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个世纪的一九七六年的十月份,经乡亲们举荐,有关领导审定,我有幸成为在故乡的一处名叫“玉山联中”的初中学校担任民办教师。
火热的民师生活
——庆祝第四十个“教师节”抒怀
文/李学蛟(山东临沂)
一九七六年的十月六日,我第一次登上了几个村庄共同创办的联办初中——“联中”的讲台,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样备课和上课,带着激动的心情和些许的紧张,还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一股傻劲,稀里糊涂的完成了我的“处女作”。那一天终生难忘,因为那一天全国各族人民都在热烈庆祝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热烈庆祝毛主席亲自选定的接班人———华国锋同志成为党的英明主席,成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领路人。当然这是巧合,太巧了太巧了!现在六十岁以上的朋友应该记得那一天。
没有成形的校园,全校三个年级共四个班。两年制的初中学制我有幸成为某班的班主任并担任化学老师!
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没有可供参考的教学大纲,甚至是没有教学计划,全是个人摸索,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热情倒是很高,干劲也是十足。每月八元的工资,每天挣得“十分”的工分(那时还有生产队)。
不知道苦和累,单纯的心态就是严格的要求学生,认真的组织每一堂课,脑子里时常想起我的老师是怎么教我的,我就以老师为标杆来指导我的教学(多亏老师的上课情景我记忆犹新,嘿嘿)。
学生都是附近村庄的农家子弟,单纯善良,简陋的教学条件已经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哪怕是有的学生都没有凳子坐也毫无怨言,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循规蹈矩的遵守纪律,认真听课,当然我也相当严厉,要不学生也不会叫我“阎王”。
按部就班的教学,竟然还给学生成立了晚间学习小组,要求学生晚上在本村三五个人一组,至少在选定的人家里学习一节课。而我每晚轮流到各村庄里去检查,一个星期正好检查完毕,那时热情真高!
努力就有收获,严教必有成果。当我的学生参加全公社竞赛时那成绩那名次我就不多说了。老师也参加过考试,我的成绩你也能够想象出来。
记得当时学校里还有一支“文艺宣传队”,还要排练文艺节目,宣传毛泽东思想,宣传好人好事,还为农服务,田间地头去演出,什么小歌舞,什么表演唱,什么“三句半”,形式不一,也不知道什么原因领导竟然让我领着学生活动,唱个“毛选五卷发到手”呀!“学习雷锋好榜样”呀!你别说,学生的积极性还挺高,表现欲相当强。用老师们的话说:有板有眼!当县教育局的有关领导专门来学校检查工作时(那时学校是全公社教学工作的先进典型),我们还做了场汇报演出。得到领导的表扬:“想不到想不到!”
那时候师资力量匮乏,没有专职的音体美教师,就我这个水平竟然还当体育老师,多亏了有点积累,高低不平的土地操场上响起了“一二三四”的口号声,煞有介事的做起了不太规范的广播操,放学之后的时段里和学生们绞在一起,木制的蓝球架下找到了无尽的欢乐!
一九七七年的冬天来了,明明是冬天,却被当时的党报称为“科学的春天”,因为国家又恢复了高考制度。结果是有幸考取了县里的师范学校,我又成为了学生。
十四个月的民办教师生活结束了,但却留下了终生的记忆和深厚的师生感情。值得欣慰的是,在后来我的学生参加入学考试时,我任班主任的那个四十人的班竟然考取了四个“中专生”。这在当时那个年代确实是可喜可贺的大喜事呀!谢谢同学们!
志向也好,命运也罢,终生从教,无怨无悔。
感谢那段让我留恋的民师生活,那是我人生之路的良好起点,是她成就了我以后的岁月!
谢谢那段激情的拼搏岁月!
20240910修改于济南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作者简介:李学蛟,山东临沂人,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后现居济南。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沭县作协副主席,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齐鲁晚报·青未了》《新疆文学》《临沂日报》《七月颂歌》《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