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乐,尽在读书
文/李志辉
(原创 李志辉 乡土文学白杨礼赞
2024年09月28日 00:00 河南)
刘志敏老师导读:(读书的好处和意义)读书,作为人类获取知识和智慧的重要途径,其好处和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读书能够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人的素质和修养。它不仅是学习和充实自己的过程,也是体味文化和回顾历史的方式。通过阅读,人们可以与前人进行心灵的交流,感悟自我灵魂。其次,读书对于个人的精神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可以让人滤除浮躁,归于宁静和淡泊,使生命超然物外。读书还能使人变得懂事、文明,甚至使人类走出蛮荒,拥有自己的历史。此外,读书对于提高个人的写作水平、记忆力、思维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等方面都有显著效果。它还能平静内心,减轻压力,增加日常词汇,并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给予你回报。总的来说,读书能够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丰富人生体验,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我一直认为,人生之乐,尽在读书。因此,我在阅读的小小世界里修篱种菊,渴望遇见心中的南山。
我曾经是一名文艺青年,爱好文学、喜欢读书,多年来尽管工作繁忙,但依然热爱文学,向往诗与远方。我坚持每天都读书看报,每每遇见好文章,拍案惊奇之余,也会向同事们分享。可以说,阅读与文学已融入我的灵魂,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阅读,如汩汩流动的溪水,润泽着干涸甚至枯竭的思想;阅读,又如一缕清风,拂去心灵的尘埃,眼中的世界愈发澄明;阅读,是写作者灵感的源泉,随时会感受到敏感的心弦被拨动的惊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盏孤灯下,整个人潜入书的海洋,仿佛有一道门顷刻间把自己和整个世界隔开,外界的喧嚣戛然而止,尽情在深不见底的深海中自由游弋。那个世界如此辽阔深邃,一片片未涉足过的领域深藏着思想的瑰宝,灵魂的荒漠如降甘霖。对未知的探索充满了挑战和惊喜,探索者似乎忘了时间的存在,注意力不再散乱,精神不再内耗,心灵抵达到宁静的远方,获得深沉而持久的愉悦,于是,日子因为有了阅读而活色生香,人生因为有了书籍的陪伴而倍感丰盈。
我有幸拜读过中国著名作家乔叶的《让自己有光》等作品,从朴素、真挚的文字中感悟到生活的诗情画意;用心品味过中国著名作家王雄的《〈红楼梦》写作之美》,从新颖的观点、灵动的语言中感悟到写作的妙趣横生;真情领略过中国著名作家杨志学的《在祖国大地上浪漫地行走》,从清新、自然、生动的诗词中感悟到祖国大地的绚烂多姿;还有幸拜读过洛阳的文学大家赵克红、陈胜展、寇兴耀、李少咏等老师的作品,以及本县作家冯清利、常顺卿、赵宏欣、马正文等老师的作品,他们的文笔细腻灵动、清新隽永、新颖别致,我都是每篇必读、每文定品,反复咀嚼,受益多多。
“脚步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可以。”阅读,引领着我不仅欣赏了南国的烟雨霏霏、柳绿桃红,也让我领略了北国的冰封雪飘、长河落日。高山之巅,大河之源,星空之上,跟着文字的足迹,我看到了山川锦绣、江海壮阔、星河璀璨、宇宙浩瀚,丰富多彩的世界如巨幅画卷在心中徐徐铺展开来,自我的渺小感油然而生,我不过沧海之一粟,天地一蜉蝣,无异于我遇到过的花鸟虫草,于是心甘情愿向这个世界俯首称臣,心怀谦卑,瞻仰万物。然而,它亦让我懂得不能妄自菲薄,万事万物皆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存在。我走过别人不曾走过的路,但也有我无法抵达的高山。在自己的国度里不急不躁,悠哉悠哉,接纳自我,完善自我。
乔治·马丁说:“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徜徉在古今中外故事的葳蕤丛林中,与布恩迪亚家族共度的时光里,我看到了永恒的孤独对人类的异化和吞噬;在和哈珀·李的对话中,我感受到了公正、善良、正直要想突破阶层的限制,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和牺牲,然而人性的光辉总是闪现在最艰难的时候;在读着一本关于东北林区生活作品的时候,我看到了那些在林海深处的鄂温克人艰难的生活,平和的心,对自然的呵护,对神秘力量的信仰,把我带入了一个隐秘、温暖、神奇的世界一角。那些我未曾到过的远方,未曾触及过的人性隐秘角落,在伟大作家们的笔下缓缓浮出水面,于是,理解、宽容、悲悯在心底悄悄萌芽。放过别人,更放过自己,和这个世界握手言和才是内心最大的平和。
“我不停地看书,看文学历史。我不停地走,看山川大地。尽管这些书,这些路,可能与我的未来无关,但是他们教会了我思考。”莫言说。读过的书,悄悄躲藏在一个人的言行中,凸显在气质里,深埋在灵魂深处。在某个心乱如麻的瞬间,它如一颗定心丸,让人心平气和;在某个绝望的时刻,它会挺身而出,助人走出痛苦的泥淖;也会在某个迷茫的阶段,让人拨开云雾,觅到归路,背起行囊笃定前行。踏着前人智慧的脚印,攀上一座座先贤思想的高峰,会获得在艰难中披荆斩棘的勇气,在坎坷中砥砺前行的力量,在摔倒时重新站起的信心。
在阅读相伴的晨昏里,那些或深刻,或质朴,或诗意,或隽永的文字汇聚成潺潺溪流,缓缓流过心底每一块杂草丛生的地方,时钟仿佛停止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运动,内心洒满了阳光。阅读,给了我一片心中的桃花源。
如果把人生喻为四季,那么中年就是秋天,天真烂漫的少年已成回忆,热情奔放的青春也已褪去。已过不惑,已知天命,鬓已秋的中年,已领悟,已明白,已冷静,已稳重,胸怀犹如大海。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荣辱与穷通,都风轻云淡,水流自然。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闲情,有“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逸致,宁静、安详、超然。挺好。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的这首《秋词》写得真好。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宜阳县第二人民医院)
作者简介:李志辉,笔名龚讯,网名舆论关注、心中有你,生于70年代末,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樊村镇人;90年代至今,在国内广播电视台、报刊、杂志及网络等媒体上,发表新闻、文学作品百余万字,并屡次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