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苍山情
杨自坤
《苍山情》是一个微信群名。由我们原临沭县农技中学、四十年(1982—1984)前的师生组成的一个群。因为这个学校建在临沭县苍山南麓,我们无论身在何处都情系苍山。《苍山情》群名就是由此而来的,如今已经运作十多年了。
即使后来升格为临沭县职业中专—临沂市工业学校。但老农技中学的人们啊…还是喜欢叫农技中学。虽然名字不算高大上,但是听起来亲切。
苍山情与其说是一个微信群,不如说是一所函授学校和论坛:里面有教授、专家、官员、正高副高比比皆是…可谓人才济济、群英荟萃。
我在这个群里有两大特点:年龄最大、学历最低:小学六年级的水平。虽然后来上了初中、高中(肄业)。因为我们那个时候受鼓动:天天忙着写大字报、批斗老师、无知无畏、无法无天…东风吹、战鼓擂、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我怕谁?!
老师无心教、学生无心学…混天了日,皆大欢喜。
推荐选拔上大学,没有我们的份;恢复高考后傻眼了…书到用时方恨少。
我们这个群更像是一个大家庭:大家互相帮助、包容、鼓励…即使后来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各自的社会地位有了差别…也还是当初的气氛和情感;每当谁遇到什么难题,都会全力以赴出主意、想办法。
三年前有位熟人的孩子要考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打听到我和吴清民老师熟悉、他是博导,请我给联系。我也犯嘀咕…二十多年没联系了,人家那么显赫的地位还理睬我吗?电话一接通…啊!还是当初那个味…认真解答;并让考生加了他的QQ号直接联系…贫贱之交没有忘。
所以每当大家在新的单位遇到不顺和挫折…总会想起在农技中学的日子…这就叫“恋家”。虽然相对偏僻荒凉、远离县城…但那毕竟是我们当初工作过的地方—远方的家。
这个群空气好。没有铜臭味、没有乌烟瘴气、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都是以兄弟姐妹相处。
这个群很活跃:丁宝岩老师每天在群里发一个图片,大家自由发挥:作诗填词顺口溜,无论质量高低,丁老师肯定给高分,他是以鼓励、表扬为主,只要你参与…我们也互相点赞、自娱自乐吧。
王文斌老师虽然远在苏州,只要丁老师一发图片,他总是第一个赋诗…他的示范作用,督促我们交作业。
我们每天都学《兰亭会》。早上起来打开苍山情群一看,丁老师又布置作业了…即使大家不作诗填词…一看那精美的图片、赏心悦目、准带来一天的好心情。
我因为学历低,曾一年多不敢冒泡。有次发了几句话…王文斌老师当即给了我一个好评,自信心就是由此树立起来的。
当年《高山下的花环》读起来不禁令人热血沸腾,心情澎湃…激励着多少人勇往直前…;有次该书的作者参加一个论坛,一位盛气凌人的同行贬低他:你的作品称不上小说,属于连队小报的水平。从此他一蹶不振,再也没有好的作品问世…看来表扬比打击好。
丁老师每天出题时,我们有想答题的就得开动脑筋、认真准备,查找资料…因为群里有很多知识渊博的评委。我在写《永远的苍山》时用了一句:“物非人非”这句成语就是反复核对的:人员都不认识了,老房子也没了,所以用“物非人非”。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晃十多年过去了。
今年五月份,丁老师问我:你发在苍山情群里的文章《永远的苍山》可否投稿发表…我当即怀疑行吗?他把自己的作品《苍山情》和我的一起联袂投稿《都市头条》。
没想到一炮打响。
我第一时间电话告知了宋振玺老师,并把丁老师的《苍山情》和我的拙文《永远的苍山》转发给了他,他读后很高兴…。
因为他像兄长一样关心、呵护初到学校的我;对任何师生都一样,无论谁遇到什么困难,他都是积极解答、帮助…;他永远是那么乐观,开朗、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所以大家很喜欢他。为了表达谢意,我在拙文《永远的苍山》中用了一定的篇幅描写了他。
去年他有病,我到县医院看望,没想到那次竟是永别…天不假年。
他完成了使命,幸福地长眠在父母的身边。
二个月前我参加他的葬礼时,他的家人对我说:直到临终他也对昔日、苍山的岁月和同事念念不忘…。我当即把丁老师的《苍山情》和我的拙文《永远的苍山》、《苍山情悠悠》转发给了他的子女们、苍山情缘继续吧…爱屋及乌。
我的第二篇稿子《前言》,丁老师修改后给换了个题目《岁月峥嵘泪伴歌》发表后;他高兴地对我说:编辑王思雨老师告诉他:这篇文章已经被《都市头条》给置顶了…我不懂什么叫置顶,他给我解释。
后来他对我说:你和编辑王思雨老师加个微信吧,以便直接投稿…你不扶持我了?
后来我才知道:就如同我们学骑自行车一样,总不能光靠别人在后面扶着?飞行员驾驶飞机也一样,总是要放单飞的。丁老师是为了锻炼我…进入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如今我已在《都市头条》发表拙文31篇了。
饮水思源:我不得不感谢丁宝岩老师、当初对我的指导和推荐,每天出题,启发我们完成作业…日积月累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感谢王文斌等老师的鼓励、点评、点赞…给我树立信心、防止老年痴呆,又有了精神寄托的乐园!更感谢我的责任编辑王思雨老师:她接过丁宝岩老师的接力棒…不厌其烦地给我审阅、修改、配图、配乐…精益求精。
十年的秀才如白丁。如今我不但没成白丁…一个小学六年级的水平,竟然加入了临沭县作家协会;2024年9月23日临沭县作家协会房兴华主席通知我:你已经被临沂市作家协会批准为临沂市作协会员了…做梦?梦想成真。这是一个更大的挑战,我知道我的那点本事。
当初王思雨老师曾让我申请加入临沭县作家协会,我没有自信心。我在《苍山情》家里这一亩三分地里混日子还行;临沭县作家协会名师如云,我是诚惶诚恐的,好在有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不吝赐教。
人近贤良品自高…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有次丁老师和我们几位苍山老友一起吃饭,他带了珍藏多年的好酒…喝高了,我们把他送回家。
事后听他老伴说:醉酒不醒,输了几天液。
我们当即感觉不安。而他的老伴却安慰我们说:很久没看到他这么开心了…顿时我理解了《亮剑》中的李云龙和赵刚为什么烂醉如泥。
一晃四十载,弹指一挥间。
日出东海照苍山,遥望远方思万千,桃李变花甲,能不忆当年?!
丁宝岩老师赋诗
小鸡“叽叽叽”,
小孩笑眯眯。
小鸡着黄袍,
小孩穿红衣。
小小篱笆院,
小树嫩叶稀。
一勤天地小,
小孩喂小鸡。

王文斌老师赋诗
姑娘人小有志气
学习家务来喂鸡
劳动本领学到手
长大为国来出力
杨自坤作顺口溜
小小女孩真可爱
放学回家喂鸡崽
全面发展德智体
长大定成栋梁才
王文斌老师赋诗
山绵绵,水弯弯
白云悠悠飘蓝天
风轻轻,霞灿灿
树茂高高入云端
邵泽信老师赋诗
险峰座座入云端
溪水潺潺绕山间
绿树游人相成趣
花香人美竞争妍
杨自坤作顺口溜
天蓝蓝
水弯弯
青山连绵望不断
云飘飘
雾漫漫
棵棵枫树红艳艳
王文斌老师赋诗
月月月圆今又圆
年年中秋皆欢颜
月光寄我故乡情
亲朋千里共婵娟
杨自坤作顺口溜
又是一年中秋夜
月亮汲水到沭河
只因天宫遇大旱
桂花凋零树叶落
参考资料:
《苍山情悠悠》24—06—23
《永远的苍山》24—05—08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杨自坤:1952年生,笔名:沂河岸边,临沭县作协会员,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副主任中医师,全球执业中医师联合会会员,杨九楼理事会荣誉会长。
1970年作为特种兵、服役国防科委在新疆罗布泊的、第二十一核试验基地。
自幼酷爱文学。从戎入医门,先后在部队受嘉奖、立功、入党。
1996年入编中华特色名医辞典、并入选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7年应邀参加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研讨会。
2010年就读临沭县老年大学文学班。
2012年先后在《沭水诗社》发表作品:《上大学》《母逝十年祭》《卖豆腐》《贺女儿读研》《游台湾》
2022年5月15日在临沂客户端发表《灵性的小黄猫》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沭县作协副主席,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齐鲁晚报·青未了》《新疆文学》《临沂日报》《七月颂歌》《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