但你却欠自己的账太多了。
你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宁夏,为矿区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了30多年,把自己的智慧和心血无私地奉献给了矿工子弟,家中没有一点积蓄。退休后,本应享几年清福,但为了给老伴治病,为了帮儿子成家,你不顾自己已经年逾花甲,又有高血压,竟外出代课,过单身生活。记得那天我送你去车站时,你的行李只有一个用了多年的大帆布包,里面装着几件换洗的衣服和几本教学参考书。穿一身褪了色的衣服,脚上是一双变了形的皮鞋。我心里想,可别让外地人笑话咱们宁夏的高级教师,但没敢在你面前说出口。
你一生不争名利,不讲究吃穿,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和享受,但从未见你愁眉苦脸发过牢骚。你这一辈子亏欠自己的太多了。你可以对所有的人说我没有欠账,但你唯独不能对自己这样说。
贺老师去世后,为了帮助家属料理他的后事,我才第一次去了他家。没想到这个多年担任学校领导职务的高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家中竟如此寒伧。房子没有装修,墙壁看来有好几年没有粉刷过,家具都很旧。他老伴对我们说:“老贺也曾在学校管过基建,但他连一根钉子都没有往家里拿过。”看着贺老师的遗相,我问这是什么时候照的,他老伴哽咽着说:“去年他整理抽屉,发现了这张底片,说这张相照得不错,放大一张将来作遗相吧。我说这张太年轻了。他说年轻点好,就拿去放大了一张,还装上了框子。没想到这么快就用上了。”
从这些小事中,我对贺老师公私分明的品格、达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一位教育界的前辈嘱我为贺老师拟一副挽联,以寄托我们的哀思,想到贺老师年轻时报考陕西师大。毕业后从西安来到宁夏,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工作。担任领导职务后也没有离开讲台。退休后再返讲台,死在了学校,可谓是“死得其所”了。我便写了下面这副挽联:
辞故都赴西夏扎根矿区传九章事业
献青春散余热陨落讲坛遂一生心愿
写完后觉得这幅挽联虽然概括了贺老师一生的经历,但却未表现出他的品质和精神,便又拟了一副:
贺兰风骨质朴勤奋许身杏坛卅五载,
黄河精神宽厚绵长淡泊名利六十秋。
又想起一位与贺老师在一起担任过学校领导职务的同事说:“老贺这个人在工作上肯动脑筋,但从不在别人身上动脑筋,与他共事,你尽管放心干工作就是了。”因贺老师是数学教师,于是我又想了一句上联:
计算一生从不算计别人
但下联一时未能拟出。第二天,我将这一上联说给一位同事,他想了想说出了一句下联:
解释万难未能释解自己
我问作何解释,他说:“贺老师一生不知为学生解释了多少道数学上的难题,但始终没有把自己从繁忙的工作和家庭的拖累中解脱出来。”我觉得言之有理,便请人将这三幅挽联都写在洁白的宣纸上,挂在了贺老师的灵前。
秀才人情纸一张,我能献给贺老师的,仅此而已,但贺老师留给我们的,却有很多很多。不要说殡仪馆那扇小小的玻璃门能将贺老师与我们隔开,就是巍巍的贺兰山也遮不住贺老师的师德风范,隔不断我们对贺老师的崇敬与怀念。
2024.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