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未诗歌的深度解读:意象、意境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文/静川
阿未的诗歌以其独特的意象选择、深邃的意境营造,并且早已形成自己鲜明的创作手法和表现风格。我和阿未相处几十年了,他确实是“文如其人”,我经常以他的诗,当下酒菜。最近几年阿未收货颇丰,诗歌上了很多大刊,最值得祝贺的是2023年《人民文学》12期也选用他的两首诗。下面我就将他最近这两年发表在国内大刊上的十几首诗,进行更为详尽的解读,与诗友们共享。
《九月的玉米还没有老去》在这首诗中,“玉米”无疑是核心意象,它宛如一位成熟而谦逊的智者,象征着收获与生命的饱满。“不断升高的秋天还在提携它们岌岌可危的青春”,“提携”一词精妙绝伦,赋予秋天以人性化的温情与力量,仿佛秋天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小心翼翼地呵护着玉米那即将逝去的青春。“越来越柔软的阳光,蛰伏在泛红的毛缨之上”,阳光变得“柔软”且“蛰伏”,这般独特的形容与动词运用,恰似轻柔的画笔,在读者眼前勾勒出一幅宁静而温暖的画面,让人不禁沉醉于这细腻而美妙的氛围之中。“通红的海棠挤在枝头,向四周交出熟透的信息”,一个“挤”字,将海棠的簇拥之态展现得活灵活现;一个“交”字,生动地传递出果实成熟的喜悦与迫不及待。
整首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犹如一幅暖色调的田园画卷。诗人通过细腻描绘九月的玉米、温柔的阳光、丰硕的海棠等景象,营造出一个既充满收获的欢愉,又蕴含着对时光悄然流转感慨的秋日情境。在创作手法上,诗人宛如一位高超的画师,善于运用拟人、象征等手法,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类的情感和生命历程紧密相联,使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生命的韵律与节奏。其表现风格上,语言优美如潺潺流水、细腻似丝丝微风,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宛如深埋在地下的宝藏,需读者细细挖掘品味。诗中既有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视与呵护,又有对未来变化的隐隐期待与不安,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情感交织,让诗歌充满了张力与魅力。
《再浓一点吧,这夜色》“夜色”成为此诗的灵魂意象,诗人渴望夜色愈发浓重,以此营造出一种深邃无边的黑暗与孤寂之境。“最好把我的小孤独,让无边的夜色豢养成大孤寂,我就仿佛遗世独立了”,“豢养”一词用得出神入化,形象地展现了孤独在这浓重夜色中的肆意蔓延与膨胀,仿佛孤独是一只被夜色滋养的巨兽。“听窗外正在凝结的冷霜,像雪花一般,落在十二月寒冷的寂静里”,通过敏锐的听觉感受,那凝结的冷霜仿佛能被真切听见,进一步强化了寒冷与寂静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冰冷且静谧的世界。
这首诗所营造的意境,仿佛是一座深不见底的孤独之渊。诗人在这浓黑如墨的夜色中,勇敢地探索着内心的最深处,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遗世独立的孤寂感。在创作手法上,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精妙的环境烘托为主轴,通过对夜色的极致渲染,映射出内心深处复杂而纠结的情感世界。其表现风格上,充满了内敛的沉思与对生命本质的执着探寻,语言简洁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宛如一把锋利的剑,直刺人心。让人在这简洁的文字中,深刻感受到诗人在黑暗中的挣扎与对超脱的渴望。
《这场雪必将成为淘洗时间的流水》“雪”成为关键意象,它如同一位无声的使者,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与时间的无情流逝。“二月的最后一天,你们所说的春色是无中生有的,只有大片大片的雪花,带着溃败的冬天留下的坏情绪”,“溃败”和“坏情绪”这两个充满拟人色彩的词汇,赋予雪和冬天以鲜活的人类情感,极大地增添了诗歌的戏剧性与冲突感,仿佛冬天是一位战败的将军,带着满心的不甘与无奈。“以最后的光芒,完成它们赴死的瞬间”,将雪的飘落描绘为英勇赴死,这种壮烈而悲怆的描述,强化了雪的悲壮色彩,使读者仿佛能亲眼目睹雪的英勇与决绝。
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恰似一幅清冷而又蕴含着无限希望的冬日画卷。在这寒冷的雪景中,诗人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春天即将破茧而出的微弱迹象,形成了冬与春、冷与暖、败与兴的鲜明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心灵冲击。在创作手法上,巧妙运用象征和对比的手法,深刻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轮回,宛如一首跌宕起伏的命运交响曲。其表现风格上,既有着对冬天消逝的无奈和感慨,又有着对春天新生的坚定信念与热烈期盼,语言富有节奏感,如鼓点般敲打着读者的心灵,让人在这冰天雪地中感受到了一丝温暖与希望的曙光。
《静静游着的鱼》诗中的“鱼”成为主要意象,它仿佛是生活海洋中的芸芸众生,象征着在茫茫人海中随波逐流、身不由己的人们。“我有罪,面对岁月的消耗我选择无动于衷”,这直接而深刻的自我剖白,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读者的心坎上,引发了对自身存在状态的深刻反思。“我的罪过在于,我早已看清了活着的真相和继续前行的命运,却在时光的流水中随波逐流”,这句诗如同一面镜子,无情地映照出人们在生活中的无奈与迷茫,那种明知命运却无力改变的悲哀,令人心痛不已。
诗歌所营造的意境,充满了对生活的迷茫与无奈。诗人以鱼自喻,生动地展现了一种被动接受命运摆布的无力状态,仿佛在生活的洪流中,人们只能像鱼一样随波逐流,无法掌控自己的方向。在创作手法上,采用了深刻的自我剖析和象征的方式,如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而无情地深入挖掘内心的困惑与挣扎。其表现风格上,坦诚而直率,毫无掩饰地展现了内心的痛苦与矛盾,语言质朴中蕴含着深深的思考,如同一股清泉,虽然清澈见底,却能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波澜与挣扎。
《写到冬天》“冬天”成为贯穿全诗的核心意象,它宛如一位冷峻的哲学家,承载着寒冷、寂静和生命的休整与思考。“因为写到冬天,雪就自然会飘落在我的笔端,水就会在我动笔的这个清晨,停止流动”,以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自然而然地引出冬天的萧索景象,仿佛冬天是一位不请自来的客人,带着它特有的冷峻与宁静。“一些麻雀就会在岸边那片被霜封雪掩的枯草间,反复落下和飞起,如一些惊慌的词语”,将麻雀的起落比喻为惊慌的词语,生动而形象地表现出冬天的萧瑟与生命的不安,仿佛这些麻雀是大自然写下的慌乱诗篇。
诗歌所营造的意境,寒冷中却又蕴含着丝丝生机。诗人通过细腻描绘冬天的种种景象,深刻表达了对生命在困境中坚守与等待的思考,宛如在寒冬中等待春天的种子,虽然被冰雪覆盖,却依然怀揣着希望。在创作手法上,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将冬天的景象与生命的状态巧妙融合,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水墨画,墨色虽浓,却能在留白处看到生机。其表现风格上,充满了对冬天的细腻感受和对生命的深深关怀,语言富有诗意,如同一首悠扬的冬之歌,给人以温暖而又冷静的独特感受,让人在寒冷的冬天中,依然能感受到生命的脉搏与希望的跳动。
《真高兴又下雪了》“雪”再次成为重要意象,它仿佛是一位纯洁的天使,代表着纯净和希望。“真高兴又下雪了,黑暗将临之时,一场大雪在我的窗外开始清晰地叙述冬天和冷”,雪的“叙述”赋予其生动的形象和温暖的力量,仿佛雪是一位善于讲述故事的智者,在黑暗降临时带来安慰。“这满目的银白,还原了一次春季里花开的意象”,将雪的洁白与春天的花开相联系,展现出雪带来的美好联想和无尽希望,仿佛雪是春天的使者,提前预告了生命的绽放。
这首诗所营造的意境,明亮而欢快,充满了喜悦与希望。诗人在雪中感受到了纯粹的快乐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仿佛黑暗和寒冷都被雪的光芒所驱散。在创作手法上,通过拟人、象征等手法,突出了雪的积极意义和美好象征,使雪成为了希望与温暖的象征。其表现风格上,充满了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情绪,语言活泼灵动,如跳跃的音符,传达出诗人对雪的深深喜爱和对生活的炽热热爱,让读者也能在这冰天雪地中感受到内心的温暖与喜悦。
《一生怀旧的人正走在返乡的途中》“返乡的人”成为主要意象,他宛如一位孤独的行者,象征着对故乡和过去的深深眷恋与不舍。“总是想到自己老了的样子,一个形影萧瑟的人,这多像我的爷爷,沉默着走在老家荒凉的河岸”,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老人孤独而凄凉的形象,仿佛能让人看到那落寞的身影在风中颤抖。“一个步履蹒跚的背影,这多像我的父亲,正踮脚眺望老家东山坡上爷爷的坟头,口中喃喃自语”,这句诗更加细腻地刻画了父亲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那蹒跚的脚步和喃喃的自语,无不透露出无尽的乡愁和亲情的牵挂。
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深沉而忧伤,充满了对时光流逝、亲人离去和故乡变迁的感慨与无奈。诗人通过反复和细节描写,强化了怀旧的情感,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回忆和悲伤的世界。其表现风格上,充满了浓浓的乡愁和对亲情的深深眷恋,语言质朴而真挚,如同一封泛黄的家书,字字句句都触动着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人在阅读中不禁潸然泪下。
《这个细雨蒙蒙的午后》“细雨”成为此诗的核心意象,它仿佛是一位温柔的使者,带来了清新和生机。“我们在这个细雨蒙蒙的午后,谈到一地流水,谈到那些熟悉的草木正沿着流水的方向,以最初的绿意回到枝头和旷野”,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万物复苏的景象,仿佛细雨是大自然的魔法棒,轻轻一挥,世界便充满了生机。“一群从窗前飞过的花喜鹊,落在院外的那片杏林中,唧唧喳喳鼓噪一场即将到来的盛大的花事”,花喜鹊的“鼓噪”展现出春天的热闹和欢快,仿佛它们是春天的报喜鸟,为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喜悦。
诗歌所营造的意境,充满了希望和活力,如同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在细雨中,诗人感受到了春天的临近和生命的律动,仿佛一切都在重新开始,充满了无限可能。在创作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将细雨与春天的景象完美融合,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其表现风格上,清新明快,语言充满活力,如一阵春风,轻轻拂过读者的心灵,传达出对春天的期待和喜悦,让人不禁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领养一缕风吧》“风”成为关键意象,它仿佛是自由和活力的象征。“开窗,领养一缕风吧,毕竟是四月了,阳台上这些被囚禁已久的多肉和正待花开的紫蝴蝶们,需要有惠风的慰抚”,诗人通过生动的表述,表现出对风的渴望和期待,仿佛风是拯救万物的精灵。“我已听到植物们的欢呼了,它们在清风与阳光下漾动,碎玉一样的声音和窗外草长莺飞的四月和鸣”,通过听觉感受,展现出风带来的生机与活力,仿佛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奏响了生命的乐章。
诗歌所营造的意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蓬勃力量。诗人渴望风的到来,为生活带来改变,仿佛风是希望的使者,能驱散一切阴霾。在创作手法上,运用拟人、通感等手法,使风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仿佛能触摸到风的温柔与力量。其表现风格上,积极向上,语言富有感染力,如激昂的战歌,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让人在阅读中也能充满激情和力量。
《我常常与这些美丽的事物隔岸相望》诗中的“瓷器”成为主要意象,它宛如一位高贵的女神,代表着美好和纯净。“想象一件瓷器在我的面前,无半点瑕疵,如一张美丽的脸,让我的内心疯长出无限的欲望”,瓷器的完美引发内心的渴望,仿佛瓷器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而我常常与这些美丽的事物隔岸相望”,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却又无法触及的无奈,仿佛隔着一条无法跨越的河流,只能远远观望。
诗歌所营造的意境,充满了渴望与失落的交织,如一首忧伤的旋律。诗人对瓷器的描绘展现出对美好的追求,而“隔岸相望”则体现了现实中的距离和无奈,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遗憾。在创作手法上,运用想象和象征,深刻地表达了内心的情感,仿佛将内心的渴望与失落化作了一幅抽象的画。其表现风格上,含蓄而略带忧伤,语言优美而富有韵味,如一首抒情的诗,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总的来说,阿未的这十首诗歌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创作手法多样、表现风格独特,展现了他对生活、自然、时间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感悟。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感知,捕捉到了生活中的细微瞬间,将其转化为富有诗意的表达。他的诗歌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生活的多彩与复杂,又似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体验和广阔的思考空间,让人在诗歌的海洋中畅游,不断探索和发现生活的真谛与美好。阿未的诗歌早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歌语言就是不写他的名字,我也能感觉出阿未气息。
【阿未简介】阿未,本名魏连春,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生于吉林市,是吉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阿未的作品曾在《作家》、《山花》、《诗刊》等刊物上发表,其诗作被收入《中国诗歌精选》、《中国最佳诗歌》等多种选本。阿未的诗集《在靠窗的位置坐下来》获得了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并获得了吉林文学奖、中国年度诗歌奖等荣誉。此外,阿未还是首届签约作家,担任吉林市作协副主席,并在中国国土资源作协诗歌委员会担任副主任。
附诗:阿未最新在国内大刊发表的10首诗
九月的玉米还没有老去
九月的玉米还没有老去,不断升高的秋天
还在提携它们岌岌可危的青春
越来越柔软的阳光
蛰伏在泛红的毛缨之上,静静地等待
最后的金黄,九月的魅力在于
秋日的微风已细碎而来,风过处
尚无一片枯叶飘落,通红的海棠挤在枝头
向四周交出熟透的信息
此刻,时令是温暖的,而非之前的炎热
或过后的寒凉,至此
眼前沉甸甸的玉米和辽阔的稻田中泛黄的
稻穗,已经守不住秋天的秘密了…
再浓一点吧,这夜色
再浓一点吧,这夜色,最好伸手
不见五指,最好把我的
小孤独,让无边的夜色豢养成
大孤寂,我就仿佛遗世独立了
我在深深的黑暗中隐匿凡身肉体
然后屏声静气,听窗外
正在凝结的冷霜,像雪花一般
落在十二月寒冷的寂静里
我深知,眼前的黑暗囤藏了太多
纷繁的事物,透心的安静与漆黑
如同一场生命的迷局
正在这越来越浓的夜色中,构拟……
选自《诗选刊》2023年1月号
这场雪必将成为淘洗时间的流水
你看,二月的最后一天,你们所说的春色
是无中生有的,只有大片大片的雪花
带着溃败的冬天留下的坏情绪
在涩涩的冷风中,飘过我的眼前
落在这个寂静的午后
如同散落在风中的季节的碎片,以最后的
光芒,完成它们赴死的瞬间
而春将至了,一场大雪的错乱
已无法阻挡正在远方蓄势的温暖
当三月风起,这场雪
必将成为淘洗时间的流水,让接下来无数
正在复苏的事物,愈发清晰起来……
静静游着的鱼
我有罪,面对岁月的消耗我选择
无动于衷,尽管
我对过去的日子始终心怀眷恋
尽管我在背井离乡的路上
越走越远,我依然不能停下脚步
拒绝粉身碎骨,灰飞烟灭的
危情,我的罪过在于
我早已看清了活着的真相和继续
前行的命运,却在时光的流水中
随波逐流,不挣扎,也不声张
波澜不惊的样子,像极了
水中那些,在一张巨大的拦网前
静静游着的鱼……
选自《作家》2023九月号
写到冬天
因为写到冬天,雪就自然会飘落在
我的笔端,水就会
在我动笔的这个清晨,停止流动
一些麻雀就会在岸边那片
被霜封雪掩的枯草间
反复落下和飞起,如一些
惊慌的词语,用叽叽喳喳的叫声
抗拒这个无食可觅的冬天
它们只能在我的诗里
回到刚刚过去的秋天,回到
草籽遍地的欢愉里
因为写到它们,就必然得把雪写到
停下来,把僵硬的水
写到柔软,把这个寒冷的
冬日的清晨,用温暖一些的句子
修葺一遍,为它们留住万事万物尚未
凋敝的影子……
真高兴又下雪了
真高兴又下雪了,黑暗将临之时
一场大雪在我的窗外
开始清晰地叙述冬天和冷
此刻,我看见大片大片的雪花
在寒风的押解下,每一片都完整的
落在了的地上,落在
光秃秃的树枝上,这满目的银白
还原了一次春季里花开的意象
而作为光芒的一部分
它们轻易否定了日暮后的阴影
让眼前的一切都如此明澈
真高兴又下雪了,我不再相信只有
月光的夜晚,其实一场雪的光芒
也足以映照人间……
选自《浙江诗人》2023第5期(双月刊)
一生怀旧的人正走在返乡的途中
总是想到自己老了的样子,一个
形影萧瑟的人,这多像
我的爷爷,沉默着走在老家
荒凉的河岸,仿佛走在
穷途之上,越来越差的听力
已听不清这南河沟的流水
不舍昼夜的呜咽了,而模糊不清的
目光里,也只是老房子的
房前屋后,而周遭都是草木枯萎
遍地都是时间的划痕
总是想到自己老了的样子,一个
步履蹒跚的背影,这多像
我的父亲,正踮脚眺望
老家东山坡上爷爷的坟头,口中
喃喃自语,仿佛在这尘世
匆匆的往复中,祈求时间的宽恕
总是想到自己老了的样子,一个
一生怀旧的人,正走在返乡的途中……
这个细雨蒙蒙的午后
我们在这个细雨蒙蒙的午后,谈到
一地流水,谈到那些熟悉的草木
正沿着流水的方向,以最初的绿意
回到枝头和旷野,谈到一群
从窗前飞过的花喜鹊,落在院外的
那片杏林中,唧唧喳喳
鼓噪一场即将到来的盛大的花事
我们也谈到了这场雨后,时光回暖
春路无尽,那些相爱的人刚好踏上
轻风拂面的旅程
当然,我们还谈到了无数种子
就要深入泥土承接雨露,开始自己
迎春的命运,如同我们
在早春的旧梦中,被万物复苏的
骚动吵醒……
选自《山花》2023年12月号
领养一缕风吧
开窗,领养一缕风吧,毕竟是四月了
阳台上这些被囚禁已久的多肉
和正待花开的紫蝴蝶们
需要有惠风的慰抚
需要一点小嘈杂唤醒它们
当然,我与世隔绝般的生活
也该有来自尘世的一场风吹,那就
来吧,那就携一盏阳光进来吧
这扑面而来的温度和轻轻的照拂之声
快快覆满我的房间吧
我已听到植物们的欢呼了,它们在
清风与阳光下漾动,碎玉一样的声音
和窗外草长莺飞的四月和鸣……
我常常与这些美丽的事物隔岸相望
又一个午后,我泡上一杯清茶
静静的坐下,闭目
想象一件瓷器在我的面前
无半点瑕疵,如一张美丽的脸
让我的内心疯长出
无限的欲望,这一刻我将丢失
我将在寒冷的冬天冰消雪融
而瓷器无言,它多么安静
面对我含而不露的这些生命的动作
它多么安静,多么美
像春天在我的对面悄无声息的
花开,像让人过目不忘的
一首诗,纯净得近乎剔透
这其实就是我的宿命
我所有的想象,注定是一条
冰消雪融的河,而我
常常与这些美丽的事物隔岸相望……
选自《人民文学》2023年12期
责任编辑:雪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