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山游记
雷新杰
初识崆峒山,还要归功于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特别是小说改编电视剧以后,看得多了,知道武林中有泰山、少林、衡山、华山、峨眉、青城等派别,崆峒能与他们分庭抗礼.并立称雄,对崆峒山的感佩之情.油然而生。名山产生名派,名派增辉名山。想一睹崆峒山真面目的心愿就产生了,特别是退休后.想看看崆峒山的心愿更加强烈了。
这个心愿终于在今年实现了。6月18日,乘坐战友私家车自驾游,我们来到了崆峒山。车停崆峒古镇游客中心停车场。我们来不及浏览古镇美景.就急忙直奔游客服务中心购票,咨询游览事宜。
工作人员热情告诉我们;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是六盘山的支脉,因其雄伟壮观.风景秀丽而闻名遐弥。它西接六盘山,东望八百里秦川,南依关山,北峙萧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风光秀美无比。自古以来就是道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被誉为"西来第一山’。特別值得称道的是儒、释、道三教,同尊共荣,开放包容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打卡
. 60岁以上老人免门票,只需购游览车票,索道票即可 .
我们还得知;崆峒山有五大风景区;十万大峡谷景区、香山景区、五台景区、胭脂峡景区、弹筝峡景区。人们把山上名胜景观称为“崆峒十二景”:香峰斗连、仙桥虹跨、笄头叠翠、月石含珠、春融蜡烛、玉喷琉璃,鹤洞元云、凤山彩雾、广成丹穴、元武针崖、天门铁柱、中台宝塔。据史书记载,鼎盛时期,琳宫梵刹达42处,房屋650余间。其显要者有“八台九宫十二院”。八台指的是东、西、南、北、中五台以及八仙台、灵龟台、赵时春读书台;九宫指的是问道宫、王母宫、紫霄宫、飞升宫、南崖宫、净乐宫、太清宫、遇真宫、子孙宫;十二院指的是舒花寺、法轮寺、宝庆寺、真乘寺、茶庵寺、舍利寺、栖云寺、香山寺、莲花寺、海觉寺、文殊庵、弥陀庵;七十二石府洞天指的是玄鹤洞、广成洞、钻羊洞、朝阳洞、老君洞、金银洞、归云洞、玉女洞、灵官洞、三教洞等等。
而我们外地游客受时间等因素所限,多是以五台景区为中心点。
五台分别是: 东台景区,以皇城为中心.包括皇城、问道宫、飞升宫等景点.是崆峒山道教文化的集中体现地.
中台景区:主要景点在香山寺,玉皇殿、雷祖殿等,这里是佛教文化的集中体现地.
西台景区.有观音堂,罗汉洞等景点,这里以幽静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宗教氛围吸引着游客.
南台景区.这里有法轮寺,南天门,舍身崖等景区.是观赏崆峒山全景的最佳地点之一.
北台景区.有真武殿.三清阁等景点.这里的景色以雄伟壮观著称。
.这几个景点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崆峒山丰富多样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我们听从工作人员建议.根据年令、时间、身体状况,决定乘景区游览车到中台.经朝天门、药王洞、天梯、三教洞到达皇城主峰后,再沿棋牌岭、雷声峰方向返回中台,休息后再游其它景点,下午五时许从中台乘车返回游客中心。
中台位于全山中心地带,是通向各景点必经之地和主要便道的交汇处,这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东西南北四台依中台四面展开,形似莲花,最高处海拔1927米。赫然入目的有三皇楼、崆峒山庄、“胡耀邦题崆峒山纪念碑”等著名碑铭。这里也是崆峒山游客集散地之一,是游客购物、休闲、餐饮和住宿的集中之所在。
登天梯是对我们的身体和意志的双重考验。天梯是登临皇城的唯一通道,台阶总数为378级,台面宽为2.5米,石阶的坡度在45—75度之间。古人有一首诗这样形容上天梯:“一步仅一寸,天门攀铁柱,自向此间行,才得上天路。”
受此启发,我也不怕献丑,来一首打打酱油;
七十奋勇登天梯,岂止朝圣治大奚。
手脚并用非返祖,岭上皇城景暌暌。
不敢同古人比肩,仅兴致偶发引大家一笑而已。
在天梯半中间处,’黄帝问道处’五个大字石碑刻记在上行右侧山壁上十分醒目.
关于黄帝登临崆峒山向广成子问道的事,治学严谨的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记载。而司马迁本人曾于元鼎五年(前 112),亲自登临崆峒,他在《太史公自叙》中说:“吾尝西至崆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当代台湾学者南怀谨先生也在其著作中说:“黄帝遍学各种学问,最后西上甘肃的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亲自登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秦皇、汉武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有不畏艰险,热爱学习,积极进取,乐于吸收先进文化,创造文明的伟大传统.
在’’黄帝问道处’摩崖石刻旁,有人焚香礼拜,有人拍照,有人话古聊天.在这里有二件事让我难以忘怀.
一是一对年轻夫妇,带着5岁左右的小孩登天梯.小朋友在母亲鼓励下,兴致勃发,冲上了几个台阶,可能是走急了累了,或要母亲抱,或要爸爸背. 就这样轮流着走走,抱抱 ,背背,终于成功登顶了.五岁左右登上皇城,这个小家伙是幸运快乐,幸福的.这对父母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望子成龙的全部意义.祝他们一家人永远幸福.也祝愿天下所有家庭象他们一样幸福快乐。
另一件是遇到几个挑山工,他们背着维修建筑材料登天梯,还要背着建筑垃圾下来,其辛苦劳累不言自明.正是他们的艰苦付出,才换來这么好的环境.辉煌来自于一代代普通人们坚轫不抜的努力付出.我也看到了,有游客把自己带的水果零食分送他们,.向他们表达敬意和慰问.
登上山项、皇城就耸立在面前.在云雾缭绕的山顶上,有这样高大上的建筑群,确实让人震撼.说金碧辉煌为时尚早,驳斑却处处可见.大殿及多处建筑正在维修,暂不开效。略有遗憾。
在皇城岭上,看崆峒山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真是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
棋盘岭和雷声峰是我向往游览之地。可能是我喜欢下象棋又姓雷的缘故吧,冥冥之中觉得有某种特殊情愫在内面。
棋盘岭上,林荫,风爽。二尊塑像在凝神对弈,惟妙惟肖。到达这里的人不算多,特别青年人不多。大概是现在年轻人不太喜欢棋牌这种传统娱乐形式,耽于电子游戏者居多吧。我
静静站在棋盘边突生幻想,要是真遇高人在此对弈多好呀;即便无’烂柯’之奇,也可从中学到一招半式,回去后把小区里几个老对手打败,岂不是此行的额外收获。
雷声峰:雷声峰与马鬃山南面相连,由高而低向东南延伸,峰长两百米,最宽处不过三五米,两侧皆为深谷,宋代时就已经开辟有道路通过,通道由岩石凿成,险要处开凿石洞或用铁索连接,供游客攀援通过。雷声峰现有道教宫殿
都较陈旧,急需维修。但施工难度很大,费用也肯定不是小数目。
名山也是有名诗歌的发源地之一。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望岳,寇准的咏华山等等。诗歌使人们更熟悉名山大川,名山大川也让人更热爱诗歌。诗中有山,山上有诗。山与诗珠玉生辉。雄峙西北边陲的崆峒山,自然也不例外,据说有300首之多。
从网上顺便粘来几首;
“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河流控积石,山路远崆峒。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据说,这是最早描写崆峒山的诗词,出自7岁就能写诗的初唐大诗人骆宾王的《边城落日》。
此外,诗人杜甫,也多次写到崆峒,《寄高三十五书记》“主将收才子,崆峒足凯歌”是真心称赞高适的才华,衷心为朋友得偿所愿而高兴;《赠田九判官梁丘》“崆峒使节上青雪,河陇降王款圣朝”则是赞颂当时的名将哥舒翰平定河西之功。还有柳宗元《泾水黄》、李嘉祐《题灵台县东村主人》、许棠《过分水岭》《陇上书事》均为佳作。
宋代作者:夏元鼎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明朝人李应奇《朝阳洞》一诗写道:"直上香山绝顶时,万山罗列一峰奇。横斜石径穿云入,高下林峦绕洞欹。空谷白驹留迹处,高岗丹凤听音斯。登临不尽幽人意,欲傍云岸结草庐。"据说早晨初升太阳的光芒,首先射入洞内,故名朝阳洞。当朝阳初升,光芒四射,在朝阳洞观看美丽的朝阳和脚下秀美的林峦,那是一种别样的感受。
清朝人武全文《登崆峒》诗云:“名山凡事翠微横,蹑履攀龙趁晚晴。拔地峰谷回日驭,摩天岭断撼云行。”
肖华将军的诗,题目叫《崆峒远望》,现引如下:
登高极远目,锦绣铺泾川。
风光未尽美,绿彩问荒山,
崆峒独何者?当绿千山原。
能赢寸寸翠,农业过大关。
贾平凹先生说:"回首路又不复再见,一层群木涌波,满世界的杂色。一步一景,步步深入,每每百步之处,其景则异变,令人不知身在何处。"何止贾平凹,到过崆峒山的游人大多有这种感受。
崆峒山,巍峨挺拔,秀丽多姿。司马迁、王符、李白、杜甫、孟郊、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登临览胜,歌之诵之,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华章、碑碣、铭文。这些诗作传达了诗人对崆峒雄秀风光的赞美、对美好传说的神往,引发了人们悠悠思古之情,成为崆峒文化的诗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