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的无中生有
——读铁凝的散文《又见香雪》
王业松
1982年,铁凝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淳朴农村少女香雪对现代文明的向往。1989年拍摄成剧情片,于1990年上演,并被评为第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中心奖。
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原创者铁凝重返九年前住过的小村苟各庄,拍摄点选在该村附近——北京房山与河北省涞水交界处十渡风景区。
作者在《又见香雪》中说,导演、摄影师和演员等人在拍摄现场跑前忙后,“这一切都是因了我的无中生有。”
作者说:“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不困难,但要明白无中生有对小说和电影的意义,就似乎不太容易。”作者接着解释说:“而我所说的无中生有,恰恰是指作家对生活和生命本身更深层次的总体把控与判断。你理应知晓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你更应懂得无中生有对于创造得重要。”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红孩,在对《又见香雪》一文评论时说:在散文中,作者的议论和抒情更凸显形象,是典型的“无中生有”。
我理解,“无中生有”就是作家丰富的想象,是合情合理的想象,就是小说中编故事。有人说,作家通过想象,可以自由地构想、设计和发展自己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进入故事中。
画家的大写意,意到笔不到。就是画家留给读(观)者想象余地,让读者从无中生出有。朱自清1924写的散文《月蒙胧。鸟蒙胧,帘卷海棠红》,是朱自清欣赏马孟容的一幅画后而写的一篇散文。画面的上方左角斜着一个帘子,画家并未画岀卷帘人。但读者朱自清想象出帘子后面站着一个卷帘人,而且朱自清在“拼着千呼万唤,你能出来吗?”这就是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表达了“一种人类心灵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东西”,即共鸣。科学家需要想象,文学家,艺术家更需要想象。法国作家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己深化,更能深入对象”。
全国政协前副主席、全国文联前主席孙家正曾对我说过:写散文难,写小说容易。他说的容易就是想象,就是无中生有,就是编故事。其实都不容易。
正因为无中生有,作者才创作了自己的小说《哦,香雪》,才使香雪再现,才使香雪走向世界。无中生有表达了人类心灵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东西,从而使作者“忽然有点明白我为什么要写小说”。正因为无中生有才使本来的无名小村苟各庄,甚至整个大山成为国内著名旅游风景区。这是作者原先没有想到的文学社会效益。
作家铁凝所说的无中生有,实际是有中生有。作家想象是有事实的想象,不是妄想,不是空想,也不是轻浮的想象,而是有根有据,合情合理。正如作家在《哦,香雪》中所写的:“虽然是无中生有,但是,香雪的确是我在那个小村苟各庄的发现”。
作家要善于“无中生有”地创作,读者也要善于“无中生有”地欣赏。
2024年9月10日于江苏淮安作者王业松简介
王业松,男,1934年⽣,汉族,江苏省泗阳县⼈。南京⼤学中⽂系毕业。曾在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任助理,在公安部外事局和教育局任处、局⻓,并兼任《公安教育》编委主任。现为中国散⽂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多次在《⼈⺠⽇报》《⼈⺠论坛》⽹、《中华英才》半⽉刋、《亚洲财富国际交流》⽉刊,以及南⾮出版发⾏的《⾮洲时报》等报刊发表⽂章。已经岀版《呼应》等九卷散⽂集,计300万字。其中《⾬中送魏巍》、《我送荣毅仁副主席回家》和《我在中南海⼯作期间花絮》等散⽂在社会上⼴为流传。作者年已九旬,但仍在为时代发声。读者可从中听到⼈⺠的呼声,看到国家发展的脚步,感受到时代的脉搏。2023年,荣获联合国文化荣誉最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