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春品古韵】3377 苏轼的另一首 中秋词 版主║作者║阿春(辽宁)主播║倾倾

【诗与大地║春品古韵】
苏轼的另一首 中秋词
版主║作者║阿春(辽宁)
主播║倾倾

苏轼的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风格豪迈洒脱,意韵深远,成为千古流传的佳作。其实,苏轼并不局限于豪放之风格,他也为我们留下了深情婉约的词作,下面一起欣赏他的另一首中秋之作。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
北宋.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此词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当时苏轼被贬谪黄州。
苏轼八岁以前,曾拜眉山的道士为师,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有了人生如梦的感慨。
“乌台诗案”发生之前,苏轼年少得志,在文坛享有盛誉,对人生抱着过高的期望。他创作了大量为民请命的诗歌,怀揣着杜甫“致君尧舜上”的政治理想,积极参与国家事务。
然而却有人利用这些诗歌大做文章,几乎将他置于死地。侥幸脱险后,苏轼意识到,世事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多了,他的思想被彻底颠覆了,开始悔恨醒悟太迟。
被贬黄州那一年,苏轼43岁,历经两段婚姻,膝下育有一子。在古代,他的这个年纪,已是步入中老年之列。
“人生几度秋凉”,既是对生命有限的深刻感慨,也是对自己觉悟之迟、岁月虚度的惋惜。梦醒时分,苏轼的心境一片苍凉。
苏轼赴黄州之时,是孤身一人上路的,家眷仍需再待月余方能抵达。他被委任为黄州团练使,名义上有一个官职,实际上朝廷已经停了他的薪俸,并安排地方县官监视他的生活。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产生了羞于见人的心理,只能迁居到定惠寺,避开旁人异样的目光。由于心里的郁结难解,他常常夜不能寐,独自在禅房中坐到天明。
到了中秋节夜晚,苏轼依旧枯坐于禅房,环境异常静谧,只有回廊上的风吹打树叶,发出沙沙之声。
苏轼对镜自照,见到自己的眉毛和头发都白了,心中五味杂陈。这意味着在事业失败的同时,身体也随之衰老了。
苏轼想借酒浇愁,可身边竟找不出一个熟悉的朋友与之对酌。他只能举杯遥敬北方,以寄孤苦之情。
苏轼被贬谪之后,一直不开心,所以在填词时,总想将心里话写进词里,表达对朝廷的忠心。而《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的末句,正是他这一行为的真实写照。
在这首词里,所寄托的不是普通的相思之情,而是被贬谪之后内心的无尽愁绪。他对自己前半生天真行事懊悔,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深深感慨。
“世事一场大梦”,仿佛是苏轼已经懂得了人生如梦的真谛。然而当我们读至词末,却发现他似乎并未能真正地从这一场大梦之中醒来。
苏轼一生虽然深受佛道思想影响,但是骨子里仍深深烙印着儒家思想的痕迹。儒家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感,使得苏轼始终心怀对朝廷的忠诚与期待。
于是,这首《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的思想,在兜兜转转间,又重新回到了起点,犹如一场未醒的“庄周蝶梦”。
如此一来,词中的悲凉意味就更加浓郁了。
2024.9.17

【作者简介】
董莹,网名阿春,大学本科毕业。68年毕业于辽宁省实验中学,下乡。回城后进工厂,做团书记工作,后从事教育工作,至退休。
热爱生活,爱好文学,喜欢写作。

【主播简介】
倾倾,辽西蒙古贞人,多才多艺,喜欢戏曲,酷爱朗诵艺术。愿意用声音走进诗文的内核,与心交流,触摸人间冷暖。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 塞北散文】
【诗与大地 新荷流韵】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