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所带给我的
文/孙秀君
这是八月的最后一天,秋早就到来,可夏日的热浪还在秋风中翻滚。我与文友们就乘着这热情的秋风,去奔赴一场与茶有关的约会。 车沿着崎岖的山路缓缓而行,三辆车,十二个文友从不同的方向汇集到位于济南南部山区一个叫西老泉的小山村。这里绿树环抱,延绵的绿色山川静静地躺在蓝天白云之下,仿佛一个披着碧衣翠毯的少年,正做着青涩的梦。山脚下波光粼粼的水库,安静地拥抱着投入它怀抱中的群山和植被,给人一种祥和的感觉。村子不大,但却被层层叠叠的绿包裹着,显得幽静而神秘。那弯弯曲曲伸向山下的小路,就像它伸出的长长手臂,牵引着山外的我们。当我们将车子停下,我发现这个村子出奇地安静,就像一个在山间修行打坐的老者,一脸的恬静与平和。
南山禅茶书院就坐落在这里,一个不大的院子,一栋二层的楼房。室内室外,楼上楼下布置的不豪华,却清新淡雅,走进这里就像走进一个清静的世界,心很快平静下来,那似带着酷暑的气息也在这个清静的世界里变得毫无力量,随之而来的是清爽和舒适。

我们在主人的引导下脱去鞋子,赤脚走上那铺着地毯的台阶。一级两级……拾级而上。楼梯不高,我却发现我走的认真又细致,仿佛刚刚脱去的鞋子是这尘世的喧嚣与纷扰,当我在这一刻摒弃了这些时,心少了太多的挂碍,只专注于脚行走在台阶上的感觉,那地毯好柔软,好舒服。 这个禅茶书院有八年的历史,创始人嘉桐老师原来是做企业的,十年前她离开职场潜心茶修,将一杯茶修出禅意,修出宁静,修出一个别样的自己。
我不知道这个70后的女子为何离开自己奋斗近二十年的职场生涯,安住在这大山里,安住在一杯茶中,但我知道此时此刻的她是静逸的,是恬然的。因为她那满带微笑的脸庞,她那清澈的眼眸,她那谦恭的态度都传递着这一信息。
我们席地而坐,她端坐首位,为我们这些在忙乱中坐下来的人,讲解着禅茶文化。她说:“禅茶和茶艺表演不是一会事,它们一个向内,一个向外。禅茶注重自己心灵的体验和升华,茶艺注重观者的感受和赞美。”听了嘉桐老师的话,我恍然明白了"内求诸己,不假外物;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记得济群法师在一个讲座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所感受到的幸福,不需要依赖任何外在条件,无论在什么环境中,我们本具的智慧光明都会源源不断地散发喜悦。如果把幸福建立在外在条件上,必然是肤浅而不稳定的。因为环境会不断变化,感觉也会不断变化。”
禅茶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那氤氲的清香,瞬间让鼻腔打开,直沁内心;那琥珀般的色彩,在杯中摇曳着,让眼前的世界变得轻盈、纯粹;那甘美的味道,充溢整个口腔,在那一刻仿佛每一滴茶都是来自天上的琼浆玉液,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田。 有人说:茶在杯中是风景,茶在心中是人生。与茶相伴的日子安静而恬淡,简单而真实。是的,好喝的从来不是茶,而是越来越好的自己。
“禅茶一味道悟人生”在这个物欲横流,浮躁的世态里,我们暂且远离世俗的烦器,将自己的情怀寄在这绿水青山间,寄在这一禅一茶,一盏一盅之间,让心变得平静而智慧。
或许我们一时还无法放下对世俗的
执念,用佛家的空性智慧,去剥离种种外在的执着,解除迷雾,消除烦恼,但我相信在我们微闭双眼,轻轻端起茶杯的那一刻,心是宁静的,清净的。
禅茶给了我一种异样的感觉!注:视频取自网络共享。
作者简介:
孙秀君,笔名:禾园。山东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散文作家学会会员,中国石化作家协会第一届副秘书长,红荷文学社社长。曾系行业媒体记者、编辑。自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出版了诗文集《点点滴滴》、《瓦上花开》报告文学集《石油魂》,编辑出版了新闻故事《石化情怀》等书籍。一批文学作品散见与《中国石化报》《中国石油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文学》《经济日报》《北京晚报》等多家报刊,并有多篇作品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