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丨河北大城:古槐树下的记忆与情怀
作者:郭文霞
在我的家乡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南赵扶镇张庄村,有两棵古老而庄严的大槐树,它们见证了岁月的沧桑,也承载了我无尽的思念与回忆。每当提起我的家乡,那两棵大槐树便自然而然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成为连接我与故土之间最坚实的纽带。
这两棵树位于张庄村东,子牙河西堤坡,是大城县境内远近闻名的古树名木,它们在村东街口分南北并列,相距10余米。大槐树历经风雨,却依旧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仿佛一位慈祥的老者,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它的树干粗壮,需要几个成年人才能合抱;枝叶向四周伸展,如同一把巨大的绿伞,为过往的行人提供一片阴凉,是我家乡的一道独特风景,也是村中人心中的神圣之树。
两株古槐较之其他地方国槐,枝叶粗糙、较大(有说树枝为内空形状)。据林业专家考证,张庄古槐树龄应在千年左右,即为宋代时期所植。两株古槐主干西侧偏下部位均有船夫纤绳所遗疤痕。而今子牙河主河道在其东300余米处,据考证,树疤应是清康熙、乾隆时期疏浚子牙河以前所遗。春天,它披上嫩绿的新装,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蜜蜂和蝴蝶前来采蜜嬉戏;夏日,它撑起一片绿荫,为过往的行人提供凉爽的避暑之所;秋天,金黄的叶子随风飘落,铺满了树下的小径,踩上去沙沙作响,别有一番风味;冬日,它则披上银装,与白雪交相辉映,展现出一种别样的静谧与祥和。

古槐树。郭文霞 摄
“古槐是祖上留给后人的,后人就得保护好。它是俺村里的历史,要好好地保护着,让后人离开家乡也能望着树回来,这里是他们的根儿。”一位70多岁的老人说。对我而言,大槐树不仅仅是一棵树,它是我童年的玩伴,是成长的见证者,更是心灵的寄托。记得小时候,我常常和伙伴们在大槐树下玩耍。我们捉迷藏、跳绳、讲故事,笑声和欢呼声充满了整个院子。每到盛夏酷暑的午后,村民三五成群憩于大树荫之下,手摇蒲扇,尽情地呼吸弥漫着槐花香的清凉空气,闲谈家常,暑气顿消;繁星满天的初秋夜晚,老人们坐在树下,向孩子们讲述“花和尚”和“白骨精”的故事。从村民的讲述中,不难发现古槐确实给村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要是村里来了唱戏的、杂耍的,老槐树下更是热闹。人们拿着板凳、马扎,早早地在树下等着,空地上除了“师傅”圈出的场子外,就没有空着的地方,孩子们便爬上树,高高地在树上看“热闹”。大槐树就像是我们童年的乐园,也是我们友情的见证者。每当夕阳西下,大人们也会聚在大槐树下,聊天、下棋、喝茶,享受着一天的闲暇时光。那时的我,总爱依偎在爷爷身旁,听他讲述那些关于大槐树和家乡的古老传说,那些故事如同一颗颗种子,深深地埋进了我的心里,生根发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离开了家乡,踏上了求学的道路。城市的喧嚣与繁华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鲜与挑战,但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的大槐树和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大槐树成了我心中最温暖的牵挂,它让我时刻铭记自己的根在哪里,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乡人之间的感情。
如今,当我再次踏上家乡的土地,看到那棵依旧挺拔的大槐树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激动与感慨。岁月悠悠,大槐树依旧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我相信,无论我走到哪里,大槐树下的记忆与情怀都将是我心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回馈家乡,让这片养育了我的土地变得更加美好。而大槐树,将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牵挂,提醒着我勿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姓名:郭文霞;作者单位:大城县旺村镇四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