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间流淌的的亲情
今年的麦子熟得早。6月6日下午,小叔陈佃训就给我打来电话说,收割机过来了,问我收不收?我说,收啊,趁着有车就收了,省得我周末回去再叫车,关键是,车还不一定有呢!
本来定于周五下午回去,由于晚上收了小麦第二天需要摊晒,我给妻子打电话,让她早回去。我呢,我也于周五早七点来到济南汽车东站,坐上了回家的车。
回到家已是九点多,妻子已把小麦摊好。
家里有两块地儿,村西的收了,村南的也差不多了。下午,我叫李大中村的李乐胜过来给收了一多半,天就下起了雨。妻子因去县城接孩子早走了,两位八十多的老人一看天要下雨,就急忙到北街给堆小麦。由于雨来得急,也没堆好,反而都被急雨淋湿了。看着淋湿的父母,我真的很着急,万一老人感冒了咋办?这个地儿,再也不能种了!
8日这天,妻子在家晒了一天麦子,由于这两年干活较少,摊麦子的“战线”又长,她的手、脚都起了泡儿。这天,宜林弟也从潍坊回来了。下午李乐胜将林间的剩余小麦收完。关于是否浇地的事,我又想打“退堂鼓”,认为下周五可能下雨,能不浇尽量不浇。但老母亲认为,既然潜水泵按在井上了,就慢慢浇吧!我说,只要浇,就得老父亲受累,我不愿意再让老人跟着受累了。但母亲说,你爸身体好好的,慢慢浇就行啊。父亲也说,这种浇地儿又不累人,你该咋上班咋上班就行!说的我心里好过意不去。
9日,妻子有事要和孩子们去外地两天。
好在,宜林和妹妹、妹夫都回来了。宜林早饭后,我们仨一块将南坡没有收割到的边旁小麦收割完毕,用电动三轮将其拉到北街上晒轧。同时把摊开的小麦定时进行摊翻。为了节省人力,宜林将推耙固定在电动三轮的后面,然后加长耙杆,以在三轮车拐弯时用手捺下耙杆以抬起推把。这样,摊晒工作就很轻松,骑着三轮车多来回开两圈就行。中午,妹妹和妹夫在父母处吃的饭。饭间,他们说,如果下午要卖小麦的话,他们就从斜庄再回来,帮我一块装车。
经过两天的翻晒,小麦基本干了。这天午后,太阳还是非常炽烈,热风扑面,犹如火烤。到下午四点,我看差不多了,就让宜林给妹妹打电话,让他们过来帮忙。
不久,妹妹和妹夫都过来了,加上小叔、婶子,我们一共7个人(小弟宜茂也要卖麦子,他晒到村南的路上)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忙碌,两车小麦全部售完。我心想,如果不是他们都帮忙,不把我累坏了吗?就是这样,我也累得腰酸腿疼呢!
从麦地拉回来的麦子,也经过一天的车辆来往辗轧,麦杆都成了麦秸。趁着他们都在,我再让他们帮忙把这些麦子起场,用三轮车运到家中,与父母原来存在院落中的麦糠堆在一起,等天好有风时,让父母一块扬出来,也作为给老人的一份“礼物”。
宜林和妹妹、妹夫于10日下午回去。为了表达我的感谢之情,我于早点七点就在胥市订了菜。妹妹听说后,坚决让我退掉,说吃不了这么多。我只好在崔家肉食店买了六样菜,同时在群里发了一个99元的红包,让他们有个小惊喜。
就这样,经过三天的紧张工作,小麦已收,玉米已种,小麦已售,林地已浇,小麦款8053元已进入银行卡中。我也在10日下午放心地回到济南,开始我的写作。
这个麦收虽然很累,但有亲情的流淌,让我倍感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