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 泰安
老年书画研究会
庆祝国庆书画联展
书法联展庆国庆
翰墨飘香歌盛世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在国庆佳节到来之际,济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联合泰安市老年书画摄影研究会、华能济宁电厂离退休书画研究会共同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线上”书画作品展。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书画国粹艺术, 坚定文化自信,助力文化“两创”,以实际行动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
翰墨飘香歌盛世,奋楫扬帆谱华章。这次“两地三会”共同举办的“线上”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书画作品展,共展出书画作品100余幅,展出了由泰安市老年书画摄影研究会秘书长张同力先生等济宁、泰安“两地三会”书画研究会主要领导和艺术骨干的精品佳作,可谓是名家荟萃,精品纷呈,达到了思想性、政治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广大老艺术家怀着对伟大祖国的炽热情怀,不顾天气炎热,加班加点精心创作,倾情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充分展示了广大老同志老当益壮、余热生辉,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精神风貌,既给人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又使人受到深刻的教育与启迪。
现将本次“线上” 书画展的部分作品予以发表,敬请大家观赏指导。
附:作品展示
泰安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作 品
1、
唐昭林书法
毛泽东诗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2、
巩宪德行书:毛泽东词·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3、
巩宪德行书唐·李白诗
《古风·孤兰生幽园》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4、
刘高鹏篆书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5、
高克谦书法自撰诗并书:
咏泰山刻石四首
一、
巍巍泰山岩,数来亿万年。
拔地五千尺,通天十八盘。
石铭帝王业,碑刻圣贤言。
奇石能醉心,登峰入云寰。
二、
拾级登岱宗,流连古今中。
摩崖镶御书,巨坪錾佛经。
碑传秦汉韵,石遗晋唐风。
泱泱几千处,孰能说于清。
三、
泰山国之魂,石刻密如林。
片石赞名君,丰碑颂良臣。
经字风韵在,御笔气势存。
登途观丹青,无处不怡神。
四、
泰山天下雄,书刻势恢宏。
举步见碑碣,登阶读石铭。
青壁吟霞雾,丹崖咏云峰。
岱宗古今事,苍石可澄明。
6、
王孟铭书法毛泽东诗句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济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会长:李振华
7、
王孟铭书法毛泽东诗句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8、
吕乃文行书:
波动金蛇舞
云开仙鹤飞
9、
吕乃文行书:
翰墨怡且乐
书法寿而康
10、
丁德祥楷书
毛泽东诗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11、
边克华楷书
东方之龙
华夏腾飞
12、
边克华行书
祖国日新月异
华夏时代发展
13、
边克华楷书
祖国万岁
济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作 品
济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常务副会长:常继双
济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副会长:姜守彦
济宁市书画协会主席:
王友生
济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艺术顾问 : 尹逊元
济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副会长:王恒道
济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副会长:王洪森
济宁市书协副主席:
王 超
济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艺术顾问:袁振新
济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副会长:刘素真
泰安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作 品
14、
王谦隶书
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5、
边克华楷书
中华长春
16、
肖协起书法郑板桥诗《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7、
行书书法作品:
刘秀萍撰联并书
七律·喜迎国庆
金秋爽朗桂飘香,举国欢腾喜气扬。
水墨丹青书锦绣,诗联妙韵颂辉煌。
遥观猎猎红旗舞,共念悠悠岁月长。
盛世迎来华诞日,神州无处不风光。
18、
张俊臣书法
《礼记礼运篇》
19、
薛安岳书法
毛泽东诗句
江山如此多娇
风景这边独好
20、
薛安岳书法
伟大祖国景象万千江山似锦
英雄人民奋发向上气势如虹
21、
张同力书法
六尺楷书:
笃志经学
树立自己的学术理想,专注于学习和研究经典文献,强调专心致志、勤奋好学的精神。这个表达不仅代表了个人在学术上的追求和努力,也反映了清朝时期的文化导向和价值观念。
笃志:这个词强调的是专心一意,即专注于某一目标或事业,不轻易改变。在“笃志经学”的语境中,它指的是对学术研究的专注和执着。
经学:指的是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和学习,特别是对儒家经典文献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在清朝,经学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的重要部分。
“笃志经学”这一表达,不仅是对个人学术追求的描述,也反映了清朝时期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以及通过学习和研究经典文献来提升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水平的理念。这种精神在历史上被许多文人学士视为座右铭,激励他们在学术道路上不断追求进步。
22、
张同力书法
六尺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庞君撰联
文明古国回归日
盛世中华崛起时
23、
杜红丽书法
中华腾飞鹏程万里
神州崛起彪炳千秋
24、
杜红丽书法
中华腾飞鹏程万里
神州崛起彪炳千秋
25、
杜红丽书法
中华腾飞鹏程万里
神州崛起彪炳千秋
济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作 品
济宁 魏爱国
济宁 丁丰田
济宁 赵绍宇
济宁 韩秀凤
济宁 崔玉琪
泰安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作 品
26、
丁德祥书法毛泽东诗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
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
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
27、
刘祥振书法
唐·于良史诗《春山夜月》
春山多胜事,
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
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
楼台深翠微。
28、
刘祥振书法唐 · 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29、
赵平元书法
自撰联并书
传拓精工名四海
山泉美酒誉三江
30、
赵平元书法
自撰咏泰山词十四首并书
31、
赵红军书法《宿建德江》
孟浩然【唐代】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济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作 品
济宁 张桂生
济宁 翟洪昌
济宁 王传胜
济宁 常 涛
济宁 邱启会
济宁李长宁
泰安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作 品
32、
李光冉书法
毛泽东词《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33、
王翠香书法毛泽东诗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34、
李光冉书法
毛泽东词《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35、
任存利书法
毛泽东诗《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济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作 品
济宁 丁丰田
济宁 赵绍宇
济宁 魏爱国
济宁 韩秀凤
济宁 崔洪昌
济宁邱启会
济 宁 常 涛
济宁 韩秀凤
泰安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作 品
36、
赵景训书法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37、
赵景训书法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38、
屈玉孔书法
东风浩荡大江南北春光好
万马奔腾长城内外气象新
39、
徐诚春书法
毛泽东诗句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40、
赵景训书法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41、
张同力书法
六尺龙门联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刘凤联撰联
披荆斩棘,红旗漫卷九州志;
乘风破浪,青史长留四海心。
42、
张同力书法
篆书释文:
道法自然
43、
篆书释文:
中秋快乐,皓月当空
阖家团圆,花好月圆
44、
六尺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范西进撰联
诗贺神州逢国庆
曲歌赤县换新颜
45、
四尺篆书释文:
宋·苏轼佳句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意思是: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46、
六尺龙门对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明传亮撰联
国家昌盛,万里宏图雄风展;
民族复兴,千年伟业霸气成。
47、
六尺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张田一撰联
国庆佳节添异彩
中华盛世展宏图
48、
六尺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刘 霞撰联
大国威仪呈世界
千秋伟业耀中华
49、
六尺龙门对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赵闽玉撰联
丽日和风,华夏子孙迎国庆;
祥云瑞气,英雄忠义保民安。
50、
六尺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张建民撰联
春辉遍泽九州兴
芳草微吟万事荣
51、
六尺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刘 霞撰联
大国威仪呈世界
千秋伟业耀中华
52、
六尺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李正云撰联
举国齐心,再创辉煌彪史册;
全民奋力,永振伟业耀寰球
53、
篆书释文:
福寿康宁
54、
六尺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郑立霞撰联
盛世中华,心系全民谋福祉;
江山锦绣,情牵社稷唱雄风。
55、
六尺龙门对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谢英芳撰联
华夏泱泱, 谷穗和江山并美;
国旗傲立, 五星与日月同辉。
56、
六尺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姜鹤撰联
神龙劲舞国人乐
华夏欢歌世界殊
57、
六尺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刘 霞撰联
千秋伟业中华梦
大国威仪世界名
59、
六尺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袁国忠撰联
国泰民安逢盛世;
丰衣足食住高楼。
60、
六尺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陶凤琴撰联
万众欢腾歌盛世;
九天浩荡赞尧年。
61、
篆书释文:
祖国万岁
62、
六尺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王平浩撰联
百业腾飞强国运
九州崛起富民生
63、
64、六尺龙门联篆书: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雷晓力撰联
不忘初衷,喜庆七十五寿诞;
践行使命,
欣迎千百万心声。
65、
汉简意书法释文:
孟子语: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释义:
孟子说:“对父母亲爱,就是仁;尊敬兄长就是义。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仁和义可以通行于天下。”
仁义是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追求和提倡的目标,但这一目标的追求是有次序的,比如你爱父母会多过兄弟,爱兄弟会多过朋友,爱朋友会多过爱你不认识的人。亲亲是仁爱的源头,敬长是义的源头。所以做到仁义要先从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开始,进而推衍到整个社会整个人类,通行于天下。
66、
六尺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唐荣江撰联
五星旗帜飘寰宇
四季画图绘雅篇
67、
篆书释文:
福寿康宁
意思是一个寓意深远的传统祝颂语,它蕴含着对人们幸福、长寿、健康和安宁的美好祝愿。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表达对长辈或尊贵人士的敬意和祝福,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具体来说,“福”代表着幸福,是人们生活中最美好的愿景之一;“寿”则指长寿,是人们对生命长久、健康无恙的期盼;“康”意味着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石;“宁”则代表安宁,是心灵平静、生活和谐的象征。将这四个字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美好的祝福,希望被祝福的人能够拥有全面的幸福和安宁。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宋代陈亮的《喻夏卿墓志》,原文中写到:“福寿康宁,子孙彬彬然,皆有可能者,天于夏卿亦何所负哉!”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夏卿的赞美和祝福,也体现了古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在现代社会,福寿康宁仍然是一个广受欢迎的祝福语,它不仅仅适用于对长辈的祝福,也可以用于各种庆祝场合,如生日、结婚、乔迁等。当我们向他人送上这样的祝福时,实际上也是在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因此,福寿康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表达,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68、
六尺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坚定不移听党话
矢志不渝跟党走
69、
六尺篆书释文:
唐·杨凝诗
《送客归常州》
行到河边从此辞,
寒天日远暮帆迟。
可怜芳草成衰草,
公子归时过绿时。
释义:
我走到河边就要告别了,寒冷的天气使落日的船帆显得缓慢。可惜那曾经繁茂的芳草已变为枯萎的草,公子再归乡的时候,已是草木凋零之时。
注释:
辞:告别。
寒天:寒冷的天气。
暮帆:傍晚的船帆。
可怜:可惜。
芳草:青草,这里指美好的事物或青春。
衰草:枯萎的草。
公子:古代对贵族青年的尊称。
绿时:草木茂盛的季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的情景,诗人站在河边,目送远去的朋友。首句“行到河边从此辞”表达了分别的场景,"从此辞"意味着告别的决心和永别的无奈。第二句“寒天日远暮帆迟”则营造出一种时间推移、光阴变化中带来的愁绪,"暮帆迟"形象地描绘了船只在黄昏时分缓缓离去的情景。
第三句“可怜芳草成衰草”通过季节的更替来强调时间流逝和物是人非。"衰草"一词不仅指草木凋零,更有着哀愁的色彩,暗示了春去秋来的无常,以及人事的变迁。
最后一句“公子归时过绿时”中的"公子"是对离别之人的尊称。"归时"表达的是朋友归来之时,而"过绿时"则是在叙述当朋友再次回来时,周围环境的变化,"绿时"或许指春天的到来,但在这里也隐含着一种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季节变换,表达了对于离别之人的无限思念和对逝去青春的感慨。
70、
六尺行书书法:
怪石妙含千仞势
奇花能作四时春
出处:
清代李方膺的《苍松怪石图题诗》。 这句话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多样性。 通过“怪石”和“奇花”两个元素,形象地表达了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和四季变换的美景。
具体来说,“怪石妙含千仞势”描绘了岩石的奇特形态和雄伟气势,暗示了这些岩石不仅形态各异,而且具有千仞之高,展现出一种壮观的自然景观。“奇花能作四时春”则强调了花卉的多样性和四季常新的特点,意味着无论春夏秋冬,总有不同的花卉盛开,为景观增添了生机和色彩。
这句诗可以让人联想到许多著名的自然景观,如丹东凤凰山、山东邹城的峄山等。丹东凤凰山以其雄伟的山势和多样的自然景观著称,而邹城的峄山则以其奇特的岩石和四季不同的花卉景观吸引游客。这些地方的自然美景与“怪石妙含千仞势,奇花能作四时春”所描绘的景象相吻合,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多样性。
58、
六尺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孙明全撰联
民奔康庄千里锦
国逢盛世万家春
59、
六尺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袁国忠撰联
国泰民安逢盛世;
丰衣足食住高楼。
60、
六尺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陶凤琴撰联
万众欢腾歌盛世;
九天浩荡赞尧年。
61、
篆书释文:
祖国万岁
62、
六尺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王平浩撰联
百业腾飞强国运
九州崛起富民生
63、
64、六尺龙门联篆书: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雷晓力撰联
不忘初衷,喜庆七十五寿诞;
践行使命,
欣迎千百万心声。
65、
汉简意书法释文:
孟子语: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释义:
孟子说:“对父母亲爱,就是仁;尊敬兄长就是义。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仁和义可以通行于天下。”
仁义是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追求和提倡的目标,但这一目标的追求是有次序的,比如你爱父母会多过兄弟,爱兄弟会多过朋友,爱朋友会多过爱你不认识的人。亲亲是仁爱的源头,敬长是义的源头。所以做到仁义要先从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开始,进而推衍到整个社会整个人类,通行于天下。
66、
六尺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唐荣江撰联
五星旗帜飘寰宇
四季画图绘雅篇
67、
篆书释文:
福寿康宁
意思是一个寓意深远的传统祝颂语,它蕴含着对人们幸福、长寿、健康和安宁的美好祝愿。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表达对长辈或尊贵人士的敬意和祝福,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具体来说,“福”代表着幸福,是人们生活中最美好的愿景之一;“寿”则指长寿,是人们对生命长久、健康无恙的期盼;“康”意味着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石;“宁”则代表安宁,是心灵平静、生活和谐的象征。将这四个字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美好的祝福,希望被祝福的人能够拥有全面的幸福和安宁。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宋代陈亮的《喻夏卿墓志》,原文中写到:“福寿康宁,子孙彬彬然,皆有可能者,天于夏卿亦何所负哉!”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夏卿的赞美和祝福,也体现了古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在现代社会,福寿康宁仍然是一个广受欢迎的祝福语,它不仅仅适用于对长辈的祝福,也可以用于各种庆祝场合,如生日、结婚、乔迁等。当我们向他人送上这样的祝福时,实际上也是在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因此,福寿康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表达,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六尺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坚定不移听党话
矢志不渝跟党走
69、
六尺篆书释文:
唐·杨凝诗
《送客归常州》
行到河边从此辞,
寒天日远暮帆迟。
可怜芳草成衰草,
公子归时过绿时。
释义:
我走到河边就要告别了,寒冷的天气使落日的船帆显得缓慢。可惜那曾经繁茂的芳草已变为枯萎的草,公子再归乡的时候,已是草木凋零之时。
注释:
辞:告别。
寒天:寒冷的天气。
暮帆:傍晚的船帆。
可怜:可惜。
芳草:青草,这里指美好的事物或青春。
衰草:枯萎的草。
公子:古代对贵族青年的尊称。
绿时:草木茂盛的季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的情景,诗人站在河边,目送远去的朋友。首句“行到河边从此辞”表达了分别的场景,"从此辞"意味着告别的决心和永别的无奈。第二句“寒天日远暮帆迟”则营造出一种时间推移、光阴变化中带来的愁绪,"暮帆迟"形象地描绘了船只在黄昏时分缓缓离去的情景。
第三句“可怜芳草成衰草”通过季节的更替来强调时间流逝和物是人非。"衰草"一词不仅指草木凋零,更有着哀愁的色彩,暗示了春去秋来的无常,以及人事的变迁。
最后一句“公子归时过绿时”中的"公子"是对离别之人的尊称。"归时"表达的是朋友归来之时,而"过绿时"则是在叙述当朋友再次回来时,周围环境的变化,"绿时"或许指春天的到来,但在这里也隐含着一种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季节变换,表达了对于离别之人的无限思念和对逝去青春的感慨。
70、
六尺行书书法:
怪石妙含千仞势
奇花能作四时春
出处:
清代李方膺的《苍松怪石图题诗》。 这句话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多样性。 通过“怪石”和“奇花”两个元素,形象地表达了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和四季变换的美景。
具体来说,“怪石妙含千仞势”描绘了岩石的奇特形态和雄伟气势,暗示了这些岩石不仅形态各异,而且具有千仞之高,展现出一种壮观的自然景观。“奇花能作四时春”则强调了花卉的多样性和四季常新的特点,意味着无论春夏秋冬,总有不同的花卉盛开,为景观增添了生机和色彩。
这句诗可以让人联想到许多著名的自然景观,如丹东凤凰山、山东邹城的峄山等。丹东凤凰山以其雄伟的山势和多样的自然景观著称,而邹城的峄山则以其奇特的岩石和四季不同的花卉景观吸引游客。这些地方的自然美景与“怪石妙含千仞势,奇花能作四时春”所描绘的景象相吻合,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多样性。
71、
六尺隶书释文:
宋·戴表元诗句
新雨客疏尘锁几
故山秋淡树藏楼
这副对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过后,山间景象宁静而淡雅的画面。新雨过后,尘埃被雨水冲刷干净,显得格外清新。山间的树木在秋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淡雅,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雨水洗涤得更加纯净和宁静。
这副对联出自宋代诗人戴表元的《次韵答陈叔高》。戴表元是宋代的诗人,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山间的宁静与美丽。
72、
章草书法释文:
民无三疾
道在五常
这句话中的“三疾”指的是古代人心的三种毛病,即狂妄、忿戾和愚昧,而“五常”则是指仁、义、礼、智、信这五种基本的道德规范。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人民没有这三种毛病,那么社会的道德规范就会得以体现。
三疾的具体解释如下:
一是狂:指狂妄,古代狂放的人肆意敢言,不拘小节;而现代狂放的人则放荡不羁。
二是矜:
指忿戾,古代矜持的人威严逼人,棱角分明;现代矜持的人则乖戾悖理。
三是愚:
指愚昧,古代愚笨的人还很简单憨直;现代愚笨的人则只是奸诈虚伪。
五常则是儒家伦理的基本概念,包括:
1.仁:指对他人的关爱和善意。
2.义:指正当的行为和道德准则。
3.礼:指社会行为规范和礼仪。
4.智:指智慧和判断力。
5.信:指诚信和信任。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上古淳厚人心的赞颂,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下降的感叹。它强调了道德规范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当人民没有这三种毛病时,社会的道德规范才能得以体现,社会才能和谐有序。
73、
章草书法:
王蘧常撰联
卿云歌复旦
玉杖庆圜桥
释义:
意思是表达对复旦大学的美好祝愿和对教育事业的赞美。
“卿云歌复旦”中的“卿云歌”出自古代诗歌,象征着吉祥和祥瑞,这里用来比喻复旦大学的美好前景和光明未来。“复旦”则是指复旦大学,寓意学校如同旭日东升,充满希望和活力。
“玉杖庆圜桥”中的“玉杖”象征着高贵和尊荣,代表着教育事业的崇高和神圣。“圜桥”则是指学校的校门或校园,寓意着学生们在这里接受高贵的教育,走向光明的未来。
整体来看,这对联不仅表达了对复旦大学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尊重和赞美,寓意着复旦大学在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
74、
篆书释文:
金刚经语句: 应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75、
篆书释文:
金刚经语句: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76、
篆书释文:
金刚经语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既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77、
篆书释文:
金刚经语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里的四句话,读的越多开悟越快!
《金刚经》,这部经书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它是大乘佛教非常重要的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也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后代高僧大德对此经的翻译版本众多,如今寺院流行的版本是由后秦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是般若思想体系的核心。
一、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应当生起清净心,断除任何杂念、执念、妄念,做到心无所住。要内心不住色、生、香、味、触、法。正如《心经》所说: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色声香味触法”为佛教所说的六尘,“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学佛就是要断除这六根、六尘,证得空性、内心清净。照见五蕴皆空,看破这世间空的本质和无常之后,放下执着、破除无明、解脱烦恼、心无挂碍,也就是无住而后生菩提心、清净心、平等心、般若心。
二、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我们学佛,就是要通过修行见到自己的佛性。《六祖坛经》中也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句话中的“如来”就是佛性。要想成佛,首先要在心地下功夫,要修清净心、慈悲心。
佛门里也常说:一切唯心造,一切唯心所现。学佛切忌向外求,千万不可着任何名相。有些人到寺院拜佛烧香做供养,认为自己有功德了,而贪求佛菩萨加持,这就是愚痴的一种表现。一旦执着于外相,学佛就走偏了路,就难以得成无上菩提。
三、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既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要想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成就佛果,就要修一切善法,诸如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等,但一切修行切忌着相,即不要执着于世间一切事物。“深处身海底,无我大光明”,心中时刻有“我”的存在,就容易狭隘、自私。
我们看到的所谓的称其名的事物本身就是虚妄不实的假相,比如我们认为某个事物叫什么,知其名,只是一种方便法,但并不是事物本身,所以不可执着。包括佛陀所说诸法,也并不是真实的,佛说“真法不可说”,说出来的法就不是佛法,就是要我们离一切相,不生执着、烦恼和分别之心。
四、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什么是“有为法”?它是与“无为法”相对的。无为法,是说不依因缘和合而生的不生不灭、无来无去、非彼非此的绝对。而“有为法”就是一切依靠因缘和合而生的,要经历成住坏空的诸法。佛说,世上一切事物,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变化、无常梦幻。
世上一切因因缘和合而生的诸法,如同梦幻泡影般虚妄不实,又如同早晨的露水和闪电划破天际的短暂,对于人生我们也要这样看。我们学佛,就是要了脱生死,达到究竟涅槃。生活的无常和短暂,会让我们悟出人生的真相。纵然一切皆是假相,但也要“借假修真”,达到究竟解脱的彼岸。
以上就是《金刚经》中比较经典的四句话。该经包含着无量智慧,是我们通向洒脱彼岸的桥。“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此生能够幸遇佛法而得度,是自己累劫累世的善根福德,这无上福报一定要珍惜。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佛经是法宝,是点亮人生智慧的心灯,令我们破除无明、熄灭贪嗔痴,觉悟人生、广种福田、明心见性。南无阿弥陀佛。
78
章草书法释文:
王蘧常撰联
推陈出新
常驻青春
释义:
推陈出新的意思是:1. 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2. 后指除旧更新。特指在文化艺术方面去掉旧的糟粕,吸取精华,创造出新的来。
常驻青春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或被祝福的人永远年轻、美丽、充满活力,不会因为岁月而变老。 这个词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保养得很好,年纪较大但看起来仍然很年轻的人。它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即希望能够保持青春的状态,不受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改变。
79、
章草书法释文:
行己有耻
博我以文
意思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同时也要广泛学习文化知识。
这句话出自《论语》,其中“行己有耻”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个人在行为上要有羞耻之心,不做自己认为可耻的事情;而“博我以文”则强调了广泛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就是要求人们在行为上要有道德标准,同时在知识上要不断学习和积累。
在孔子的思想中,这两句话是为学治学、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孔子认为,君子不仅要广泛学习文化知识,还要用羞恶廉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成为有德行之士。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也强调了这两点的重要性,他认为学问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修身,还要关心家国天下的大事,注重实践经验和经世致用的学问。
80、
章草书法作品:
王蘧常撰联
前程锦绣
如画江山
撰 稿:郑守生
总 编:王恩祥
书 法:张同力
摄 影:王恩祥
总策划:李振华、贠胜基
策 划:郑守生、张同力
筹 备:丁丰田、邵来功
赵绍宇、魏爱国
邢铁华、翟洪昌
审 核:常继双、宋继法
泰安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济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二零二四年九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