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三十八年话人生 文/李国军
七十年代当先锋,高中毕业教初中。
八十年代向前冲,旗县教模有我名。
放弃电影写文稿,激情鼓励送新兵。
领导讲话我撰稿,观摩教学我试行。
桃李芬芳结硕果,商务部里有学生。
专心致志十四载,苦练教学基本功。
地理分为两大类,人文自然记得清。
名山大川不陌生,天下古迹记心中。
死背硬记一暑假,考试一举即成功。
教育学与心理学,紧抓教材不放松。
时间用了一寒假,顺利过关很轻松。
教师专业合格证,八十年代获题名。
一级教师资格证,当年非常受欢迎。
如此打拼为何意?只是为了助龙腾。
倾注心血重教育,无非为了中华兴。
转眼进入新世纪,脚踏实地殡葬行。
恪守职责当门卫,崇尚文明树新风。
常将丧属当挚友,分忧解难送亲情。
为了单位树形象,公交座位让妪翁。
中华美德永传承,助人为乐当雷锋。
一心扑在岗位上,热爱劳动讲卫生。
不畏严寒和酷暑,冬天清雪起五更。
夏顶烈日心情愿,灰尘垃圾一扫空。
院落长宽一里地,莫问清洁有多净。
烟头牙签不放过,掉根羽毛看得清。
仪表端庄树形象,尊老爱幼好名声。
被子叠成正方块,有人夸我当过兵。
楼道厕所清干净,疑似我有洁癖症。
确保安全无隐患,时时刻刻警钟鸣。
防火防盗防意外,筑牢防线保安宁。
忠于职守无遗憾,确保安全至始终。
二十四载如一日,默默无闻创文明。
业余爱好是写作,闲暇时间笔不停。
新闻表彰去樟树,公益时报有功名。
讴歌草原无限美,呼伦日报百稿登。
赞美兴安无限好,骏马文学载文风。
神州大地美如画,四海诗坛亮荧屏。
公益时报树典范,幸运也有我身影。
中华诗词会员证,其中也有俺芳名。
呼伦贝尔作家证,早已融入大家庭。
不图虚荣与名利,朴实无华做诗翁。
兢兢业业守岗位,呕心沥血献忠诚。
手握画笔绘蓝图,绘就夕阳一抹红。
光阴似箭催人老,人过中年忆年轻。
白驹过隙快如风,忙东忙西急匆匆。
眼见故友驾鹤行,有的漫步夕阳红。
早岁知己今何在,何年何月再相逢?
企盼今生常团聚,欢天喜地乐无穷。
但愿天下人长久,同心协力求大同。
三十八载人生路,无怨无悔奔前程。
踔力奋发求进取,持之以恒铸今生!
作者简介:
李国军 , 内蒙古呼伦贝尔人,1975年8月至1990年3月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罕达罕中心学校任教;1990年4月至今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殡葬服务中心工作。现为《公益时报》中国殡葬周刊优秀通讯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呼伦贝尔民族诗词协会会员,呼伦贝尔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曾在《公益时报.中国殡葬周刊》、《都市金榜头条》、《内蒙古诗词》、《呼伦贝尔诗词》、《呼伦贝尔民族诗词》、《呼伦贝尔日报》、呼伦贝尔市文联《骏马》文学(双月刊)发表数百首(篇)诗词、诗歌、新闻报道及文学评论。
读了李国军老师《回忆录 三十八年话人生》,令人感慨万千。他把参加工作三十八年的人生足迹、青春年华,用简约明了的七言长诗抒发出来,本身就是一道倩丽的风景。
透过长诗的字里行间,一位忠于职守,热爱祖国,拼搏奋发、助人为乐、品德高尚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读之朗朗上口,行文立意令人叹服。
诗文具有浓郁的沧桑感,这是主人公丰富阅历的展现,更是作者人生轨迹的缩影。
简评:杲传贵
杲传贵简介:
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呼伦贝尔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呼伦贝尔作协诗词协会副主席,额尔古纳作协副主席。
主要作品:
一、长篇小说《章丘故事》
二、散文集《北国雪》
三、诗词集《晨风曦韵》
草原苍茫育贤良,国军风采耀北疆
原创诗文/柴永红
草原苍茫育贤良,国军风采耀北疆。 兴安授业倾心血,桃李成蹊满苑芳。 春风化雨滋苗壮,蜡炬成灰育栋梁。 孔孟遗风传道义,程门立雪敬师堂。
扎赉特旗留佳绩,罕达罕中名声扬。 粉笔一支书岁月,讲台三尺谱华章。 寒来暑往勤耕种,秋实春华硕果香。 文星璀璨照前路,墨海扬帆意气昂。
呼伦贝尔展新程,殡葬行中德望崇。 敬业爱岗心似火,排忧解难意如鸿。 甘为绿叶衬花艳,愿作黄牛献赤诚。 诸葛鞠躬谋大业,岳飞报国建奇功。
诗词歌赋才情显,笔墨纵横韵味浓。 妙笔生花书壮志,华章溢彩赋雄风。 唐风宋韵千秋颂,李杜精神万代崇。 岁月悠悠无悔憾,人生熠熠映苍穹。
公益时报传佳话,骏马文坛载美名。 坚守初心终不改,追求真理志难更。 廉颇未老雄心在,苏武犹存节气宏。 笑看风云多变幻,胸怀壮志任西东。
愿君前路光芒耀,福泽绵长乐永融。 松柏常青迎瑞雪,梅兰绽放傲寒冬。 高山仰止贤才敬,景行行止众望崇。 颂德歌功书不尽,辉煌再铸永留踪。
点评语:
《评〈草原苍茫育贤良,国军风采耀北疆〉:华章璀璨,颂德流芳》
点评语作者/柴永红
文学的广袤天地中,诗歌犹如璀璨的明珠,以其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出无尽的魅力。《赞李国军先生》这首诗,如同一幅气势恢宏的画卷,徐徐展开,将李国军先生的风采与事迹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令人赞叹不已。
诗的开篇“草原苍茫育贤良,国军风采耀北疆”,以苍茫辽阔的草原为背景,烘托出李国军先生这一贤良之才的出众。“耀北疆”三字,极具张力,仿佛一道光芒划破天际,瞬间吸引了读者的目光,让人对这位主人公充满了好奇与期待。这种开篇的大气,颇有“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豪迈之势,为全诗奠定了激昂的基调。
“兴安授业倾心血,桃李成蹊满苑芳”,描绘了李国军先生在兴安盟的教育事业中倾注的心血。“倾心血”三字,形象地表现出他对教育的全身心投入,其执着与热爱令人动容。而“桃李成蹊”这一典故的运用,巧妙地暗示了他教育成果的丰硕,众多学生在他的培育下茁壮成长,如芬芳的花朵开满庭院。这不仅体现了作者对李国军教育成就的赞美,也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师者的尊崇。
“春风化雨滋苗壮,蜡炬成灰育栋梁”,此句以春风化雨和蜡炬成灰两个经典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李国军先生教育方式的温和与奉献精神的伟大。他如同春风细雨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又像燃烧的蜡烛,不惜牺牲自己,只为培育出国家的栋梁之才。这种无私的奉献,让人联想到古代教育家韩愈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李国军先生正是以这样的精神践行着师者的使命。
“孔孟遗风传道义,程门立雪敬师堂”,将李国军先生的教育理念追溯到孔孟之道,强调了他传承的是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程门立雪”这一典故的引入,更是突出了学生对他的敬重,以及他在教育领域所享有的崇高地位。这不仅是对李国军个人的赞扬,也是对中华传统师道尊严的弘扬。
“扎赉特旗留佳绩,罕达罕中名声扬”,具体指出了李国军先生取得佳绩的地点,使其功绩更加真实可感。“粉笔一支书岁月,讲台三尺谱华章”,通过简单而有力的描写,展现了他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用一支粉笔书写着不平凡的岁月,在三尺讲台上谱写着辉煌的篇章。这种对平凡与伟大的对比,更凸显了他的坚守与付出的难能可贵。
“寒来暑往勤耕种,秋实春华硕果香”,以季节的更替象征着时间的流转,突出了李国军老师多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而“秋实春华硕果香”则形象地描绘了他的教育成果如同丰硕的果实和香甜的果实,充满了收获的喜悦。这让人想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虽然情境不同,但那份对劳动成果的满足和欣慰却是相通的。
“文星璀璨照前路,墨海扬帆意气昂”,此句将李国军先生的文学才华比作璀璨的文星,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墨海之中扬帆起航,意气风发,展现出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追求。这种对文学的热爱,犹如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与豪迈。
“呼伦贝尔展新程,殡葬行中德望崇”,当李国军先生的工作领域转向殡葬行业,依然在新的征程中展现出令人尊崇的品德和威望。这种在不同领域都能坚守初心、赢得尊重的品质,正如苏轼在多次被贬谪的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豁达的精神一样,令人敬佩。
“敬业爱岗心似火,排忧解难意如鸿”,形象地描绘了他对工作的热情如火,以及为他人排忧解难的博大胸怀。其心之炽热,意之高远,恰似“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志豪情。
“甘为绿叶衬花艳,愿作黄牛献赤诚”,以绿叶和黄牛为喻,生动地展现了他甘愿默默奉献、为他人做嫁衣的高尚情操。这种无私的精神,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所表达的奉献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
“诸葛鞠躬谋大业,岳飞报国建奇功”,将李国军先生的敬业精神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和岳飞的精忠报国相媲美,高度赞扬了他为事业全力以赴、为国家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赞美,更是对中华民族爱国敬业精神的传承和歌颂。
“诗词歌赋才情显,笔墨纵横韵味浓”,强调了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才华横溢,笔墨之间尽显韵味。其才情之显露,犹如王勃在滕王阁上挥笔而就的《滕王阁序》,文采飞扬,令人拍案叫绝。
“妙笔生花书壮志,华章溢彩赋雄风”,进一步描述了李国军作家的妙笔能够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书写出宏伟的壮志;他的华章闪耀着光彩,赋写出豪迈的雄风。这种对其文学成就的赞美,让人联想到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高超境界。
“唐风宋韵千秋颂,李杜精神万代崇”,将李国军先生的诗词创作与唐宋时期的辉煌文学传统相联系,表明他继承和发扬了李杜等文学巨匠的精神。这种传承与弘扬,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在新时代依然熠熠生辉。
“岁月悠悠无悔憾,人生熠熠映苍穹”,感慨时光的悠长,但李国军先生的人生毫无悔憾,其光芒映照苍穹。这让人想起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壮志豪情永不磨灭。
“公益时报传佳话,骏马文坛载美名”,指出他在公益时报和骏马文坛上留下的美名和佳话,进一步彰显了他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学成就。
“坚守初心终不改,追求真理志难更”,强调了李国军先生始终坚守初心、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这种执着如同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般永不放弃。
“廉颇未老雄心在,苏武犹存节气宏”,以廉颇和苏武为例,展现了李国军先生虽经历岁月沧桑,但雄心不减、节气长存的高尚品质。
“笑看风云多变幻,胸怀壮志任西东”,体现了李国军作家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广阔的胸怀,无论世事如何变化,都能保持壮志,勇往直前。
“愿君前路光芒耀,福泽绵长乐永融”,表达了对李国军先生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他的前路充满光芒,幸福长久。
“松柏常青迎瑞雪,梅兰绽放傲寒冬”,以松柏和梅兰的坚韧与高洁,象征着李国军先生的品质在艰难环境中依然保持。
“高山仰止贤才敬,景行行止众望崇”,结尾再次强调了李国军先生令人敬仰的品德和威望,如高山般令人仰望,如大道般令人追随。
整首诗语言优美,韵律和谐,用典丰富,气势磅礴,全面而深入地赞颂了李国军先生的教育成就、文学才华、敬业精神和高尚品德。它不仅是对一个人的赞美,更是对一种精神的弘扬,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追求卓越、坚守初心、奉献社会。
点评语:
《评李国军<回忆录·三十八年话人生>:岁月如歌,壮志未休》
点评语作者/柴永红
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我们常常能邂逅那些如璀璨星辰般闪耀的作品,它们以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内涵触动着我们的心灵。而李国军老师的《回忆录·三十八年话人生》无疑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它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又似一首激昂奋进的人生乐章,引领我们走进作者那充满传奇与坚守、奉献与追求的三十八年岁月。
开篇,“七十年代当先锋,高中毕业教初中”,短短十字,却仿佛一道时光之门,瞬间将我们拉回到那个充满激情与变革的年代。那个知识备受尊崇的时代,李国军老师以高中毕业生的身份投身教育事业,成为了时代的先锋。这种勇敢的抉择,不仅体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教育的执着,更彰显了他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的勇气和担当。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孔子的那句名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以有教无类的胸怀广纳弟子,传授知识,而李国军老师在那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年代,同样怀着一颗传道授业解惑的赤子之心,为学生们点亮了求知的明灯。
“八十年代向前冲,旗县教模有我名。放弃电影写文稿,激情鼓励送新兵。领导讲话我撰稿,观摩教学我试行。”这一连串的叙述,如同一部快进的纪录片,生动地展现了李国军老师在教育领域的积极进取和多才多艺。他不仅在教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了旗县的教学模范,还在其他领域发挥着自己的才华。放弃电影写文稿,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和决心,而他却能毫不犹豫地做出选择,只为了能够更好地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为了理想而舍弃安逸的精神,不禁让人想起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舍弃了个人的安逸和家庭的温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拯救苍生的伟大事业中。李国军老师亦是如此,他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放弃了个人的兴趣爱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更需要他的工作中去。
“桃李芬芳结硕果,商务部里有学生。专心致志十四载,苦练教学基本功。地理分为两大类,人文自然记得清。名山大川不陌生,天下古迹记心中。死背硬记一暑假,考试一举即成功。教育学与心理学,紧抓教材不放松。时间用了一寒假,顺利过关很轻松。教师专业合格证,八十年代获题名。一级教师资格证,当年非常受欢迎。”这一段文字,是李国军老师对自己教育生涯的深情回顾,也是他辛勤耕耘的最好见证。他用十四年的时间,专注于教学工作,苦练基本功,不仅对地理知识了如指掌,对教育学和心理学也有深入的研究。李国军老师的努力和付出,换来了桃李满天下的丰硕成果,学生们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这无疑是对他教育事业的最大肯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们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李国军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他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默默地培育着祖国的花朵,期待着他们在未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如此打拼为何意?只是为了助龙腾。倾注心血重教育,无非为了中华兴。”这两句诗,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道出了李国军老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和伟大情怀。他的拼搏奋斗,并非为了个人的名利,而是为了助力学生们的成长成才,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人肃然起敬。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李国军老师正是这种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他用自己的一生,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转眼进入新世纪,脚踏实地殡葬行。恪守职责当门卫,崇尚文明树新风。常将丧属当挚友,分忧解难送亲情。为了单位树形象,公交座位让妪翁。中华美德永传承,助人为乐当雷锋。一心扑在岗位上,热爱劳动讲卫生。不畏严寒和酷暑,冬天清雪起五更。夏顶烈日心情愿,灰尘垃圾一扫空。院落长宽一里地,莫问清洁有多净。烟头牙签不放过,掉根羽毛看得清。仪表端庄树形象,尊老爱幼好名声。被子叠成正方块,有人夸我当过兵。楼道厕所清干净,疑似我有洁癖症。确保安全无隐患,时时刻刻警钟鸣。防火防盗防意外,筑牢防线保安宁。忠于职守无遗憾,确保安全至始终。二十四载如一日,默默无闻创文明。”新世纪,李国军老师的工作领域发生了转变,但他那份对工作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却从未改变。他在殡葬行业脚踏实地,从门卫的岗位做起,恪守职责,为单位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他将丧属视为挚友,为他们分忧解难,传递着人间的温暖和亲情。工作中注重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的卫生,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让人想起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典故。他不畏严寒酷暑,一心扑在工作上,这种敬业精神,正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虽年事已高,但雄心壮志不减。
“业余爱好是写作,闲暇时间笔不停。新闻表彰去樟树,公益时报有功名。讴歌草原无限美,呼伦日报百稿登。赞美兴安无限好,骏马文学载文风。神州大地美如画,四海诗坛亮荧屏。公益时报树典范,幸运也有我身影。中华诗词会员证,其中也有俺芳名。呼伦贝尔作家证,早已融入大家庭。不图虚荣与名利,朴实无华做诗翁。”李国军老师不仅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业余时间还坚持写作,用文字抒发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他的作品在各大报刊杂志上发表,获得了众多的荣誉和奖项。然而,他却不图虚荣与名利,始终保持着朴实无华的本色,这正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的体现。他用自己的笔,为时代讴歌,为人民发声,展现了一位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担当。
“兢兢业业守岗位,呕心沥血献忠诚。手握画笔绘蓝图,绘就夕阳一抹红。光阴似箭催人老,人过中年忆年轻。白驹过隙快如风,忙东忙西急匆匆。眼见故友驾鹤行,有的漫步夕阳红。早岁知己今何在,何年何月再相逢?企盼今生常团聚,欢天喜地乐无穷。但愿天下人长久,同心协力求大同。三十八载人生路,无怨无悔奔前程。踔力奋发求进取,持之以恒铸今生!”诗的结尾,李国军老师感慨时光的飞逝,回忆起曾经的岁月和故友,表达了对团聚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坚定地表示,过去的三十八年里,自己无怨无悔,将继续奋发进取,为实现人生的价值而努力拼搏。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人想起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无论前方道路多么艰难,都始终怀着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
总的来说,李国军老师的《回忆录·三十八年话人生》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作品,它以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展现了一位普通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光辉历程。这部作品不仅是作者个人的人生总结,更是对那个时代的见证和对未来的期许。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一位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一位文人墨客的家国情怀。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里,这样的作品犹如一股清流,让我们在喧嚣中找到一份宁静,在迷茫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李国军老师的人生经历和精神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借鉴。让我们以他为榜样,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点评语*作者简介*
柴永红,笔名红鑫,祖籍江苏省南京市,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创作成就:出版诗著有36万字的柴永红诗集*雨潇潇红鑫鑫*、*云中紫城静楼乾坤*和*铁马冰河*三部。荣获2017*中国新诗百年*全球华语诗人诗作评选一百位网络最给力诗人奖,排行榜第二名,荣获*建国70周年中华好诗榜、2019年度中国诗歌排行榜、中外华语诗坛精英百强榜*诗人奖,荣获2021中国金榜电影人春晚名人名家榜,金奖。被翻译诗歌入选《苏菲译.世界诗歌年鉴2022卷》(汉英对照)。《苏菲译*世界诗歌年鉴2022卷》 (英汉双语纸质版和电子版)苏菲翻译、主编,全球出版发行,世界16国联合出版发行!纸质书13国: 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波兰、瑞典、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电子书 13国: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日本、巴西、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印度。金榜头条编辑总部副社长,金榜头条新媒体平台总理事长、文学艺术顾问,金榜头条形象大使、总编,中国新时代诗人档案库会员,兰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一枝红莲文学社创始人、社长、总编、总裁董事长,金榜头条新媒体平台签约作家诗人!现居北京市朝阳区金茂府!
Author Profile
Chai Yonghong, pen name Hongxin, whose ancestral home is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is a famous contemporary Chinese writer. His creative achievements include the publication of three poetry collections totaling 360,000 words: "Rainy and Whistling, Hongxinxin", "Purple City in the Clouds, Silent Building and Cosmic Changes", and "Iron Horses and Frozen Rivers". He won the award of the second place on the list of the 100 most powerful poets on the Internet in the selection of global Chinese poets' poems in 2017 for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New Chinese Poetry. He also won the poet award in the "Good Poems List of China for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ese Poetry Ranking List in 2019, and the Elite Hundred Lis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hinese Poetry Circles". He was awarded the gold medal in the list of celebrities and masters of the 2021 Chinese Golden List Film People's Spring Festival Gala. His translated poems were selected for "Sophie's Translation. World Poetry Yearbook 2022 Volume" (Chinese-English contrast). "Sophie's Translation. World Poetry Yearbook 2022 Volume" (paper and electronic versions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was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Sophie, published globally, and jointly published in 16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The 13 countries for the paper version are: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Kingdom, Germany, France, Spain, Italy, the Netherlands, Poland, Sweden, Japan, Canada, and Australia. The 13 countries for the electronic version are: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Kingdom, Germany, France, Spain, Italy, Japan, Brazil, Canada, Mexico, Australia, and India. He is the vice president of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Golden List Headlines Editing Department, the general director and literary and artistic consultant of the new media platform of the Golden List Headlines, the image ambassador and chief editor of the Golden List Headlines,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New Era Poets' Archive, a member of the Lanzhou Writers' Association, the founder, president, chief editor, and CEO of the "One Red Lotus Literature Society", and a contracted writer and poet of the new media platform of the Golden List Headlines! Currently, he lives in Jinmao Mansion,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