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蒙晋旅途随笔(2)
文/尕圆
随笔之三:
这里也是家
彬住他家陪同父母,我们住科技大街欧美路敕勒川国际大酒店——这里是十多年前由内蒙、山西煤老板开办的当地最高档酒店,说是“五星”,和兰州的五星级酒店相比档次要高。看这“欧美路”,就很高大上的感觉。在北方一个仅有35万人口的小县城,有如此五星级酒店真是难得。
记得十年前,女儿出嫁,按“八项规定”要求,我的家人未能来这里贺喜,便在这酒店装扮一间房,作为我在此地嫁女的“家”。这次来前,让彬订个快捷酒店就可以,彬还是订了这里,说这里也是家。酒店价格并不很贵,标准间三百多元,现在正值旅游季,住客不少。
三年疫情之后,经济不景气是明摆着的事实,楼市跌得政府使出浑身解术都难以稳住;鼓励消费政策接连出台,老百姓手中的钱都攥出了汗,就是不敢花。一家如一国,当家不易啊,为国者何其难也!
随笔之四:
美丽乡村
早餐由亲家陪同吃烧麦。在萨拉齐,烧麦就如同兰州的牛肉面,是当地人早餐的最爱。
这羊肉大葱烧麦,薄皮大馅,口感酥嫩,并不油腻,配以免费的砖茶,很有特色。亲家说,他和许多老人一样,时不时来这里坐坐,吃烧麦倒在其次,主要是想喝这免费的砖茶,更重要的是和老朋友见见面、聊聊天、叙叙旧。
早餐后去“大雁滩田园综合体”。这里属土右旗沟门镇,北依阴山山脉,南临黄河,是当地新打造的以采摘、赏花、农家生活体验为中心,集自然风景、文化遗迹、特色种养殖于一体的开放式生态观光景区。介绍广告显示,整个园区占地8000亩,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亲家知我喜欢看乡村,便直带到西湾村。两三年前,曾与亲家聊及退休后的计划,我说不想去人满为患、花钱买罪受、坑蒙拐骗防不胜防的著名景点;不去像用一个模子钢筋水泥浇筑出来的大城市。只想自由行,去看看每年评选出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走两里乡间地头路,吃一碗村人家常饭,喝一壶村酿老烧酒,交一个村里新朋友,拍一张村景特色照,写一篇村人村事文。我称之谓“六个一乡村行”。
这次出行前作功课,了解到全国2022、2023年分别评得255个、256个“美丽乡村”。在这两年的名单中,并无土右旗西湾村。但在“包头文明网”上,却有长文《留连忘返!打卡“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西湾村》(2023年9月22日)的文章,介绍西湾村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这种事在媒体数不胜数,如几A级景区、几星级酒店等等,以何为标准、谁说了算都难究竟,真假难辩。在我的心目中,北方的乡村在这个季节都是美丽的,只当它属省级“美丽乡村”吧。两三百米长的直线街道,两旁建筑并无地方特色。从牌匾上看,有茶楼、绣楼、戏楼、粗茶布艺、电子商务、老酒坊、特色美食、农家乐、主题民宿等等。大概因为是大清早,除店门口闲聊的当地人外,未见游客,大部分门面也未营业。现场走过一趟,再读“包头文明网”长文,佩服文人笔下、媒体宣传之功夫。
村外是农产品种植示范区,大面积种植玉米,园内梨李桃杏枣等多种蔬果正值采摘期,很是诱人。资料记载,清朝咸丰年间,这里水域资源丰富,数千亩大海子周围芦苇浩荡,百草丛生,水清鱼肥。每年秋冬季节,大雁南迁时,成群结队在此地栖息觅食,故名“大雁滩”。清康熙帝曾驻跸土默特右境,吟作《塞外初冬》一诗:“阴山南去雁行多,渺渺沙原六御过。报是初冬新律改,依然霜晓气暄和”。有蒙古大营,属游客食宿处,极少游客。想起在金城兰州也有雁滩地名,应该和这里有过同样迁雁栖息的盛况吧,但现在大雁南迁季,偶能见到几只,就成了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