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艺体不可并行?文艺和体育是提升人民生活状态,促进当今时代繁荣昌盛的切要方面。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馆长张重喜先生就是艺体并行的带头人物。张重喜先生不仅仅局限于北京体育大学的图书馆,张重喜先生在全国体院图书馆业务建设,以及体育图书情报学术理论建设上均体现出了巨大的奉献精神。
张重喜先生(又名张榮熹、熹梓等)。1961年11月1日于青海省西宁市出生的他,是河南省襄城县十里铺乡寺后李人。1980-1984,他在武汉大学求学,毕业后德才兼备的他被分配到北京体育大学工作。工作期间约50篇学术论文入选国内外学术会议或公开发表(如08北京奥运会科学大会);参编了10余种著作(如《奥林匹克百科全书》)并主编《体育信息概论》;参与了多项学校、省部级科研项目、课题。

北京体育大学始终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为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培养输送高素质新型体育人才。张重喜先生不仅是一名学者,更是一名教育者。教育者不一定是老师,也可以是在知识的岗位上做好份内的人。1986年至今,历任图书馆馆长助理、副馆长、馆长、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馆长;研究馆员(正高三级)。
1988年至今,社会兼职包括全国体育学院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信息分会委员、常委、副主任委员等。这些旁人并不在意的任职就是他的名号、他的身份、他的成绩。

除了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的身份,张重喜先生还是一名笔法苍劲的书法家。他师从杨再春先生,擅长行、草、隶书,曾任中国硬笔书法学会会员(A级),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书画协会顾问,五环书画摄影协会(北体大)主席等。
张重喜先生的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类展览,也多次获奖、入书、制作牌匾、作为学校礼品赠送囯内外友人。他的作品代表着一种精神面貌,一种无独有偶,自强不息的华夏风貌,不仅拎得上台面,更延续了两国间友好往来的体面与情面。

国人始终讲求术业有专攻的精神态度,鲜少有人以全能、多能的角度发展自身,张重喜先生是基于人的多元,在体育文化方面倾注气力,在书法精神方便施展魄力,在大方向中抓准小角度,并巧妙融会贯通,以文艺形式呈现其中的逻辑关系。
1993年至今,张重喜先生获得的书法奖项不计其数,他的作品流传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和中国的港澳台地区,张重喜书法价格每平尺3000元至4000元之间,但张重喜先生做了大量公益活动。主编《书道》、《中国书法选集(1978-1998)》等书籍,本人更是被授予「世界书画艺术名人」的荣誉称号。2020年,在北京体育大学刊发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览表中,张重喜先生以《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近现代文献整理与数字化保护研究》为题的项目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由此可见,在艺体并行的道路上,张重喜先生治学严谨,成就考究,高雅头衔之下,他富蕴儒雅随和的气质与严谨务实的做派。恰逢党的百年诞辰,北京体育大学召开了党史教育动员会。动员会上,作为图书馆馆长的张重喜先生要求在全馆营造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全体党员要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本职工作融合推进,真正做到以学增智、以学促干。党的百年伟业,始终要靠笔墨书写,靠字画传扬,张重喜先生作为艺体并行的先锋,其思想格局如同华夏大地一般广阔,其洋溢才华,也如同文明瑰宝一般华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