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间,常听不少人说“文人相轻纸半张”,意思是文人之间的友情不过是三指宽的纸条而已。其实,不至于如此薄情寡义,应该说文人之间惺惺相惜的那种薪火相传还是有的,彼此敬重、彼此赏识的友情还是存在于我们这个五彩年代的。
自媒体是丰富多彩的,其间的俊彦贤达也比比皆是。大约五六年前吧,我的一篇拙文在西部的一家公众号上推送发表。文章推送后,我只是例行公事的把作品发往朋友圈,期待大家伙儿吐槽拍砖。没想到几天后,微信上一位好友告诉我,在没有征得我同意前,将我的拙文制作成配乐的音响作品,并在头条和公众号上进行吟诵,让我对此原谅他的冒昧之举。当时我并没有怪他,反而向他表示致谢,因为我爬格码字几十年来,作品多在于报刊杂志上抛头露面,多情的文字只能在那固定的区域里浅吟低诉。而让文字变成音响,叮叮咚咚飞扬在天地间,进入寻常百姓家,我可是只有羡慕,压根儿都没有想过。因为自己总是在想,不要让自己的那些不咋的的文字,损伤了大家伙儿的耳膜。今天这位文友,居然吟诵了我的拙文,怎能不让我高兴的忘乎所以。急忙打开他发给我的链接,《哄哄自己》那篇拙文里的熟悉的文字,一下子跳进我的心里。富有磁性的男中音是那样有感染力。无论是语气上的抑扬顿挫、还是段落上的轻重缓急,他都拿捏的恰如其分,把控的游刃有余。哎呀,真让我感慨万分,他的第二次创作赋予了《哄哄自己》这篇拙文新的生命力。寒暄里夹着感激,体谅中透着友情。至今我们不仅互相关注着各自的作品,而且还都保持着惺惺相惜的那种友情。

现实生活中的事就是那么有趣,从那篇拙文被吟诵后,我在公众号上推送的文章,又引起另一位文友的关注。她是张家口头条的认证编辑玉华老师,专门负责编辑制作播音作品。经过微信来往和沟通,我的这些作品,就成为她精心制作的二次创作的吟诵作品。一开始,是玉华老师自己编辑自己吟诵,后来就变成玉华老师编辑,由殷钰老师和利君老师吟诵。这期间,玉华老师还请了一位资深播音老师吟诵了我的一篇作品,让人感到文友之间的友情无处不在。记不清是哪一年开始的了,这几年间在张家口头条被编辑、吟诵的随笔、诗歌和散文,大约在一百篇左右。每每看到玉华老师发来的作品链接,每每打开听到殷钰老师和利君老师熟悉的吟诵声音,我的心里总是热乎乎的。我们彼此天各一方于千里之外,我们又彼此只闻其声不见其面。一束热爱文字的情缘、一腔笔耕不辍的激情,一股浓浓的发自内心的彼此关爱的友情,把我们的心连在一起,把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把我们向新时代前进的步履迈在一起。让激情的文字飞向天高地远,让生活里的锅碗瓢勺交响曲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接地气、聚人气的生活百味万象进入你我他的视野耳畔,让我们在公众号里结识的友情,伴着文字飞·····
感谢生活,感谢身边的无怨无悔且笔耕不辍的文友,感谢一路有你们相伴相随。正是有你们的陪伴,我的文字才能发自于心灵深处,伴着浓浓的友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