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之声:DIY 功放的制作之旅》
文/静川
我以前做过几台胆机功放,就是用 300B 做的单端。哎,那些制作的过程还历历在目,每一次调试、每一次聆听,都充满了乐趣和挑战。人老了,怀旧很多旧时光,老物件,很多走远了的人。这几天,我又开始捣鼓石机,八九十年代的经典集成电路,也就是被时光遗忘的音频放大神器。想怀旧,不能只想走失了人,还得抚摸落满灰尘的瓶瓶罐罐,当然,也包括沉睡几十年的晶体管、集成电路们,我必须让它们重新在我的生活里复活。所以,我想在我业余的时间里,继续探索更多音响制作的可能性,于是便有了这次的 DIY 怀旧功放之旅。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新型音响设备层出不穷,但对于我这样一个痴迷于音乐、钟情于怀旧的人来说,那些八九十年代的音响元件始终有着独特的魅力。它们就像是被遗落的珍宝,等待着我去重新发掘和赋予新的生命。于是,我决定踏上一段充满挑战与乐趣的 DIY 怀旧功放制作之旅。
筹备阶段:淘宝寻宝
制作这样一台怀旧功放的想法在我心中酝酿已久。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淘宝上搜罗那些经典的元件。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需要耐心和细心。
我坐在电脑前,一杯热茶在手,开始了我的淘宝之旅。输入关键词“2604 运放芯片”“NE5534 运放芯片”“LM3886 功放集成电路”,屏幕上立刻弹出了众多的商品选项。我一家一家店铺地浏览,仔细查看商品详情、用户评价,与卖家交流,了解产品的品质和性能。
经过一番精挑细选,我终于分批购买到了心仪的元件。当包裹陆续送达,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看着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元件,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喜悦。每一个元件都仿佛带着那个时代的印记,让我仿佛回到了过去。
设计与规划
在正式动手制作之前,我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我找来纸和笔,开始绘制电路图。这是整个制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决定了功放的性能和效果。
我参考了大量的资料,结合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不断修改和完善电路图。对于 LM3886 功放电路的改进,我决定通过调整其外围电路来实现。根据之前的学习和研究,我知道可以通过改变信号反馈电阻 Rf 的阻值来调整反馈信号的大小,从而改变放大倍数。同时,调整 Rf 和 R3 的值也能实现放大倍数的调节。
对于超重低音电路的改进,我决定按照建议将第二级运放设为同相输入方式,去掉 NE5532 脚与 6 脚间的联系,同时在运放 6 脚接电容(也可不接),并在第二级运放的 6 与 7 脚之间加一个电阻以增加增益。
而对于高中低音音调电路的搭建,我决定使用两片 2604 运放芯片来实现。在设计电路图时,我充分考虑了各个元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参数匹配,力求达到最佳的音效。
另外,前级我参考了德国 G6010 前级板发烧 HIFI 音响功放前置运放缓冲放大校音调电路来制作。这个线路架构为缓冲 - 2 倍放大(可调节 2.2K 电阻大小改变放大倍数) - 缓冲 - 0.25 倍反向放大输出,据说此结构可以得到更好的解析力,让声场更宽广。
搭建与焊接
一切准备就绪,终于到了动手搭建和焊接的环节。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过程,每一个焊点都必须牢固、准确。
我先将电路板清理干净,摆好元件,然后拿起电烙铁,开始小心翼翼地焊接。电烙铁的温度恰到好处,锡丝融化的瞬间,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松香味道。我将 LM3886 功放集成电路准确地焊接在电路板上,接着是电阻、电容、运放芯片等元件。
焊接过程中,我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马虎。每一个焊点都像是一件艺术品,需要精心雕琢。有时候,一个不小心就会出现虚焊或者短路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耐心地检查和修复。
调试与优化
焊接完成后,接下来就是紧张而又期待的调试阶段。我将电源接通,小心地测量各个点的电压和电流,确保电路工作正常。
首先调试的是 LM3886 功放电路。我通过改变 Rf 的阻值来调整放大倍数,仔细聆听声音的变化。每调整一次,我都能感受到音色的细微差异。有时候声音会变得更加清晰明亮,有时候则会变得更加雄浑有力。我不断地尝试,直到找到一个最满意的放大倍数。
对于超重低音电路的调试,我按照改进方法进行操作,然后播放一些具有强烈低音效果的音乐,感受低音的力度和深度。通过调整电阻的阻值,我逐渐解决了驱动力不足的问题,低音变得更加饱满有力。
高中低音音调电路的调试则更加复杂一些。我需要分别调整高音、中音和低音的参数,使得整个音频频段的声音都达到平衡和协调。在调试过程中,我不断地切换不同类型的音乐,从古典音乐到流行音乐,从摇滚音乐到爵士音乐,仔细聆听每一种音乐在不同音调设置下的表现。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前级音调板调试了。先将输入端全部对地短路,插上运放通电。此时,我的心情既紧张又期待,就像等待一场未知的冒险。调节板上两个 20K 可调电阻,对应 A 点和 B 点分别对地直流电压,我全神贯注,眼睛紧盯着万用表的示数,手中轻轻转动着可调电阻,力求将电压尽量调为 0V(一般 1MV 以下,不会绝对为 0)。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每一个细微的转动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效果。
然后,改变板上带*的两个 2.2K 电阻来控制前级的放大倍数。当电阻为 1K 时,整板为 1 比 1 缓冲放大。我仔细聆听着每一次调整后的声音变化,如果觉得放大倍数不够,就适当加大 2.2K 的阻值来提高放大倍数。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微小的改变都能带来音色上的微妙差异,我不断尝试,直到找到那个让声音最甜美动听的平衡点。
音色体验与怀旧之情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调试完成。我迫不及待地接上音箱,播放一首熟悉的老歌。当音乐响起的那一刻,我被那美妙的音色深深震撼了。
这音色,仿佛带着时光的印记,温暖而醇厚。它不像现代音响设备那样追求极致的清晰和锐利,而是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和情感。那是八九十年代音响设备所特有的音色,充满了怀旧的气息。
我闭上眼睛,沉浸在音乐中,思绪也随之飘回到了过去。那些曾经听过的磁带、CD,那些与音乐相伴的美好时光,一一浮现在眼前。这台 DIY 怀旧功放,不仅仅是一件音响设备,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我重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音乐魅力。
制作过程中的乐趣与挑战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和挑战。每一个成功的焊接点、每一次调试后的改善,都让我感到无比的满足和自豪。
当我第一次成功点亮电路,看到指示灯亮起的那一刻,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那是一种付出得到回报的喜悦,是一种亲手创造的成就感。
然而,制作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技术难题,比如电路短路、噪音过大等问题。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与展望
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我的 DIY 怀旧功放终于制作完成。这是一次充满乐趣和挑战的旅程,让我收获了很多。
通过这次制作,我不仅重温了那些经典的音响元件,还体验到了动手制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音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
未来,我还会继续探索和尝试,不断改进和完善这台功放,让它的音色更加完美。也许有一天,我会用它来举办一场怀旧音乐派对,与朋友们一起分享那些美好的音乐和回忆。
总之,这次 DIY 怀旧功放的制作之旅,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它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和制作的乐趣,也让我更加珍惜那些曾经被遗忘的美好,我也追忆起很多的人生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