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晓耕 诵读:王红
月色下,我漫行山间道。昂首望——月儿与我,如形影,不离分,像正演绎人月相和的精彩剧目。日子相逢金仲秋。
朗光里,我踏上田野路。抬头看——银辉伴我,于左右,紧相随,宛若诠释不离不弃的真正内涵。“
“明月几时有”?忽感耳畔似有声,好像特地引导,令我一心向明月!恍惚中,宋人与我,共把朗月盼。
“把酒问青天”! 又觉身旁像有人,仿佛有意指点,教我举杯向长天!朦胧里,我和苏仙,同醉中秋时。

又到中秋月明时。
八月半,好时光,今再来,圆月正普照。
我赴幽幽高山中,欲感受这绵绵的诗情。
这时候,我抬头仰望无遮无拦月当空。
对这一盘金轮,我有心问询:明月啊,你是那万载不变的曼妙存在吗?明月啊,照了先贤照后人,你见证了几许年代更替?明月啊,耀过古代耀今世,你目睹了多少物换星移?
月儿笑而不言,只是普照依然;月儿笑而未语,继续绵绵传情……
月虽无声,我却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诗仙已将此问答!
啊,我为之深深陶醉,痴醉中,像相约李白,对话中秋山月里。

又到中秋月明时。
中秋日,佳时节,眼下到,辉光已遍洒。
我往深深峡谷里,拟体验那浓浓的画意。
那一刻,我左右环顾辉光下繁茂树花。
见那一片光影,我感慨不已:辉光耀树顶,在夜空中本已显幽绿的树顶,漫射着银绿混合华光;辉光耀花冠,于月色下原来轻漫覆晕的花冠,更镀了层半透明银漆;辉光耀千树,虽叶渐飘落,但枝丫坚挺,毅然闪银光;辉光耀百花,花丛张怀迎,我见秋花绚,袅袅生银烟。
如此,月、树和花,三位一体,共呈浓画意!
忽然脑海浮佳句: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梦幻里,似邀上古人李朴,谈笑中秋银光下。

又到中秋月明时。
一度春秋,美时刻,当下已至。见此情形,我梦回故乡--这是我可见长空皓月明、能观小池荷花美的故乡啊。
梦里时候,我感到,自己正漫步在故乡那令人梦绕魂牵的,幼时多有光顾的,一方荷池的曲折塘桥上--荷花开绽盛况堪比六月西湖,曲桥卧波美姿不输仲夏维扬。
梦里时分,我感觉,沐着朗朗月辉,我去鉴赏中秋月下,那残荷的风韵犹存。
梦里时刻,我似乎看见,虽然“荷尽已无擎雨盖”,尽管唯有残花三两朵,但荷花,精神仍在,风格尚存,它还顽强书写“出淤泥而不染”于中秋月辉下--坚强刚毅,可圈可点啊!
此时此刻,我仿佛觉得,已是醉卧故乡塘桥上……

又到中秋月明时。
一载寒暑,吉时辰,现在光临。
对此景致,我返至暖家--那是我欲赏玉轮银光闪、将享和美小家暖的圣地呀。
于是乎,低吟名句“月到中秋偏皎洁”,和家人:八月中秋,十五之夜。明月当空,柔云飘浮。皓朗映野,天地漫银。清风徐来,清爽宜人。阖家大小,登上高台。望月抒怀,齐享团圆。食饼品茗,共叙天伦!
直到夜深月更明,家人已倦早入眠。但意犹未尽,浅唱好诗《静夜思》,我自己:倚一方书案,端一杯清茶;临一侧明窗,望一片玉镜……
此情,月色如练绕,银光似水洒。
此景,许是我的诚心赏月之举,打动了吴刚,仿佛见他呈上桂花酒,邀我不醉不休,起舞中秋月明中!
又到中秋月明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