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蒙晋旅途随笔(3)
文/尕圆
随笔之五:
美岱召
萨拉齐著名的景点要数美岱召。“美岱召”?这名字好是奇怪。召,在藏蒙文化中是寺院的意思。据史料记载,美岱召始建于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土默特蒙古部主阿拉坦汗受封顺义王,在土默川上始建城寺,取名灵觉寺(后改寿灵寺),朝廷赐名福化城。1603年,出生在土默特的第四世达赖喇嘛丹嘉措入藏坐床,当年只有15岁的他,愿将释迦牟尼创立的大教献给生于斯、养于斯的家乡父老,便派只有12岁的麦达里活佛往蒙古,坐床青城大召,主持蒙古地区的传教事宜。麦达里长驻这里,人们便把这里称为“麦达里召”(美岱召)。

这里曾是大明金国“都城”,也是阿拉坦汗和三娘子的“皇城”,又是喇嘛教传入蒙古时期重要的弘法中心、藏传佛教圣地。因此,它是集寺庙、王府、城池为一体的“城寺结合,人佛共居”建筑,既仿中原汉式,又融蒙藏特色,风格独特。革命战争时期,乌兰夫、王若飞等革命家都以美岱召为掩护,在这里开展工作,城池内还存有乌兰夫革命斗争遗址,是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里依山傍水,景色宜人。远处,阴山山脉蜿蜒起伏,宛如一条巨龙盘踞在大地上。仰望城池后黛青色的阴山,半山腰上有高高耸立的醒目白塔,白塔里祭有阿拉坦汗的骨灰。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山脚下,有几座洁白的蒙古包,那是牧民的家。时间已近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草甸上,敕勒川披上一层金纱。阴山下的敕勒川,是大自然的杰作,而美岱召则是心灵的净土。这里算是草原边缘,见不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但这种意境早在我的心中激荡,让人陶醉,让人向往。
随笔之六:
雨中黄花沟
黄花沟风景区位于内蒙中部辉腾锡勒草原腹地,是距离首都北京最近的大草原,典型的高山草原地形,和甘南、川西草原完全不同。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以盛夏绚烂的黄花而闻名。


今日中雨下个不停,除了能见到高大的风力发电桩外,草原的真容都隐藏在雨帘中。中午时分,一位当地小伙子看到我们停车犹豫,上前递上一张名片,为自己的蒙古包招揽生意。接过名片一看,姓郝,和亲家同姓。亲家自是欢喜,“八百年前是一家”啊,便觉得有些缘分,去了他那里。
郝姓小伙的招待点距景区入口较远,地势较高,所能看到的风景更为广阔。依坡而建有百余个蒙古包,我们选了一个住进去。点了烤羊腿及几样小菜,大雨中坐炕上与亲家对饮,也是一乐——乐在大雨中来草原,乐在这自小睡惯了大炕,乐在一家人闲聊,乐在有酒助兴。直到下午四五点,雨停,开车无目的的向草原深处行进——这样的旅行,反而比计划好了路线直奔目的地更好。雨天阴沉,能见到的马匹极少,草原那蓝天白云、广袤粗犷、骏马飞驰、牛羊遍地的景象无缘得见。但这空旷无垠,给人更多的遐思。原想在这里住一晚上,看触手可及的星空闪烁,现在也只能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