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晓亮临帖作品
点评老师
李茂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课题班导师,贵州省文联第八届委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评语:此件节临《十七帖》整体看气息通畅,疏密相间,书写能力和整体的把控能力都比较强,是一件不错的临作。还需要注意几点:在墨法的问题上,加强控制一笔墨的能力,表现浓淡枯润,在整体章法上要注意虚实对比变化的关系。有个别字写的有些随意,王羲之是平中有奇,正中藏险,结字上的变化最为奇特,妙不可言,所以对于字形这方面还要进行推敲。找到不足,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去解决。
学习《十七帖》一定掌握三个特点:一是笔法特点是切笔、接笔、使转(圆转、方折)。比如“十”、“七”的横画为切笔,“先”字的第二笔和第三笔为接笔,“马”字第二笔为接笔。“日”字第二笔为圆转,“先”字第三笔为翻转,“司”字第二笔为方折,“马”字是连续使转。二是字法上注意粗细、大小、正欹(以中轴线的正和斜判断),做到错落有致。三是章法上注意行气和布白。行气上求笔意及中轴线上流动。布白要疏密虚实对比,如“司”、“马”、“都”等字。
比如我简要讲几个字,虽然语言上不好表达,我尽量用表达上力求完全。比如:“即”,“即”字书写时,起笔之后往右上方稍斜,然后提起笔来,再切下去,做成方折的。斜竖要提起来,然后再过来,勾出来,整个这个字形稍稍的偏长。“日”字,左竖稍稍往右斜,然后这个横往右下,然后圆转过来,要注意呼应,笔意要写出来,然后这个点点下来。“得”字比较圆。左边这个点画往右下方倾斜,然后这个横笔提起来,一笔提起来,之后圆转、提起来。提笔,然后再点下来。“之”字,之点,形式相连的提起来,勾出来,这个叫呼应。“下”字要三点呼应。然后把笔点下来,提起来接笔,然后勾出来。之后点画按下去一点,然后勾出来。“出”这个字起笔,然后往右下方竖下来带勾,然后起笔上去。提起来接笔,勾出来。“为”这个字。点,点过来,然后横过来。稍稍的按一下,做成方笔的转折,然后撇过来,撇过来之后有一个势上去,然后这个地方有动作,上来圆转,圆转的时候不能快,慢一点,要留得住笔,然后过来,笔提起来。圆转,然后有个势在空中,呼应,最后点。
学习时,轴线的变化还需要用心,线条的起落变化,缩放变化还需要用心。十七帖中的连带笔画起伏变化,富有节奏感,有些字点画之间连带很多,牵连之间有提有按,有时似连还断,要注意其中连笔的粗细变化以及笔锋方向的转换。
该帖草法从章草变化而来,字形以扁平为主,横势较明显,帖中单字较多,但内在呼应较为明显,通过穿插、避让、平衡、关照,使结构有楷书之严谨又具自然流美。此外,该帖结体收放有度,有些字是上放下收,有些字通过局部的收缩,使字形显得很紧凑。如“时”字左边的“日”部显得很紧,“避”字中间部分笔画很轻,在视觉上造成了有缩放的格局;另外,虚实开阖、以侧取势等都是该帖的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