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未满(湖南)
在新化桃花源第二届中国诗人村诗歌研讨会上,正式提出反动主义诗说,至今好几年了,当初参与发起的人先后倒戈或分道扬镳,或又变着花样玩概念,原因各异。但我可以肯定,"反动主义"这几个字吓退了许多人,因为现实的逼仄,以及官方和民间对"反动"二字的先天过敏性无知,各种打压从天而降!
多年来,坚持反动主义诗说这个名号的反动诗写者,已经了了无几了,但可以不惭愧的说,实行反动主义诗写的作者已经遍及天下,以至于诗坛上流传着: 不反动,写个球!
这许多年来,我是沉寂的,如深水潜游。我深知无为而为的巨变和物极必反之道,时间可以让一些人和事消散如烟,也可让天和地显露出未曾显露的山和水。无中生有千秋业,急不来,也急不得。顺从自然,一切可成。
道德经的精义,可以简化成两个字: 一是无,二是反。反动主义诗歌,其本源就是无中生有来的反!不反,道何以动?
老子是先秦道家的创始人,他所写的《道德经》,是中国第一部哲学专著,也是一部流传了两千余年的智慧圣典,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
两千多年来,无数人在学习、探究《道德经》中的奥秘,而不同人所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有些人读到了治国之道,有些人读到了修身之法,有些人读到了用兵之术,有些人读到了阴谋之计,还有些人读到了宇宙之本。
其实,《道德经》的精髓只有两个字:"无"和"反"。从这两个字中,可以产生无穷妙用。
一、无
在《道德经》中,"无"是个最为重要的概念,因为"道"就是"无","无"就是"道"。"无"和"道"同为宇宙的本原,所以这两个概念是一回事。正如《道德经》第四十章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第四十二章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为什么道就是无呢?
其实《道德经》开篇一句便已说明了此中玄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以用语言来说明的规律、事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它们都是具体的规律、事物。而"道"是恒常存在的规律、事物(常道、常名),它不可被言说,无法以语言描述。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
“有物混成……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本来"道"这个东西是无法用语言来指明的,但为了教化世人,老子只能借助语言,因此勉强给它取了两个名字,分别是"道"和"大"。它万物的终极规律,所以被老子称为"道";它是万物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是它生产的,所以被老子称为"大"。道不仅无名,而且无形。《道德经》第十四章如此描述道:”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
"道"这种东西,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到,摸也摸不着,虽然它确确实实存在着,但却没有形状,恍恍惚惚,惚惚恍恍,仿佛什么都没有一样,因为道无法用语言描述,没有具体的形状,因此老子才将"道"称为"无",意思是道中没有任何具体的东西。
道就是无,所以人效法道,也要"无为",这是《道德经》极为推崇的概念,老子认为,圣人治国就是"无为而治"。
二、反者道之动。
为什么道的运动规律是反呢?因为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是相反相成的。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美的东西之所以是美的,因为有丑作为对比;善的东西之所以是善的,因为有恶作为对比。刘亦菲美不美?当然很美了,但是假如所有的人都像刘亦菲一样,你还会觉得她美吗?那时候刘亦菲就是个相貌平凡的普通人了。
所以,一切对立相反的属性都是相互依存的。《道德经》第二章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一切现象都蕴含着它的对立面,所有事物都会向它的对立面转化。道的运动规律也是如此。道是没有形象的,却创生了一切有具体形象的事物,万事万物的生正是它们离开道的过程。万物运动发展,离道越来越远,但是"物极必反",远到了极点又会复归于道。这就是《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所说的"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因此老子认为,人,在做事时要多从反面考虑问题,相比只从正面考虑的人,这样取得的效果会大。比如《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中蕴含着祸,祸中也蕴含着福。如果只看到福,一味享福,最终必将大祸临头。
从这个"反"字中,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领悟:有的人领悟到功成名就时也要戒骄戒躁,谨慎小心,贫困潦倒时也要乐天知命,达观开朗,这是儒者;有的人领悟到要像水一样居于低下的地位上,养育万物却不争功,这是政治家;有的人领悟到要复归于本根,复归于婴儿,这是修道者;有的人领悟到水满则溢,月圆则的地位上,养育万物却不争功,这是政治家;有的人领悟到要复归于本根,复归于婴儿,这是修道者;有的人领悟到水满则溢,月圆则缺,物极必反,这是智者;有的人领悟到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想打击一个人,先要给他处,这是阴谋家;有的人领悟到用兵要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这是军事家;有的人领悟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这是教育家……
总之,《道德经》不过五千言的一篇短文,其中的道理可以概括为"无"与"反"两个字。然而从这两个字中,却可以产生无穷的妙用。反动主义诗歌学说,基于大法自然,无违天道,顺应人道。我,我们,在这个非常不可道的时代里,坚持不懈的去反动,道就可以道,并且,也必然披荆斩棘,通往大道,通往自由的光明之道!
与我同行,必为同道。
谢谢各位!
反动主义(诗学)宣言 (讨论稿)
——诗人已经病入膏肓!诗歌处于“在死”状态!
▣文/未满
一、诗歌永远在路上,反动,永无止歇!
上个世纪,韩东说,诗到语言为止,成就了所谓第三代诗人,《他们》在诗歌语言上的探索,打破了政治高压下的语言僵化,假、大、空的革命样板文艺及其言说方式,统统归于荒谬和荒唐!甚至带有进步和背叛意味的北岛等人,都在打倒之列。
其后不久,参与并见证了所谓第三代诗人诗歌运动的悍将杨春光,被官方和民间双重打压,他异常的用头颅砸向政治的铁墙,向世界宣告:诗到政治为止!他的《空房子主义》横空出世!让那些沉浸在语言中意淫的犬儒诗人目瞪口呆,无地自容,招至许多无端的非议,贬损,视他为怪兽。
之后,“下半身”和“垃圾派”相继出笼,给沉寂的中国诗歌带来了新鲜的,另类的景象,《突围》已经不可避免,沉渣也随机泛起,以至于诗歌江湖,竖子成名,英雄落寞。诗歌中国,一时间陷落在“下半身”和“垃圾派”的淫乱、作贱中狂欢!
再后来的“废话写作”,不余遗力的消解汉语的纯正和诗歌的道义,犹如茅坑里的苍蝇叫嚷着吸血的快感!武汉的什么书记,凭废话一堆,获得了鲁奖!这种被官方认可的写作,无异于精神毒品,让我们这个国度,陷落在无血性的奴才式的志得意满。如此这般,中国诗歌被涂抹、被污陷、被强奸,日久月深,居然有了许多奴才的快意和自得!
诗歌的道义和担当的话题点亮了古桃花源的夜空,热血和酒精生长出来的火苗成了这个世纪最初的诗性光芒!我,我们,从遥远的《诗经》里苏醒,从古老的《天问》里穿透迷蒙,岳阳楼上的“先忧后乐”几个字,让我们揣摸了好久,哀民生之多艰——谁?
是时候了——下半身已被招安,垃圾派归于沉寂,废话在语言之外求仙问道,反动才是投向死水的石块!
是时候了——诗歌到了反动的时候!不反动,不诗歌!踩着下半身,废话、垃圾的尸骨吹响反动的号角!
是时候了——诗歌必将担当起黑夜举灯的责任,我们点自己天灯,无所畏惧,永不怨尤!
是时候了——向全人类宣告:从死尸堆里爬起来的中国诗歌,将一扫阳瘘阴霾!正气必得张扬!
是时候了——诗到语言为止,到政治为止,已经归于灵堂!诗歌永远在路上,反动,永无止歇!
二、反动主义是一种免除了恐惧的写作
反动主义是一种自觉的写作,是一种免除了恐惧的写作........
反动主义是对人类各个活动领域(经济、政治、法律、教育、道德文学艺术等等)的反省和审视.......
反动主义是对当今自迷自虐者的当头棒喝.......
反动主义是古今中外无数以写作活动对抗各种邪恶,强权的延续…...
反动主义致力于遏制人性之恶,反动主义是对良知的呼唤......
反动主义向所有疲软、颓废、迷茫、病态的“诗”与“思”注射抗体.......
反动主义不懈地批判和构建,激活人的生机,元气........
三、反动主义者对世界的三种姿态
反动主义是鲨鱼和鲸鱼对大海展示出一种霸道而彪悍的存在,
是蜜蜂和蝴蝶对寒冬表现出一种自由和温暖的向往,
是珠穆朗玛峰的8848的豪迈对三山五岳的一览众山小的绝对高度。
四、什么是反动主义诗派?
反动主义诗派是指当下充满风险性的先锋诗歌写作。
诗人当反对派,犹如律师和检察官的抗辩一样,不但是良心所驱使,也是职责所在。
反动诗说以诗为突破,最终目标是引发文化艺术思潮,全文位的检讨检视个体生命的文化自觉,促进人的独立思想,催醒人的平等,自由、尊严意识。
五、反动主义原则
反别人、反自己人、反自己。以此为出发点,反一切既定的、现成的、主流的事物,包括政治上的、思想上的、道德上的、人性上的、文体上的、美学上的。不计成本、不计代价、不计得失、不计后果,完全把自身置于世界的对立面,反动主义永远把自身置于世界和时代的边缘,永远不谋求成为主流, 一旦自身成为了主流,反动主义便自觉地对自身进行反动,逃离主流的漩涡,继续反动。
五、反动主义口号
不反动,不诗歌!
诗歌到了反动的时候!
今天,你反了吗?
生命不息,反动不止!
反动,永无止歇!
反了就反了,没什么因为,也没什么所以!
踩着下半身,废话、垃圾的尸骨吹响反动的号角!
——(3,960)(修改整合版)
▲ 纲领 诗派理论纲领与阐释(引录版)
● 词源:“反者,道之动”。(《道德经》第40章)
● 运动四原则
★ 反对(相反相成)
★ 反蔽(去伪存真)
★ 反省(自知自照)
★ 返生(循环重生)
● 诗感四导向
★ 冲力(激荡涌摇)
★ 质朴(大巧若拙)
★ 厚重(重为轻根)
★ 无违(无违而无不为)
● 诗写三维度
★ 一级“诗反”:反弊
——反弹病弊。标志性、统领性
★ 二级“诗反”:反诗
——“非诗”为诗。标志性、拓展性
★ 三级“诗反”:反主流
——非主流为主。包容性、多元性
● 目标:以诗为突破,最终引发文化艺术思潮与全方位检讨检视个体生命的文化自觉,促进人的独立思想,催醒人的平等意识、自由意识与尊严意识。
▲ 阐释
“反”者,涵义丰富,源远流长。它出自老子《道德经》(下同)的第40章:“反者,道之动。”根据道家哲学,它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指合乎道之本质的运动。即:事物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运动和返本归根的循环往复运动。本文从这个视角出发,综合《道德经》的思想体系,认为“诗反主义”,对当前的先锋诗写,可以生发很多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 运动四原则
★ 反对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第2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42章)。
反对即反向对立和相反相成。的确,只有长,没有短;只有一,没有二、三的事物肯定是僵化的,腐朽的。因此在世界观和诗学上,我们崇尚多元并存,崇尚求同存异,反对任何单一向度的霸权。从这个启发,本文提炼一个关键词:反对。我们们认为:一个“反动主义”者,就是一个个性主义者,一个永远地反别人、反自己人、反自己的怀疑者、破格者、拓展者,促进事物的互相制衡(而非“彼可取而代”的打倒或压倒),推动事物更良性的发展运行。
★ 反蔽
“道常无名、朴。”(第32章)
道家崇尚返朴归真。老子认为朴和真是道的属性。“朴”,主要是质朴、敦朴、本真、本性之义,代表了老子所认同的理想社会状态与人格状态。为什么要返朴归真呢?因为社会不朴、不真,我们活得也不朴、不真;我们很多,甚至绝大多数诗人们写的更是不朴不真。我们被外在的和自身的一些迷障遮住、罩住、捂住了。所以,返朴归真的过程必然是去伪、去蔽与反伪、反蔽的过程。从这里得到的启发是:一个“反动主义”者,必然是一个勇于对社会揭伪戳谎的批评批判者。
★ 反省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第57章);“智慧出,有大伪”;“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第44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第46章);“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第33章)。
《道德经》一书中充满了对文明、对贪欲、对人自身的审视。这对一个“反动主义”者的启发就是:“真的猛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如果说,“反蔽”更多地是批判、对抗、撕破外力强加的虚假与遮蔽,反省,则是直面自身与生俱来或后天沾染的鄙陋和毒素。这个“自身”,就是我们置身其中的历史、文化、政治、社会、艺术、道德、人性……。还如鲁迅所说,我们不是治病的医生,但要引起疗救的注意。此外,这也是为时代“立此存照”,为后人留下时代的“诗史”。
★ 返生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第16章);“万物周行而不殆”(第25章)。
万物是根据矛盾双方的消长不断循环的。其实,古往今来的艺术现象也只是在母题和本质上的形态循环。下半身是创新吗?看看历代的艳情诗,其实下半身也不新鲜。垃圾派新鲜吗?《庄子》就开了写低审丑的先河,宋诗更有写低写丑写上厕所看蛆虫的。废话诗新鲜吗?上世纪30年代的废名、俞平伯们,就很废话,写得很好。所以万物和艺术都是如此,本质不变,形态循环。例如我们现在提倡微小说诗和微叙事诗,而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就是一首很好的微小说诗,陈师道的《示三子》就是一首很好的微叙事诗。上世纪80年代,新世纪前后,都可以找出不少相关的诗作。只不过,新世纪的下半身、垃圾派和废话诗势头很猛,一定程度上遮蔽和弱化了这一方向的诗写。我们在新的时代,也就是微时代,提出了微小说诗,微叙事诗,进行深入地探索和构建,并努力赋予其时代的特征和风貌,这就是主流转为非主流后的循环再生。
●诗感四导向
★ 冲力
“归根曰静”(第16章);“静为躁君”(第26章)。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第45章);“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第5章)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40章)
道家崇尚静。静被认为是道之本性。但事物又是运动不止的。完全不动的“静”,就是一潭死水。老子认为,天地像一个大风箱,不断运动,化生万物。所以从诗学上,也应有静和动的辨证统一。何谓“动”? “冲”者,“涌摇也”,为阴阳两气之激荡;这个“激荡”,就是“动”。我们将之引化为诗感上的“冲力”,即对读者有冲击力的动感。这个动感,强调的是“守静而动”“动”的一面。是以,“反动主义”的文本,要有直抵人心的冲击力、打击力甚至“杀伤力”。给人以震动、撼动、感动、骚动、激动、悸动……等等。如果说,废话诗是以语言为本体,主静;垃圾派则是以张力见长,主动。我们提出的“守静而动”,就是要吸收二派之所长,内里有静不露痕迹,外在有动动人神魄。
★ 质朴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绌 。(第45章)
道家讲大智若愚,大成若缺,大道至简……所以我们崇尚一种看似有缺陷的“简单”。去存在之蔽,亦去语言繁复之蔽。当然,“简单”其实并不“简单”。没有“大智”,就不会有“若愚”;没有“大道”,就不会有“至简”;没有“大巧“,也不会有“若拙”。质朴就是质感、具体、朴素。抽象的“道”,终归是“道可道,非常道”;所以,再深奥的道理、思想、情感,最好还是能化作可观可感的人、事、物。此外,在诗的语言和技艺上,我们认为也不要过多地玩“花架子”,应裁剪得体,自然简朴,不留斧凿之痕。
★ 厚重
“重为轻根”(第26章)。
如果说,“质朴”是“反动”诗的直观之“轻”,则文本蕴含的社会人生之重,是其文本之“根”。也即,“反动主义”的文本,提倡深层的启迪、批判,乃至历史文化的沉痛。古人有“长太息以掩面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其一)、“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已亥杂诗》第二百二十)……就是内蕴了深厚“痛感”的诗。它是诗人所有人生阅历与艺术阅历的综合体现。我们将这个“痛感”的“根”和“重”,定为“反动主义”诗学的最高诗感范畴。
★ 无违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37章)。
“无为”的观念,历代被批判的很多。其实道家的无为并非什么都不为,而是:遵循自然规律,不妄为。比如说,庄子有篇《养生主》,讲庖丁解牛。既然解牛,怎么是无为呢?问题是怎样解。按庖丁的解法,顺着牛的节骨,则既轻松,又不伤刀。反之,如果“有为”,对牛的结构不去把握,拿起刀乱砍一气,不但会把牛解得很难看,这把解牛的刀,也会很快地折损。同样,诗有为吗?如果诗刻意有为,它首先不成为自己,而被预设为某种工具,则会伤其诗性本质。这样,不但得不到读者和业内的认可,其中的积极意义反而会被滞碍。反之,诗首先成为诗,不刻意将其功利化、工具化,无为,无违——不违反诗学规律去为,则其中蕴含的深厚内涵,就会通过诗性的流淌自然溶入读者的意识。如果说,废话诗是无为而诗到诗为止,“反动”诗,则是无违而到诗且到一切其能到可到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诗到“反动”,似止而并不止,无违而无不为。
● 诗写三维度
★ 一级“诗反”:反弊
——反弹病弊。标志性、统领性
反弊是“诗反”四原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背景与诗学语境下的产物。当前中国社会,积弊日久,病象纷呈,正是大转型、大变革的风起云涌之时;先锋诗写领域,身体诗写、垃圾诗写、日常诗写和语言形式本位诗写先后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成绩,但同时,也呈现出泛滥之势,甚至一味沉溺其中,逃避残酷的社会生存,缺乏精神上的担当和艺术上的拓展。基于此,“反动主义”应时而生,反弹社会之病弊,强化国民的公民意识和担当意识,致力为中国诗歌提升精神、灌注热血,赋予新的气象和新的面貌。当然,另一方面,对主流诗写领域广泛存在的 不能面对真实之社会、人性、存在遮蔽写作,反弊者,也是反蔽,反对艺术上的伪、虚、繁,崇尚去伪存真、去蔽返真和返璞归真。
★ 二级“诗反”:反诗
——“非诗”为诗。标志性、拓展性
如果说,“反弊”主要是“诗反主义”在诗写角度上的标志与统领,那么,“反诗”,以“非诗”为诗的写作则是“诗反主义”诗写在形式上的标志与拓展。反诗者,打破诗人和读者对诗形成的成见、陈规、界限。多将大家通常认为“不是诗”的形式探索为诗,以小说、公文、新闻、广告、杂文、应用文、混文体、非文字介质……为诗,以跨界、行为为诗,全面拓展和深化诗的内涵与外延。
★ 三级“诗反”:反主流
——非主流为主。包容性、多元性
如果说,反弊和反诗是狭义的“诗反主义”,是可以作为诗派来打造的“诗反主义”,那么,反主流层面的“诗反主义”,则是广义的、多元的、包容性、精神思潮性的反动主义。一切探索的、创新的、循环重生的非主流诗和理论、取向等,我们都可以将之涵括进来。但一旦这些方向成熟泛滥,乃至主流化、经典化,“反动主义”者则应寻求其它非主流方向对这些主流与“经典”进行对立与冲击。
按:文章经吸纳各位同仁意见,数易其稿;其中“诗感”、“诗反”概念由老X(张XX)先生提出,并给予很多具有理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附《诗歌周刊》先后刊发各个版本和相关理论:
参考文献:
1、2015年1月4日,《诗歌周刊》142期《“诗反主义”诗学论纲》:
http://sgzk.org/sgzk/100/142/sp/2015/0104/7173.html
2、2015年8月6日,《诗歌周刊》173期《“诗反主义”诗学讨论稿之:http://sgzk.org/sgzk/150/173/sp/2015/0816/9225.html
3、2015年9月27日,《诗歌周刊》179期《“诗反主义”诗学理论纲领与阐释》:
http://sgzk.org/sgzk/150/179/sp/2015/0927/9719.html
4、相关论述:2016年1月18日,《诗歌周刊》182期。
未满,湖南人,创办民刊《中国诗人村》,倡导反动主义诗歌。
不要为做诗人写诗,诗人的名,一文不值。
拒绝诗意,非诗为诗。反动诗写,是一条新路子。反思,反诗,将给诗更多的可能。
在黑暗中点灯,这是诗写者的宿命。所谓"人类最后的良知",说的是诗人必怀耶稣之志,流自己的血,救赎苍生。一个牢骚满腹的人,有一肚子屁要放,却在意把裤子搞脏了。脱了裤子,又觉得不雅,有伤风化。那就憋死得了!不要做诗人。
现在的诗人太多,我一见着就呕吐。人都没做好,人都做不好,人都没得做,做什么诗人呢?
心怀善良,悲悯苍生,比做诗人重要。不要做诗人,不要跟我说,你是诗人。你不是,我也不是。我们都是胆小鬼,自私,又利已。
这是同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诗友的聊天记录。他害怕我的诗反。他说,不敢,会把自己写进监狱的。我本想告诉他:写诗,把自己写进监狱,是多么难得的光荣。
我忍了忍,没说下去。
毕竟,牢房里,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活着出来的。
——未满:《就在人间活,在人间闹腾》
给孩子讲故事
为了哄他们入睡
给大人讲故事
为了让他们醒来
诗人村
是个讲故事的地方
你带着故事来
听听各自的故事
如果没故事讲了
不妨制造几个事故
让后来的人
有故事讲——
关于你
也关于我
不止于事故
也不止于故事
《中国诗人村》第三期反动专刊
收稿邮箱:weim999@qq.com。
也可加未满微信号投稿。
《中国诗人村》公众平台
收稿邮箱:zgsrc@qq.com
(QQ邮箱,中国诗人村首字母)。
——更多佳作请点击顶部“中国诗人村”关注后查阅。
中国诗人村
道就是无,反者道之动
《中国诗人村》编委会 編輯
主编:未满
邮箱:zgsrc@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