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对敌斗争军事指挥部建立,坚持大峰山区斗争,反击蒋军第一次“坐剿”国民党十二军进驻长清县后,国民党县长支剑光令拆毁城内名胜古迹“八面玲珑全阳塔”,用其砖构筑工事,并带两个保安大队配合国民党正规军向解放区扫荡”。为加强大峰山区对敌斗争的领导,地委、军分区派刘学德副司令员、地委组织部长崔健及分区保卫科长张一萍、组织科长缪春山等赴长清,与长清县委书记高逢五、代县长石励山副大队长赵正平等,组成对敌斗争军事指挥部,张一萍任指挥长,崔健任政委,下设3个分指挥部。
对敌斗争军事指挥部协助县委完成了2000余名干部、党员、骨干分子及家属分批向黄河西转移的任务,其中最多的一次千余人,组成大队,袁振亲自动员,委任刘占魁为大队长,金益三为副大队长,张志健为政委,编成营连、排,从纸房出发,绕道到达黄河西。对敌斗争军事指挥部帮助县委先后在马西、翟庄、马岭分片召开军民会议,进行战斗动员。为对付敌人大举进攻,号召群众挖地道和秘密洞,做到防水、防毒、防烟火,出入口隐蔽且易于转移。不久,圣佛站的国民党七十二师一个团,包围了长清对敌斗争军事指挥部和县大队二连驻地葛条峪,经激战,对敌斗争军事指挥部冲出重围,县大队二连损失较重。突围后,长清县大队负责人有所调整。
国民党进驻长清县后,“还乡团”气焰十分嚣张,疯狂反攻倒算,进行阶级报复,屠杀革命干部、群众。七区革命干部陈淑勤之妻,被逼含恨跳井溺死。傅刘村一名17岁的女干部,被“还乡团”扒光衣服“游街”,令人目不忍睹。潘庄共产党员蒋玉祥被捕后,“还乡团”用子弹头挖其肋骨。许多干部、民兵、农会会员惨遭枪杀、活埋,仅三、七、八区就达200余人。为打击国民党军队及“还乡团”的嚣张气焰,军分区部队及县区武装向敌发起反击。国民党十二军兵分两路,一路以一一一师为主南犯归德、孝里,在黄崖驻扎一个团,欲“扫荡”大峰山区;一路以一一二师为主南犯崮山、张夏、万德、界首,在三官庙驻扎一个营,欲“扫荡”五峰山、马山山区。
长清县委决定乘敌立足未稳,狠狠打击进犯之敌。副政委缪春山、副大队长郭哲生带县大队夜袭了三官庙守敌,迫使敌退回万德;县委书记高逢五、副政委杨志带县大队配合军分区一团一营,攻打了驻黄崖之敌,数日后敌撤走。两路反击,使敌“扫荡”计划彻底失败。同时,县区武装还处决了一批罪大恶极、疯狂倒算的“还乡团”头子。通过以上斗争,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鼓舞了大峰山区军民的革命斗志。
长清县土顽及“还乡团”配合蒋军主力一部,已开始对大峰山区进行驻剿”、“驻抓”、“驻抢”,企图抢光解放区,不让共产党存在,不容老百姓生存。因此,泰西地委于2月8日发出《关于反“扫荡”、反“清剿”的紧急通知》。通知在指出形势严峻的同时,制定方针为:坚持阵地,县不离县,区不离区,开展游击战争。
要求各县区武装坚持地区斗争,区武工队要适当灵活地分散与集中,捕捉特务,奔袭敌乡公所,伏击小股之敌;县大队要大胆地做到敌进我进,到敌人后方捕捉敌政权组织人员,打垮其封建地主、特务统治,保卫胜利果实。
根据上级关于表模立功、实行奖惩的指示,地委专署、军分区召开会议,对前段在国民党主力军压境时坚持地区斗争及转移中的有功人员,分别给以奖励和记功,各县负责同志大部受奖立功,并对失职人员进行了处理。长清县在开展游击战争中,成绩突出,李文甫代表地委、军分区表彰了长清县委领导广大军民坚持斗争的突出成绩。《冀鲁豫日报》推广了长清开展游击战争的经验:是坚决执行敌进我进的方针。
一是当国民党大军压境时,顽强地坚守阵地;向外线转移的力量,适时返回,与县内武装力量相结合,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二是坚决控制地主,让农民真正得到了土地和果实,这是打开局面的关键。三是武工队是游击战争最好的组织形式,必须大力建设。四是斗争环境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五是艰苦环境下及时开展表模记功活动,激励斗争积极性,教育干部战士自觉地为人民服务。
地委、军分区还号召学习“蒋其宝武工队”。在国民党军压境,长清县党政军机关、武装大部转移后,八区留下坚持的同志分为4个小组活动。区委委员、区中队长蒋其宝带1个组,就地坚持对敌斗争,侦察了解敌情,阻止敌人索要粮款,镇压反动分子和敌特。两广纵队在长清一带活动时,蒋其宝小组给其送递情报,作向导。两广纵队袭击敌军后,将一部分枪支弹药奖给蒋其宝小组,使之很快发展到40余人。
十纵在长清县境作战时,蒋其宝武工队积极配合,战后又得到一些武器。武工队把更换的枪支发给村庄民兵,使村级武装壮大起来。武工队多次化装蒋军,抓捕特务数人,俘敌溃军一个排,得电台一部、粮食数车,并将电台送交军分区。由于蒋其宝武工队在艰难困苦条件下,顽强与敌斗争,越战越强,多次立功受奖,李文甫代表地委、军分区命名八区武工队为“蒋其宝武工队”,树为全区武工队的旗帜,号召向其学习,并奖励机关枪一挺。不久,该队编为长清县大队一个连。4月泰西军分区武装配合华野攻克泰安城,开展学习王克勤等英模人物的运动4月22日夜至26日晨,华野以第三、十、一等3个纵队的兵力,全歼泰安守敌国民党军第七十二师等部2万余人,收复泰安城。泰西地区大部分县城守敌,在解放军主力的震慑与地方武装的打击下,相继弃城逃窜。在华野部队攻打泰安时,泰西军分区一团及泰西长清等县大队积极配合,破袭津浦铁路,扫清城外据点、碉堡,搜捕残敌。泰安城被攻克之后,一股蒋军沿津浦铁路线向济南逃跑。华野十纵司令员宋时轮亲率二十八师、二十九师追歼。泰西军分区一团及长清、泰西、肥城等县大队奉命配合行动,将敌一个团在长清境内断其腰,歼其尾。十纵部队进驻大峰山区后,遵照宋司令员之令,军分区命令长清等县大队在陈沟湾一带集结,配合十纵攻打孝里、广里之敌。军分区一团等部在刘学德副司令员带领下,歼灭广里守敌一个营。长清等县大队一部配合二十八师攻打孝里守敌,一部配合二十九师在小屯、贾庄、宋村等地,打长清、崮山、张夏等援敌。孝里、广里之敌被歼后,十纵奖励了泰西军分区部队及地方武装,其中奖给长清县大队两挺轻机枪。
1947年3月,国民党新编第五军等压向泰西解放区,这是自卫战争时期泰西最艰苦的岁月。国民党军、“还乡团疯狂“扫荡”、反攻倒算,被残杀的革命干部群众几乎相当于抗日战争时期损失的数目。泰西地委制定的“大部转移、少数坚持”的方针,是非常正确的。地委、专署、军分区主要负责人不顾敌情严峻、形势险恶,带领广大军民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既督促了党员、干部,又增强了群众夺取胜利的信心和决心,确是难能可贵的。
广大干部、党员的英勇斗争和模范行动,也鼓舞着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对敌斗争,游击战争的群众性更加广泛。村干部和群众在敌人来后,监视、控制地主;敌人一走,马上发动群众诉敌军祸害之苦,恢复工作。群众还保护公粮,保护伤病员,支援自己的子弟兵战斗。有的为掩护部队伤员,青年妇女佯认作丈夫,双泉房庄老大娘假认作儿子,充分反映了军民一心、团结对敌的血肉联系。自4月1日起,泰西军民50天毙敌400余人。在《战友报》公布的受军区表彰的61次战斗中,其中有泰西军分区的泰西、平阴、广里等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