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情更浓(散文)
作者/ 赵兴盛
小时候,每当八月十五这天,总能听到母亲给我们啍唱童谣,“八月十五月儿明,爷爷教我打月饼……”儿时在妈妈的歌谣中,遥望圆圆的月亮发呆,幻想月饼甜香的美味,口流不停流。
妈妈无奈拍着我额头,轻轻递上玉米面窝头,“这是好吃的金色月饼……”母亲轻声谎言哄我。“不!这是玉米面窝头……“不懂事的我大声吼道,把玉米面窝头打落在地,母亲没指责不懂事的我,黙默拾起地下的窝失,轻轻的,轻轻的擦去窝头上的泥土,情悄的,悄悄的把脏窝头放入嘴里细品,母亲不争辩,泪水淌满脸颊。我当时不懂,我吃不上月饼,母亲哭啥?应该是我哭。这种疑问深埋心地。
同时,对吃月饼的渴望是我儿时的梦想,把希望寄托在八月十五的月亮,还有无数星星上,在我眼中已化成闪烁的月饼。儿时用月亮、星星化饼是一种自我安慰。
当时因家里困难,孩子七八个,吃穿都成了大问题,还哪有钱买月饼啊?父母拼命奔波劳作,免强让我们饥一顿饱一顿的渐渐长大。玉米面窝头,野莱糊糊都是我的最爱,饭做好后,我们一窝蜂拥上去抢夺窝头、菜糊……“别抢!别抢!!小心烫……”母亲慈祥的小声喝道。我们不顾母亲阻拦,狼吞虎咽把窝头菜糊一扫而光,把吃的乱七八糟的碗筷土桌上一扔,撒腿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慢点!
慢点!!别摔倒……”母亲大声叮嘱道。我们不管不的冲出矮小的草屋。母亲笑咪咪看我的远去的背影,悄悄拿起我们没吃净的菜糊碗,仔细用舌头添食干净,把掉在土桌上地上的窝头杂子拾起,香甜的慢慢品味。
那时,对吃月饼,那是一种奢望也是我童年的痛。
长大后成了家,每当八月十五这天,想起小时侯的不懂事,让母亲.为难,还有母亲无声的泪水,那是母亲心疼元助的泪,一想到这,对母亲产生了深深愧疚。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每到这个节日,我会买五仁、红枣、水果、肉类各种口味的月饼。然后,携妻、儿孙给九十岁高龄的老母亲过中秋节。
母亲见到我们,像孩子一样高兴的跑前跑后,幸福地给儿孙们分发月饼,嘴里不停叨念:“吃月饼、吃月饼……”我知道母亲用这种方式在回忆过去,偿还她对我们小时候的亏欠。而我们亏欠父母的又如何偿还呢?
我悄悄拿起月饼,送进母亲口里,老人家非常高兴,滿脸笑容满满的幸福感。我笑着撒娇道:“妈妈!妈妈!!还是您做的玉米面窝头月饼好吃,甜甜的,有妈妈的味道。”我故意大声说着,向兄妹挤挤眼,兄弟姐妹齐拥到母亲前后,亲吻母亲。“就是!就是!!老婷小时候八月十五自创窝头月饼最好哈!那里面情更味意更深……”兄弟姐妹七嘴八舌的吵闹着。“傻孩子!傻孩子!!那是没办法的办法,妈妈对不起你们……”母亲小声解释道。“就是窝头月饼好吃!好吃!!”我们幸福的笑了,八月十五情更浓了。
然后,母亲吩咐我们把月饼和瓜果摆到月亮下,先敬月亮,再敬先逝的父亲,母亲深情的在为之祈祷,是那么真诚用心,我们也被丹亲诚心所感化,默默遥祝天堂的父亲八月十五快乐! 天堂的父亲一定和我们相望团聚的。
八月十五,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节日,希望世界祥和安定,希望把每个八月十五中秋都过成天圆、地圆、月圆.人团圆的浓浓佳节良辰……
(原创首发)

美丽的家乡芳草湖
作者/赵兴盛
准噶尔盆地有个小镇叫芳草湖
是我美丽的家乡
这里有白云蓝天
这里有万顷良田
这里处处鸟语花香
在这片共和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上
勤劳勇敢的芳草儿女
披星带月
用自己的双手
丰富了人们的“粮袋子”“菜篮子”
这里有千年不倒“夫妻树”
这里有香飘四溢的沙枣
这里有唯美如诗的大小海子湿地
这里有心驰神往的荷花
这里有万种风情的沙漠探险
这里有古老的芨芨梁河在诉说过往
国家非遗迷糊戏惊艳四方
让你魂牵梦萦
舌尖上的名片凉皮子灰面
让你流连忘返
十三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每天都有动人的故事上演
几百年来
勤劳朴实的芳草儿女
战天斗地
敢叫日月换新天
书写了让戈壁变绿洲
让黄草湖变成芳草湖的神话
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不朽篇章
岁月沧桑
历经七十载雨雪风霜
勤劳勇敢的芳草儿女
在广袤的戈壁上
绘出了片片绿洲
如今的芳草湖
到处莺歌燕舞
气象万千
啊!美丽的芳草湖农场
我心中的天堂
这里承载着
我的思念
放飞着我的梦想
这里有我的兄弟姐妹
我的爹娘乡亲
我要把天下
最美的歌
献给你……
(原创首发)
赵兴盛,男,58岁,笔名芳草,新疆土生土长的芳草湖人,初中开/始发表文章,至今发布各类文章三百多篇,编写《芳草湖简史》史书,全国出版发行,出版散文诗集《深爱这片土地》,现各种疾病缠身,偶尔写写文章,自娱自乐,中共党员,大专学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