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改写中国道教发展史的四象印章
——玉皇信宝
王德埙
四象印章规格:高11公分,正方形边长5公分;共重2076克。
阳文:玉皇信宝。象征着玉皇大帝的神通与权威.。

無錫華建文化藝術品檢測中心用場共振年份檢測儀器檢測本器距今有2500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时期周敬王匄41年器。
王德埙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分检测仪器检测该套实物印章,距今有2500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时期周敬王匄41年器。
由于道教组织起于民间,而且带有秘密活动的特点,使官方的史书不可能对它有较多的反映,更谈不上及时的反映,这就为研究道教起源于何时带来复杂性,使它至今仍是个历史之谜。
法印是中华道教最重要的法器之一。它是历代的法师们因为宗教法事活动的需要,遵照道教信仰中三清诸神的名号及重要道经的内容,模仿人间社会中古代封建帝王玉玺和官府公印而刻造的各种印章。道教用以上章申表、发书遣文、召役鬼神、通圣达灵、驱邪治病、养身护体等。
请到法印以后可以用于符咒道法方面,盖于符咒、表文等上;也可以佩带在身上,可以起到法印所具有的作用与功效,因为印信代表的是诸真的权威;还可以供奉于神坛上,通神达灵,助修增福;可以摆放在家中、办公室场所等,可以起到镇宅、纳福、驱邪、调理气场等作用。
道教法印是道士奏达天庭的公印,也是道教役使神力的法物。
在道教法印的作用非常大。现在,以物证史,说明道教最高等级的法印“玉皇信宝”在春秋晚期就在斋醮仪式等活动中实际使用了。四印印纽四象齐全。这个是道教起源于东周敬王时期的重要物证。
一、中国道教起源之谜
汉方仙道和东汉正一盟威道说。
汉代的《淮南子》、《史记》中描述仙境描画的美妙而神秘,其仙人不为物累、超脱自在,能腾云飞行的神奇人物。 伴随神仙之说的出现,寻求仙境、仙人,传布成仙之方的方士便出现了。他们将神仙学说及方术与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柔和起来形成了方仙道,其法形解销化,依托鬼神,企望长生成仙。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以及谶纬之学的兴起,对道教的产生有很重要的影响,佛教的传入也加速了道教的产生;东汉出现以修道炼养解释《道德经》的著作《老子想尔注》,是道家思想向道教理论过渡的一个标志。那时最著名的方士有宋毋忌、正伯侨、邹衍、徐福、卢生、李少君等人。我国独有的神仙信仰沿袭而下,到东汉中、晚期为道教所继承,成为道教信仰的核心内容。 汉武帝后,方仙道逐渐与黄老学结合向黄老道演变。 东汉顺帝时(126—144年), 张陵 于蜀郡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了五斗米道,又名正一盟威道。近出版的《宗教词典》和任继愈主编的《中国佛教史》都认为道教产生于东汉顺帝年间。日本学者常盘大定的《道教发展史概说》和洼德忠的《道教史》也持这一观点,确实,现有的材料能够充分证明,东汉顺帝时已有原始道教的活动了。但能不能肯定顺帝之前就不存在这类活动呢?看来也很难这样断定。(整理360百科等材料)。即道教产生于顺帝时期或东汉时期难以认定。由于道教组织起于民间,而且带有秘密活动的特点,使官方的史书不可能对它有较多的反映,更谈不上及时的反映,这就为研究道教起源于何时带来复杂性,它至今仍是个历史之谜。
因此,寻找古代道教仪式用具实物就成为解谜的关键。
二、本印证明道教起源于春秋时期周敬王匄时期
春秋晚期战国初期的方先道已使用玉皇、四相信仰的实用器。有力地证明道教起源于春秋时期周敬王匄时期。法印也叫做“神印”、“印篆”,象征着天界神仙的权威,类似皇帝的玉玺或官员的印鉴。
法印是中华道教最重要的法器之一。它是历代的法师们因为宗教法事活动的需要,遵照道教信仰中三清诸神的名号及重要道经的内容,模仿人间社会中古代封建帝王玉玺和官府公印而刻造的各种印章。道教用以上章申表、发书遣文、召役鬼神、通圣达灵、驱邪治病、养身护体等。
请到法印以后可以用于符咒道法方面,盖于符咒、表文等上;也可以佩带在身上,可以起到法印所具有的作用与功效,因为印信代表的是诸真的权威;还可以供奉于神坛上,通神达灵,助修增福;可以摆放在家中、办公室场所等,可以起到镇宅、纳福、驱邪、调理气场等作用。

成语“洪福齐天”出处就是周朝的本器。



每印四边纹字相同。
道门中与玉皇相关的科仪,就目前《道藏》、《续道藏》,以及《藏外道书》所收入者言,大致可以归为三类。一是朝,二是忏,三是灯。朝,是朝觐。玉皇是天帝,援引凡间臣子见皇帝的礼仪,应用朝觐大礼。忏,是忏悔,即面对玉皇大帝,悔过罪业,祈求宽恕,消灾赐福。灯,是燃灯致祭,即点燃灯光,以象征天象列宿,并加祭祀。朝和灯仪,都是祭礼,道教科仪中属于醮的范畴。忏,虽然以悔过谢罪为主,其意类似于斋法,但因其用于阳事,且以设祭为前提,故也可入醮仪。所以,总的来说,有关玉皇的科仪,皆属于醮,用于阳事,与超度亡灵的斋仪不同。我们的研究,以上述已辑入《道藏》、《藏外道书》的经籍为依据。
细审《太上登真三蹻灵应经》,我们可以发现,玉帝崇拜与玉帝印遍见于该经之中。如:“然后将玉帝印一道含放口内,念呪七遍。呪曰:‘白鹿白鹿含花果,玉帝命立至吾家,急急如律令敕。’右念此呪讫后,心不生二念,俱舍一心,存想自己身为玉帝,······”又如:“然后将玉帝印一道含于口内,后念呪曰:‘庚辛妙机风虎将,三天敕命及吾乘,急急如玉帝律令敕’”,等等。由此可见,玉帝印与玉帝崇拜之间关系紧密。因此,在对玉帝印进行考察之前,我们应首先对宋代的玉帝(即:玉皇)崇拜有所了解。
1、玉皇大帝
正统道教典籍中,玉皇、玉帝之称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道士陶弘景(456—536)编写的一本《真灵位业图》,玉皇大帝是元始天尊的下属。
中国道教崇奉的天帝,即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简称玉皇大帝或玉帝。原是光严妙乐国王子,后舍弃王位到普明秀岩山中修道功成,辅国救民,济度众生。又经历亿万劫才修成玉皇大帝。住在天上玉清境三元宫,是总管天上、人间一切祸福的尊神。
道教称天帝曰玉皇大帝,简称玉帝、玉皇。
玉皇大帝,即"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的天地的主宰 ,又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 、"玉皇大天尊"、"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玄穹高上帝"、"天公"、"老天爷"。
玉皇大帝即昊天上帝,无始以来,劫数久远,圣人应号,亦复无边。上帝本自然,垂象立号教化众生而有所祷也。常住妙有无迹真境中,地位崇高,永处太玄至真上天之上.已证八身:道身、法身、本身、真身、迹身、应身、分身、化身,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最高信仰"道"的神化,被认为是道的本体。
玉皇大帝犹如人间的皇帝,上掌三十六天,下辖七十二地,掌管神、仙、佛、圣、人间、地府的一切事,权力无边,有穹苍圣主,诸天宗王之称,赞玉帝之尊,权大化,得元始天尊秘授赤字玉文而开天执符,主承太上无极大道之法旨而含真御历,金阙四御辅助,北极四圣佐护,神霄九宸大帝拱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统领万圣。
唐 李白 《赠别舍人台卿之江南》诗:“入洞过天地,登真朝 玉皇 。” 宋 辛弃疾 《声声慢·送上饶黄倅秩满赴调》词:“况有星辰剑履,是传家、合在 玉皇 香案。” 清 孙枝蔚 《闻黄九烟自投水死哀且异之》诗之一:“有客招魂魂不返, 玉皇 恩召侍仙班。”
2、本器印文研究

玉皇信宝(四印印文相同)
第一个字为“玉”:
玉字见《康熙字典 · 玉部》
结论:以陶弘景公元536年为下限,本器将道教的玉皇信仰提前了1824年。
印章称“宝”始此。
法印是道教奏达天庭的公印,也是道教行使神力的法物。
过去误传道教自天师张道陵开始传有法印,现在应予纠正。在道教法印的作用非常大。现在,以物证史,说明道教最高等级的法印在东周时期就在斋醮仪式等活动中实际使用了。法印是正一箓法中十分重要的法物,《洞玄经》上说:“法印照处,魅邪灭亡。”道士写符箓、布气治病、辟鬼驱邪、进行斋醮仪式等活动时都需要用到法印。
这样的印文,统辖天界。在文、贴、牒、榜等上用此印,可示三界鬼神,见此印之如见玉皇大帝。也可以印在符录上。这些印放于神坛上镇坛用,放于神像下。从事符咒法术必用。

三、道教的四象或四灵
道教的四位护卫天神称为四象或四灵,本器法印印纽示之,有如下神力:
1、东青龙象
东青龙在天象为东方七宿星君。为二十八宿的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其形象龙,位于东方,属木,色青,总称青龙,又名苍龙。
东青龙在地为东方青乙木生之像,在人身为肝象。
【龙信印:降龙宝印】

此印能降龙,驾龙升空,凡要变龙,将白绸三尺,用印印其头尾,中心写龙字,饮水一口,喝变三声,即化成龙。跨其任意飞空。欲要止,印地则可。若要自己变龙时,将印印心上与水三口言变三声立化成龙。要变成蛇书蛇字等,皆可随意。
2、 西白虎象
西白虎在天象为西方七宿星君,为二十八宿的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其形象虎,位于西方,属金,主杀伐,色白,名称白虎。
西白虎在地为西方精金杀伐之像。在人生为肺像。
【虎信印:伏虎宝印】

此印能伏虎,降服一切恶兽。在猛虎盘距的地方,朱印布绢之上贴之。虎不敢动。若要让虎带路,将印印于桃板上,青色袋盛佩,其虎自如狗羊一样追随左右。若自己变虎时,将印印于 背上,喷水立变为虎虎生威。
3、南朱雀像
南朱雀象在天象为南方七宿星君,为二十八宿南方七宿(井、贵、柳、星、张、翼、轸),其形象鸟,位于南方,总称朱雀,亦名“朱鸟”。
南白虎在地为南方赤火之象,在人身为心象。
【火信印:朱雀烈阳宝印】

此印可发万里之火。烧尽一切。其法为:将印印南方丙上,取气吹于印上,向方位照之,其火从印中出,如想灭,则用水信印可止。如想焚烧房屋草木,用青纸包圆石,投掷于室上,立即起火。可将此印印山石之上,立成火山。
4、北玄武像
北玄武象在天象为北方七宿星君,为二十八宿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其形龟蛇缠绕,位于北方,属水,主风雨,色黑为玄武。
北玄武在地为北方黑水之像,在人身为肾象。
【水信印:玄武泛波宝印】

此印可兴水,若求波浪,用一铁板,将印印其上,投于江河之中,立有大波浪至。若想过河,则将此印印于足上。印于地面上,挖井,井中自会出水。
道教的四象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星宿信仰,天空分为东、北、西、南四个区域,分别称为下列四象:

四、本器四象印章介绍





作者介绍
王德埙: 1950-汉族,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