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是悲伤打磨出的豁达】
文|龚讯
“悲伤有一种魔力,有时候会变成智慧。虽然不能带来快乐,却同样能带来幸福。”美国女作家赛珍珠(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的话让我感到有些诧异,难道“快乐”和“幸福”是矛盾对立的吗?结合这位“中国通”的经历,再仔细揣摩她所表达的含义,我对她的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赛珍珠出生在美国的弗吉尼亚州,4个月大时就随父母来到中国,先后在镇江、宿州、南京、庐山等地生活和工作了近40年,对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非常熟悉,对当时处在磨难中的下层人民充满同情。她30岁时开始写作,不断地将在“东方神迷国度”的见闻发表到美洲的刊物上。1931年,她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长篇小说《大地》在美国畅销,并因此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对中国文学情有独钟,曾将一些名著翻译成英文介绍给西方,如把《水浒传》译成《四海之内皆兄弟》。赛珍珠在中国的几十年,正是我们积贫积弱的年代,苦难深重的国人给了她丰富的创作题材,悲戚与忧伤应该是她的笔触碰到最多的感受,也令她对快乐和幸福有了不同寻常的体验吧。
快乐是一种心情,一块巧克力就会让孩子破泣为笑,一封情书便能叫小伙子兴奋得三天不困,一次团聚即可使老人心满意足。而幸福是一种心态,孩子懂得了感恩,即使没有美食也会时时感受到父母的疼爱;年轻人懂得了珍惜,纵然是双方发生吵闹,两颗心还是紧紧地贴在一起;老年人懂得了无悔,看到儿女生活得美满,欣慰就会悄悄地爬上心头。快乐未必幸福,因为一时的开心会勾起要天天高兴的奢望,一旦受阻即会大失所望而乐极生悲;但幸福一定快乐,在知足的心境下,乐观成了主基调,无论是喜事还是坏事,都能泰然处之,不会在大悲大喜的跌宕里情绪失控。幸福不是快乐的叠加,而是悲伤打磨出的豁达,赛珍珠的作品或许就印证这一说法。
赛珍珠的小说最大的特点是写实,她几乎不加任何个人色彩地描绘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人的悲喜人生,让人透过质朴的语言感受到主人公随遇而安的坦然,体会到“快乐”和“幸福”的确是两码事。赛珍珠所熟识的时代已与我们渐行渐远,但作家认为悲伤可化作智慧,并能收获幸福的感悟,或许会成为我们在困顿中探索幸福之路的一盏明灯。
(2018.6.25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