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湘西张家界武陵源,凤凰古城,德夯苗寨等地,每一处的自然和人文风景,都有一种奇妙的美的感觉。
张家界是因其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而著称于世。她在1992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每天来这里的中外游人很多,除了旅游看风景的,还有专业探险的,搞地质研究的,拿着长枪短炮搞摄影的。当然,还有除此之外的。
这里有三千多座山峰,峰峰拔地而起,沟壑纵横,岩峰高耸,可以用一个“奇”字来概括。每座山峰有异,披满了苍绿。岩上有树,有花,有草。有的像长枪长戟,有的像一枝枝如椽大笔,端直插天。峻峭岩峰上的松柏,在岩缝上长出,傲然挺立。有的时候,云雾从岩峰的半腰间或山顶上飘过,袅袅升腾,犹若仙境一般。
这般奇峰、奇树、云雾、溪流、翠蔓,气势雄浑而含秀,“天下第一奇山”的美称,真是名副其实。
到过这里的人,无不为她的奇妙,峻险,秀美而叹为观止。
我们到了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依次游览了黄龙洞,天子山,黄石寨,金鞭溪等处。黄龙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洞全长7600多米,现在可游览的有3200多米。“黄龙洞”三个字是由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写的,字写得逎劲有力,在这里看到这位书法大师的字,感到很亲切。
洞门口还有一个连环大水车,水车不停地在旋转着,轮子上飞溅出的白色水花,不间断地发出了哗哗的响声。本想站在洞口处拍个照,留作纪念,可后面的人摩肩接踵,急着往洞里走,为了跟上导游和随行的队伍,也没有拍成。
幽深的洞穴里,有各种颜色的灯撒落在洞里的各处,有的照在洞顶,有的照在洞的两侧,有的在各式各样的景物旁边闪着光。洞很高,很大,还有一条长长的暗河。洞中有山有水,耳畔不时响着滴滴答答的落水声。洞里的石幔、石琴、石花、石柱、石笋、石钟乳,像一座座华丽的雕塑,似人似仙,似树似物,逼真活现。在灯光的照射下,异彩纷呈,添了几分神秘感。
我深一脚浅一脚的沿着起伏光滑的石阶,嗒然疾走,在洞里大约游览了一个多小时,领略了这座奇异奇妙的地下迷宫。
走出洞口,去了金鞭溪,这个地方号称十里画廊。一路上,清澈宜人的金鞭溪水在游人面前流过,有的地段,水还浅浅的漫在了路面,水顺着游人的脚面缓缓流下。沿路奇山异峰层层叠叠,松柏树上布满了厚厚苔藓,粗壮的树干像镶着翡翠似的,还有那团团絮絮的云朵,从岩缝里穿行,云雾环绕着四周,真是十步一个景,百步一奇观。
十多里的峰谷,往前看去,如一行行移动的锯齿,交错起伏,回首眼下,溪水洁潺,连绵不断。十里画廊上的“神鹰护鞭”,“闺门倒映”,“独峰孤猴”,“千里相会”,“一人三影”,“水绕回门”等象形具物,藏在了这浓浓的绿色里,也保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我边走边想,自然界的这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山水相依的自由生命状态和那生生不息的命脉,是多么的神奇,又是多么的可敬。在这山水环抱之间,人们在净化着心灵,在滋养和陶冶着个体的精神世界。
第二天,到了古风古味的凤凰城。
我最早知道凤凰古城是从沈从文写得《边城》小说里看到的。凤凰城里,“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书里面的景物写得细腻,入心。从那时,便对湘西这座美丽的水上小城有了印象,充满了神往,早想着去这位文学大师的故乡瞻望。
走近这里,踏在青石板路上,穿过了明朝的古城楼。只见沱江上,那古老的吊脚楼仍显着特有的风采。吊脚楼的老屋还在,矗立在水中的柱子,稳健的托着沉重的历史诉说。
我边走边看,不停地在寻找着沈从文笔下凤凰城的味道,体会着他对水、对故土的那份情感。每一方水土都有自己的秉性,每一方人都有独自的生存法则。沈先生曾说:“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较大的关系。”我仔细的咀嚼体验他话里的意韵,世间有了水,有了土,一切都才变得鲜活有灵气,有了水、有了土,才有了生命的旺力。
走了一会,来到了沈从文故居。故居的门前放有一口大缸,缸有一米多高的样子,缸口要两、三个人合围。缸里面装满了水,水清澈而又平静。看到这口大缸里的水,又想起了沈从文先生对水的无限情思。
走到了屋里,墙上挂着一些旧时的老照片,还有用毛笔书写的信札。屋子里摆着书架、书桌、还有一把陈旧的椅子。书架上面摆放着他的一些著作。老屋陈设古朴简单,旧时的物件已不多。我想,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保存下来的真也不容易。站在这里,除了看到这些,很难再触摸到那曾经的过去。
走出屋子,门口有一个小书摊,书摊上摆的都是他的著作。我一本一本看着封面上的书名,最后买了一本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沈从文精选集》。书的内页上面还盖有一枚半橢圆的印章,印章上刻写着:“凤凰古城沈从文故居2009丑年留念”的字样。这次来这里收获还是不小,在他的故居得到了他写得文字,很是欣慰。
凤凰古城是他的故乡,他在书中写到:“现在还有很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读他的书,有好多地方都可看到他在乡愁记忆中泛起的涟漪。
走出沈从文故居,导游又领我们去了著名画家黄永玉的老屋“夺翠楼”。在这里看到了他的画,墙上挂着他的大幅作品《荷》。作品恢宏气派,生动并富有视觉冲击力。听导游讲,黄永玉的曾祖父是沈从文的外公,他12岁时离开了凤凰。这些年,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回到故乡住下,望着沱江,看着吊脚楼,在画室里,画起荷花来。画面上的荷花,荷叶,浮萍,水草,在大师的笔下栩栩如生,颇有情趣。
黄永玉以痴爱荷花、善画荷花而著名。荷离不开水,黄永玉喜欢故乡水中的荷。他的每一笔的点染,每一种色彩的选择,每一个细节的构思,都显出了大师的艺术活力。
走出了大师们的故居,心中又多了一份崇敬,印上了一种久久不忘的仰慕。
张家界、凤凰城、苗家村寨、芙蓉镇上,我先后去过两次。在这里行走,独特的山水和悠长的历史文化情怀,会涌动一种超乎异常的想象和力量,会激发起无比的赞美和温暖的记忆。
记忆中,不仅仅是自然的山水,还有山水那宽广的胸怀和这里一幕幕人杰地灵的历史活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