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管成林

(彭喜文主任医师)
2024年8月21日下午,笔者跟随《举水文学》研究会主编黄凤银老师,采访了一名看似平凡却以仁心仁术,托起一道道生命之光的医生。
他从医近30年,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和管理工作,以高尚的医德,精湛高超的医术,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众多危重患者解除病痛,使他们获得新生。他就是武汉市新洲区中医院副院长,内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中医脑病学会委员,武汉市中医脑病学会常委,武汉市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会委员,武汉市重点专科中医脑病专科学科带头人彭喜文。多年以来,他先后被评为“武汉市优秀技术操作能手”,“新洲区十佳医师”,新洲区卫健局“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医务工作者”。
辩证施治,妙手回春
1995年,23岁的他,从湖北中医药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新洲区中医院工作,从此扎根这里。由于他是正规中医药大学科班出身,加上他肯于不断学习、辩证探索,在中医院他很快上手,不到几年,便成为内科骨干医生。许多内科普通疾病,经他诊治,都能手到病除,深受患者及其家属传颂。
内科最难的,是疑难杂症。这些疾病,往往情形复杂,虽经多家医院诊治,仍久治不愈,甚至找不到病因,说不出啥病,还有各种误诊,让患者大把花钱,延误病情,身心疲惫,痛苦不堪。
彭喜文身在区级医院,听到许多病人倾诉,也遭遇不少此类病情。出于医生崇高的使命感,他以多年学习、刻苦修养而成的中医功底,综合运用八纲辩证、脏腑辩证、病性辩证,治愈数不清的内科疑难杂症,造福众多患者。
某街道一名36岁的女性,患有高血压、水肿、尿蛋白、肾功能受损、呼吸困难、全身疼痛等多重病症,在当地卫生院和中医诊所都看过,他们全都当成慢性肾炎治疗,结果时间过去大半年,其病情逐步加重。病人经区红十字会医院一位老院长介绍,来中医院找到彭喜文医生。彭医生经过反复询问和检查,出乎病人意料,判定是系统多脏器受损,可能是系统性红斑狼疾病。鉴于她拖延时间太久,建议她去大医院确诊。病人在武汉大医院检查后,果然如彭医生所判断一致,为系统性红斑狼疾病。病人信服了彭医生,立马赶回中医院,请求彭医生治疗。彭医生按照确诊病情,以中医辩证施治,西医激素等规范治疗,几天后便呼吸正常,水肿消退,病情逐步稳定。病人无比感动地说:“幸亏找到彭医生,否则我的坟上已经长了草。”

(彭喜文主任医师在查房)
2010年,另一个街道一位60多岁的病人,吞水困难,烦躁,呼吸困难,畏光,喜欢吐痰,大腿部位有明显抓痕,当地卫生确诊为前列腺炎。也是拖了比较长的时间,后来病人到中医院找到彭医生。彭医生初步检查后,认为有狂犬病嫌疑,在询问患者病情和生活细节后,得知病人两个月前曾被农村的土狗咬过,彭医生迅速判定,是狂犬病,建议病人转至市疾控中心确证,病人几天后死亡。彭医生告诉笔者,狂犬病比较稀少,尤其是当代,医生很难碰到,所以一般地许多医生没有往这个方向思考,容易耽误病情,甚至造成病情恶化,出现不可控的社会问题。这位病人及其家属,对彭医生的功底深厚,及时判定,十分佩服,再三感谢,反复说彭医生是神医。彭医生说,在他从医的几十年里,他也仅仅遇到两次狂犬病患者。
2022年,又一个街道居民胡福生,患上天疱疮,出现全身浮肿,表皮脱落等症状,属于重症病例,比较难治。他由区人民医院转院到武汉同济医院,被安排在重症病房治疗,结果花了七八十万,病情依然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病人家属迫于经济压力,通过关系找到彭医生。当时来中医院时,病人身上插满各种管子,基本卧床。彭医生对于这种病有独到研究,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先后进行一般支持治疗、全身治疗、局部治疗。比如给予高蛋白饮食,补充多种维生素;提高免疫力;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病情;服用消肿、滋阴凉血利尿等中药。一个多月后,病人的胃管、氧气管、尿管全都给予拔掉,全身浮肿消退,口味恢复,身上也没有出现疱疹,病情得到完全控制,病人健康出院。病人村里的人们说:“如果没有来彭医生这里治疗,估计他早就死了,出院也就是把尸体拖回去。”
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几十年来,经彭医生悬壶济世,妙手回春的,何止一条命,他直是造就人间无数级浮屠。
守护生命,攻坚克难
彭医生进入中医院仅仅6年,医院考虑到他肯于学习,勤于用功,中医医术已经达到一定境界,有良好潜质,未来或不可限量,于2001-2002年,把他选送到武汉协和医院进修西医方向的神经内科,旨在把他培养成优秀的中西医结合专家。
从协和医院学习1年多归来,彭医生不负众望,迅速参与并牵头搭建起中医院神经内科团队建制,紧锣密鼓地开始了神经内科研究和接诊业务。
神经内科主要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疾病、癫痫、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等。属于一种比较大的体系。
很快,他们医院相继接受多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快速性心率失常,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等涉及神经内科和其他危急重症病人。彭医生都亲自参加指导和抢救,并担负院内外特殊病例和疑难病例的会诊。
同时,彭医生还把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作为主攻方向,尤其是中风,眩晕,痴呆三种病。当今社会,由于“三高”病人增多,人口老龄化,中医脑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脑梗塞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心肌梗塞,而且易致死致残,对社会的危害较大,可令病人丧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对于这三种病,彭医生组织大家在西药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依托中医药,针灸理疗方面的优势资源,制定了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并逐年优化,取得显著疗效。
某街道一位50多岁的石姓男患者,突然偏瘫,由家人扶进医院,找到彭医生,彭医生接诊后,经过详细询问和Nlhhs评分,判定为脑卒中引起的急性偏瘫,如果在6小时内及时静脉溶栓治疗,梗塞血管极有可能再通,偏瘫就能恢复,不留后遗症。建议家属尽快接受给病人进行溶栓治疗。惊慌失措的家属连连说,相信彭医生,我们正是听说了彭医生的名气才来的。彭医生迅速组织科内人员,给病人展开溶栓治疗,降解纤维蛋白,溶解血管内血栓。几小时后,病人的病情得到控制,出现好转,能够下床走路。继之以彭医生的中西药巩固治疗,病人的病情恢复正常,康复出院。病人十分感激的说:是彭医生治好了我的中风,提高了我的生活质量!
另一街道一位50多岁胡姓女士,头痛异常,尤其是上卫生间站起来头晕、头痛,还伴有天旋地转感觉,甚至恶心、呕吐、耳鸣,曾往市内某三级医院就诊,该院使用甘露醇给以脱水、降颅内压治疗,结果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病人亲戚与彭医生熟悉,知道彭医生医术,让病人转回中医院治疗。彭医生分析病人病情后,认为病人长期进食少,体力消耗大,病情与体位有关系,符合低颅压头痛症状。头痛这种病,大部分医生都会考虑颅内压高所致,常规进行脱水治疗,病情会越治越重。武汉那家医院恰恰是方法失当,治疗上来了一个反方向,低颅压应该采取升压治疗,他们却是降压,病情自然加剧。彭医生立即予以补液及咖啡因治疗,补充电解质,促进脑脊液循环再生,以升高颅内压力,缓解不适。几天后,病人病情消除,出院后至今病情再未复发。
还有一个街道操姓49岁男子,在武汉打工时,突发大面积脑梗,被送武钢医院时处于昏迷状态,后转至同济医院作开颅手术。术前主刀教授告诉病人家属,病情十分危急,不做开颅手术,没有希望,做了很大程度上可以活下来,但会成为植物人,余生只能毫无知觉的躺在床上。
病人家属无奈,只能选择手术,并随后转至同济医院康复科作系统康复治疗,希望改善病情。但前后治疗40多天,情形并未如愿。出于生命考量,病人家属在百般打听后,了解到彭医生这方面的专长,便带着病人转来中医院。
彭医生看过同济医院拍的片子后,一下也颇为为难,觉得希望不大,大面积脑梗很难恢复,弄不好会造成重大医疗责任,这是医生和医院的大忌。但彭医生所考虑的是把救治病人放在首位,医德之光,是要照亮病人之心。在病人家属强烈要求试一试的情况下,彭医生经过认真分析和思考后,觉得病人年纪不大,先前身体条件尚可,如果治疗得当,有可能出现奇迹。他收下病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办法,同时,指导病人家属用他规范的康复动作,循序渐进地对病人作康复锻炼,服用彭医生开出的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中药。
40多天后,奇迹真的出现,病人手脚能够活动。接着治疗两个月,病人可以自行下床,生活能够自理。病人家属拉着彭医生哭着说:没想到老操能恢复到这样,您救了他,也救了我们全家!

(彭喜文主任医师在专家门诊接诊)
多年来,彭医生正是这样,以自己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使命感,一再打破医学禁忌,拯救许多人的生命,创下一个个传奇。他已成为区内及其附近市县医学界诊治神经系统疾病的知名专家,许多大医院的同行、教授也都把此类病人介绍到他这里治疗。他领导的科室,被武汉市卫健委评为市级重点专科“中医脑病专科”科室,并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
一路走来,未来可期
彭医生自1995年大学毕业,来到新洲区中医院,始终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坚持一线,颇有建树,得到院领导和同事以及广大患者的高度赞许,在社会上树起良好口碑,收到患者家属的感谢信50余封,锦旗20多面,口头感谢不计其数。至今,许多被他治愈的病人,都不忘与他联系,多有来往。
他在医院,从内科临床干起;2002年入党并出任医务科副主任;2004年升任医务科主任;2008年回到内科挑起内科主任重担;随后,当选内科党支部书记;2020年,被评为主任医师;2022年担任副院长。期间,他还受区卫校(武汉市第二卫生学校)特邀,业余在该校主讲中医内科、老年病学等课程,每周授课三课时,讲课时间跨度长达十多年。
作为副院长和学科带头人,在医院他除了亲自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等疾病的诊疗外,同时他又注重团队的业务培养,组织全院医师加强业务学习,提升大家西医的新知识,新观念,新疗法。他还亲自主持《中风1号治疗气虚血淤型脑梗塞的临床观察与研究》,荣获新洲区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益智醒神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与研究》课题研究,被武汉市卫健委立项并结题。多年以来,他又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撰写论文及专著。在各种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作为内科支部书记,他开展大量党建工作,注重党员和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建起一支能战斗的团队,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他所在内科党支部积极抗击新冠疫情,被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表彰为“先进党支部”。
由上可见,他的一路走来,经风见雨,历尽奋起,岁月赋予他深刻的磨砺和洗礼,让他在前行路上学会坚韧和执着,也收获满满,充分展示了一个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副院长的医德之深,医术之厚,领导力的不凡,以及对病人的拳拳之心。他这几十年,是务实的,充实的,不负此生,无愧时代、医院以及新洲芸芸众生。
在和彭医生的交谈中,笔者有个明显感觉,彭医生虽然成就非凡,却是个很务实也很低调的人,许多事情,都是笔者问之再三,他才缓缓道来,不摆谱,不居功,把许多成就都归功于团队、同事和医院等各级领导。这些,让笔者有了深深的感动。同时也明白,他的成功,必然源于他的人生态度和境界,从而形成一种无形力量,让他不断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
彭医生今年才52岁,未来还长。在与他谈到未来这个话题时,他没有多说。但从他忙碌的身影和自信又坚毅的的眼神中,笔者明白,他是一个拥有高度仁心仁术、把成功救治每一位病人当做人生最大事业的好医生、好专家、好领导,他的未来,必然是不断学习创新,尽心尽力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力求“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以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心,用毕生医术持续托起一道道生命之光,演绎华彩人生。
作者简介:管成林,网名野风,新洲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退休干部,省作协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喜欢码文字,著有个人小说散文集12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