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母亲》读后感
杨自坤
进学:
我亲爱的老侄,每次见到您总有说不完的话…为国戍边、赤胆忠心;戎装虽脱、军魂不变…真是相见恨晚。如果不是辈份的限制,多么想和您称哥们…“人近贤良品自高”。
含泪捧读《我的母亲》…找到了答案,心中无比震撼!那是半个多世纪前、我的脑海中朱德委员长《母亲的回忆》再现…
解放战争弹如雨,火线上撤下一大批挂彩者,您积极报名接收了五名伤病员;精心伺候、日以继夜…为给亲人补身体、您忍痛杀了家中仅有的一只产蛋鸡…。
伤病员们养伤养胖了,您却劳累累瘦了。
村头传来一阵集结号…伤病员伤愈归队又要上战场…眼含热泪叫一声:杨九楼的红嫂、子弟兵的亲娘!…等革命胜利了,我们一定回来把您来看望!
求解放、您炮火中送夫上战场;保和平、几个儿子先后穿上军装守边疆。
您扶危济困、和睦乡邻、总是一副热心肠:建设家园,事事争先、单薄的身躯挑大梁…。
“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为了子女,您不顾一切;为了众人、您舍去的太多太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多么伟大、多么慈祥、多么温馨、又是多么平凡…敬礼!我尊敬的嫂娘!您是中国母亲的征象,贤妻良母的形象定格在完美的永恒!
您在天之灵,得到了永远的安息;在地之灵,享受着人们四时的供奉。
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人们口碑相传;进学以血泪写书、乃大孝也…读者幸甚!
激励着后人代代效仿,福佑着家族世世兴旺!
参考资料:
《九楼杨氏英模谱》“典型人物传”94—99页
—记前杨楼张贵兰…身上闪烁着革命老区红嫂精神的事迹。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杨自坤:1952年生,笔名:沂河岸边,临沭县作协会员,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副主任中医师,全球执业中医师联合会会员,杨九楼理事会荣誉会长。
1970年作为特种兵、服役国防科委在新疆罗布泊的、第二十一核试验基地。
自幼酷爱文学。从戎入医门,先后在部队受嘉奖、立功、入党。
1996年入编中华特色名医辞典、并入选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7年应邀参加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研讨会。
2010年就读临沭县老年大学文学班。
2012年先后在《沭水诗社》发表作品:《上大学》《母逝十年祭》《卖豆腐》《贺女儿读研》《游台湾》
2022年5月15日在临沂客户端发表《灵性的小黄猫》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沭县作协副主席,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齐鲁晚报·青未了》《新疆文学》《临沂日报》《七月颂歌》《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