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为心声,书为心画
——品读于兴先生的文学书法艺术
(于兴老师)
【人物档案】于兴:于兴,字来喜,号泉峪散人,别号大隐,作家、书画家、艺术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大家查》终身会员。曾任河北省多家文化艺术类社团组织副会长、副主席、副院长等社会职务。
作为中国艺术瑰宝,书法向来是文人挚爱。书法家们在笔墨挥洒间将一种难得的心境展现。通过不同的书法作品,我们可以捕捉到或洒脱或灵动的生动气息。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书法恐怕是最讲求品性和气质的一种艺术了。于兴先生不是一位善于鼓吵或游走水面的人,他坚毅、挚着、进取、颇富才华。他临池苦练,沉溺墨香,远离喧哗,苦苦探求书法艺术真谛的艺术态度,成就了他朴拙清逸,浑厚圆润的书法品性。
于兴系明代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于谦的第21世孙,自幼习书,5岁开始临帖,书承柳公权、颜真卿、赵孟頫、王羲之、黄庭坚、孙过庭、董其昌等,融会多家书体,自成面目。其楷书法度严正,结体大气,笔力遒劲,具有肃静、庄严的庙堂之气;行书、草书结字简约,线条流畅,章法疏朗秀逸,雅俗共赏,书卷之气显见;隶书以汉马王堆帛书形体为基础,兼收众多篆、隶、魏碑、楷书等结字和笔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个人隶书风格,其结字、运笔俏丽,高古拙朴,典雅俊丽,安静、舒服,简帛、金石古韵浓郁,禅意、趣味浓厚。
于兴被誉为“不知疲倦的人”他对艺术的挚爱、执着,他的勤奋和刻苦令人叹服。他自幼习书,5岁开始临帖,六十余年如一日课帖不辍,先后临习过数十家历代各种书体的名碑名帖。他从柳公权《玄秘塔》入门,曾痴迷赵孟𫖯、黄庭坚,分别用十年时间临习其存世碑帖。3年大疫,人们都抱怨疫情的损失,但于兴却迎来了3个丰收年。他抓住“静默”的清静,3年中创作了一部5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临习了十多家篆隶碑帖,创作了毛主席诗词75首,于谦诗100首,古诗文60首(篇),于兴自书诗60首4套备展书法作品。在“于兴工作室”随便可以拿出几十个长则30余米,短则五六米、十多米的书法长卷或手卷作品。
于兴说,书法艺术是结构造型艺术、线条艺术和情感艺术,是禅学,是玄学,是美学,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言为心声,书为心画”通过书法这种艺术形式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将生活中的苦辣酸甜通过书法表现了出来。于兴以独树一帜的隶书书体创作的《金刚经》《素书》《冰鉴》《笠翁对韵》等10多个长卷和手卷作品,都是案头把玩的雅品和书画收藏珍品,其中还有书法大家题跋,更加提升了书法作品的鉴赏和收藏价值。
对于书法艺术来说,用笔和结字始终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技巧,同时也是个人风格得以确立和展现的基础。其实书法是一门自我情感的表现,并具有生命特征的艺术。于兴先生楷书出自柳公权、赵孟𫖯、黄庭坚,行书出自“二王”,隶书出自马王堆帛书,但而又破其成规,师古而又不泥于古人,融会多家书体,渐显个性,自成一体。其楷书集多家于一体,结字秀美洒脱,用笔刚柔相济,章法豪放大气;草书结构简约,一字之中笔画牵引相连,但字字之间彼此独立,章法取直纵势,给人一种狂放不羁但又收敛有度的感觉;行书简易流畅,点画之间游丝引带,笔锋使转遒劲明快,活泼自然,好像行云流水一般,展现出婉转柔媚,淡雅秀逸的风格。成就一个书法家的根本因素在于笔墨,而笔墨的灵魂是书法家的精神修养和知识素养。
多年来,于兴先生专注于秦汉简帛和汉马王堆帛书,临习了汉马王堆帛书和汉简牍等大量古迹及《张迁碑》、《西狭颂碑》、《好大王碑》《泰山经石峪金刚金》、石鼓文等多种篆隶名石名刻。探索、研习、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隶书风格。著名书法家熊基权谈及于兴隶书时说道:秦汉简牍帛书源自春秋时期多种古籍抄本,笔姿形态奇异,结体变化多端,史料价值颇丰,是我中华之瑰宝。继承和弘扬其书法艺术是我书家之重任。然上世纪书法中兴之初,书界有一观点认为简书只可取意不可取法,简书凋零。于兴逆势而上,继承出新,独树一帜,难能可贵。

于兴先生深知,中国书法艺术“笔墨”的实质其实就是书法家的人格品性,所以平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钟爱,恰巧成就了他书法作品中含蕴古风又风骨自见的个性风格。而且这一个性使他的作品呈现出拙中见智,于沉稳中求灵动,在圆润里显灵性的特质。品读于兴先生的书法作品,我们能从其清逸洒脱的笔墨里体味到传统文人情怀里最让人回味的古朴脱俗之气,而且品之逾久,韵味便愈加十足。
于兴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纪实文学等作品500多万字,出版有《根脉》《年轮》《火凤凰》《欲祸》《阿尔卑斯山之恋》等10多部文学著作。为“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创造人” 出版有《信仰的力量》《兵贵调遣》等企业文化专著。河北省作家协会曾为其举办“于兴文学作品讨论会”,其所有著作全部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于兴”被收入《中国作协会员大辞典》。
于兴长期从事新闻和文秘工作,除文学、书法卓有成就外,对新闻、公文写作,企业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摄影等都有一定造诣。
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以于兴先生在文学书法艺术道路上的虔诚和追求,他的艺术之路必将越来越宽广。
文字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杨林 实习生:崔旭杰
图片来源:于兴文学艺术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