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经常有人说今天人们再也不会达到唐宋大家的诗词水平,当他们读了下面唐传俭先生的这组咏秋的词后,一定会改变看法。唐传俭先生研读诗词四十年,完全掌握了唐诗宋词的精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信手拈来,写出了自己的情感和际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水调歌头·中秋月
候虫唱衰草,白露浥中秋。纤云无意,托起明镜照荒丘。千里澄江沉壁,三径菊花沐雪,孤馆暗香浮。玉轮西归处,长恨不同游。
脍红鲤,剖黄柚,洗金瓯。人生苦短,莫笑杜牧太风流。纵是青楼梦好,怎比若虚诗美,得句可忘忧。把酒邀蟾兔,陪我醉沂州。
梦扬州·吟秋
浦烟收。怅草衰香细,虫唱声稠。对岸有人,巧弄秦箫迎秋。可怜梧叶凝清露,借晚风、催发兰舟。归途远,今宵须趁,一帘弦月如钩。
抛却新愁旧愁。期酒醉红尘,病卧丹丘。浪迹十年,莫问因谁淹留。卷帘不隔胭脂味,笑翠鬟,娆舞高楼。教旅客,孤单夜里,徒梦沂州。
新雁过妆楼·秋菊
冷雨飕飕。栏杆外、金菊欲绽还羞。百媚千娇,真个占绝风流。瘦碧飘摇骚客宅,明黄点染美人头。雾云柔。易安俊赏,元亮难留。
莫如壶中觅趣,自满斟玉液,浅浥清秋。醉卧空庭,任他雁过西楼。虽知香浮故圃,却依旧痴痴忆旧游。蓬山远,纵刘郎仍在,应也无愁。
水调歌头·中秋问月
窗外他乡月,可照我家园。晴光如水,先洗南浦后东山。放棹码头烟锁,滴翠亭中风度,夜色正阑珊。何人倚宫阙,独自望尘寰。
伤聚散,哀盈缺,叹悲欢。溪桥折柳。一别已是十三年。多少羁愁旅恨,多少诗情吟兴,写进了红笺。今夜只须醉,醉后好成眠。
水调歌头·秋雨
细细敲窗雨,瑟瑟卷帘风。暗云层积,叠落山顶万千重。锁涧猿迷归路,封谷鸟栖新树,不敢越危峰。寒垂神仙宅,气合楚王宫。
三分醒,七分醉,十分瞢。纵然想问,也说心在玉壶中。丹桂香浮绿苑,金菊泪流青圃,是处最情浓。解得兰成意,足以慰衰翁。
解语花·吟秋
花黄一径,露白千岩,西风锁秋住。叶辞高树。出东墙、料已不知归路。寒烟凝暮。绿窗外、子规低诉。叹岁华、似此匆匆,也未携愁去。
翻教天涯羁旅。念长门旧事,曾将人误。魂归何处。到头来、始觉别情最苦。蜂怜蝶妒。辜负了、罗衾无数。问此时、除却巫山,剩几番云雨。
十月桃·吟秋
高台向晚,听阶前虫唱,叶底风流。玉露粘篱,想必惯和清秋。虽逢菊开香细,终究是、不忍凝眸。窥人冷月,还似当时,正照红楼。
纵冰心霜节难酬。亦雨后吟诗,醉里分愁。独步西园,料期佳会无由。天涯浪迹数载,应早白、那少年头。何如伏枕,梦回沂源,细说沉浮。
念奴娇·吟秋
窗含岫岭,怅寒云萧索,暮霭凄寂。丹桂味清留月窟,金菊香分秋碧。空里霜飞,林间叶落,草际蛩声急。吹残横笛,一时愁杀羁客。
纵有太白情怀,尊前无绪,难拟长相忆。趁醉徘徊三径里,负了平林烟织。驻足陶篱,回身魏圃,司马青衫湿。风流沂水,兑成离恨悽恻。
高阳台·秋声
雁翅经窗,苍苔挂壁,暗云不散重城。留得残荷,寒塘鹤影无凭。西风连送潇潇雨,落心头,翻做离声。总教人,竹外悲闻,梦里愁听。
栾花一径随流水,却层楼易上,好句难成。刘阮天台,怎个冷冷清清。檐铃诉尽思乡意,遣幽怀,合入鸥盟。待朝来,再把诗囊,换作浮生。
满江红 冷雨初收
冷雨初收,西风瑟,天高云淡。凭栏望,荷枯柳病,水穷山敛。两袖轻寒归雁送,半江渔火斜阳点。思人远,纵借酒消愁,愁难减。
芦花白,翻似毯,枫叶赤,红如脸。又暮晚相见,更添悲念。曾共西园追玉蝶,今偕残醉思芳簟。入梦里,且弄笛吹箫,柔情泛。
金菊对芙蓉·盈秋
晶露轻滋,银霜巧染,菊黄葭白枫红。更烟缠垂柳,霭锁疏桐。孤身漫步东园里,无语对、翠竹苍松。紫薇开处,木犀香散,不负西风。
独念旧梦无踪。叹长条易折,别恨难穷。望云天千里,过尽征鸿。黄昏径向河边去,只管他、帆影重重。何须再问,窗前蟾月,几度如弓。
作者简介:唐传俭,1969年出生,沂源县鲁村镇人,工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北曹妃甸诗词学会会员,沂水诗词学会会员,沂源县青年作协会员,《沂源诗词》责任编辑。精通诗词格律,作品散见于《东皋诗词》、《文峰诗词》、《海云诗集》及各大网站和微信平台。昵称为午后的红茶和天涯羁客。沂源县红叶诗社指导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