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赶考”再出发
作者/刘 芸
今年是我们伟大祖国75华诞,也是中共中央进驻北京香山75周年。国庆前夕,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香山双清别墅学习参观,再次感悟以毛主席为核心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夺取武装斗争全面胜利,创建人民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双清别墅位于香山公园半山腰的山坡上,原是清代皇家园林静宜园的松坞山庄,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所不幸的是1860年和1900年两次被英法及八国联军焚毁,后辟为私人宅邸。出于安全和保密的考虑,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从河北西柏坡进京后暂驻于此,当日毛主席在西苑机场阅兵后即入住双清别墅,对外称“劳动大学”。
这里既是党中央“进京赶考”的第一站,也是扭转中国命运、决定中国前途的决策指挥中心。在这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指挥我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发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号令,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运筹帷幄,制定了建立新中国的雄韬伟略,直到1949年9月21日才移居中南海菊香书屋。
来到院内,只见苍松翠柏高大挺拔,一池泉水清澈如镜,池边有一个六角形凉亭,几把旧式的藤椅和小凳置于亭中,这是当年毛主席休息和与民主人士广结统一战线,共商建国大业的地方。北边有一排坐北朝南的白色平房,西头一小间是毛主席的卧室、一张木床占去了大部分面积;东头一间是办公室,老式的电话机和台灯陈列桌上;中间是能坐十来个人的会议室,一切都很简陋平常。

走出居住陈列室,沿山势向西拾级而上,看到半山腰又有一排平房,这便是当年毛岸英等毛主席家属居住生活的地方,现为“毛泽东同志在香山”陈列室。陈列室保存有毛主席当年亲笔起草的各类文稿、电报和大量工作生活图片,充分反映了一代伟人博大深邃的战略思想,无以伦比的文韬武略和心系人民的家国情怀。
有一张图片记录了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时,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一段对话深深地吸引了我:“出发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满怀信心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话说的多么深刻、多么具有现实警示意义啊!
在毛主席与长子毛岸英促膝交谈和他老人家躺在藤椅上,兴致勃勃给围坐在身旁的子女们讲故事的照片前,我心情骤然沉重,久久望着照片不愿离开。我在想,对江山社稷来说,毛主席不愧是气吞山河的盖世英雄;但就家庭儿女来讲,他又是一位疼爱有加、和蔼慈祥的父亲。天下哪有不疼爱儿女的父母,但他老人家始终心系人民,舍小家顾大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竟然牺牲了六位亲人,这怎能不让人动容……
今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的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75年的光荣历程,我们的国家和事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承载了太多的红色印记,记住这里的历史,也就是要记住新中国的来之不易,记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以“赶考”的精神状态砥砺奋进,我们才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走出陈列室,无限感慨的我又佩戴好党员徽章,请工作人员帮忙给我拍照,留下了这难忘的时刻,今天的参观意义太大了。
我觉得,尽管我们进入了新时代,踏上了新征程,承担着新使命;尽管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但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以史为鉴。
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善于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牢记毛泽东同志“我们绝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时刻保持“赶考”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状态,从容应对来自多方面的挑战,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踔厉风发,砥砺奋进,为全面建成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