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天竺涤尘
徐志赓(浙江东阳)
昨夜下了场雨。我想今天周日就不必出游了吧。可一早杜老师发来短信,问今天是否去天竺走一遭?
与妻子一商量,纵然天气不佳,也不能爽约。于是回复说:去!
我们要去的天竺实际上是上天竺法喜寺的简称。天竺分上中下,依次建有法喜寺、法净寺、法镜寺三座禅院。三禅院依山就势傍在香火鼎盛的灵隐寺边上的天竺山中,也许正因为灵隐寺过于鼎盛的香火,于我们来说,直上天竺是最好的选择。
天竺三寺我经过多次,但一次也没进去过。车行去梅家坞、未来世界,往返擦过寺院;有一次与妻子从九溪那边上的十里琅珰岭,下来正好经过上中下天竺,至灵隐公交中心站乘车打道回府。
我们坐82路公交车至曲院风荷,再在那里打的,到梅灵隧道北口处下来,杜老师他们已等候多时了。
一行人匆匆进了法喜寺山门。过天王殿,是放生池,池里植了荷、莲,放生着鱼、龟,池边的树斜斜翠荫遮了几个角,从容撑出了一大片天地。池上架着一座小拱桥,把池子隔成两处方塘,一边厢塑着龙女,一边厢是善财童子,脚踩莲叶,这有别于其他寺庙的格局。向后一进是圆通殿,供奉着观音菩萨,从门楣上悬着“慈航普渡”的匾额,顿令浮华的心静却了下来。南海竹林的梵音,杨柳枝头的甘露,在这香烟缭绕中化作了慈悲。谁人能解得这慈悲两字?只有在静步行过圆通殿后方有悟得。再后一进拾阶到了大雄宝殿,这是每一座寺庙的核心。三生立定,一世轮回。只以叩拜的虔诚与仰望的敬意,在这一俯一仰间明白人生起伏,无非也就是抬头青天低头身影而已。大雄宝殿的五百罗汉最是熟稔不过的,层层叠叠塑立在两壁之上,或立或坐,或驾灵兽,或御祥禽,或三两交论,或扶持涉波,惟妙惟肖,精彩绝伦。
从大雄宝殿出来,正是膳堂开斋之时,素食,蔬果之烹,如食甘怡。这一顿斋,也是这一次行来的诱惑,浅浅一碟也能满足一下肠胃,且食欲难得之好。
只有一条天竺路直通下去,夹山两边山屏翠蟑之中,路边的溪流一直流水潺潺。“鸟鸣山更幽,水流林越静”。春来的季节加上昨夜的雨,山色如冲洗了般地鲜碧。溪水也似洋溢了不少的欢快,不知名的树茂盛地生长着,间或开出不知名的花朵来,糅杂在花间的鸟鸣声中,透过纯净的空气入耳入眼,整个人的身心便觉被洗涤过一回,有一种说不出的轻快。行走着的山径曲曲折折也不觉得漫长了。
过了山门,一望灵隐寺已出现在山色之中,影影绰绰。回望中天竺的黄墙黛瓦还露出一角。朝山上看去,我只知身在白云处,不知山几程。寺庙的一切我都是熟悉的,一生不知游历过多少所寺院庙观,但在这样的清静日子里我们偕同杜老师夫妇到天竺走走,把世间的烦恼抛却脑后,把心中积压的郁闷来这里寄放,真可谓得其所哉!
天竺行走,信步来去,释放心底对于世俗的阴霾,在这风雨之后的日子,来得更是坦然 ,归去也是淡然。佛在心中,无非是清静。专注于自身的纯净,而得到心中的宁静。为善后的悦与宽恕后的得,在这个季节里更来得自然。


作者简介
徐志赓,生于1947年,1966年高中毕业于浙江金华二中。1978至1982在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教育系学习,任班长。毕业后在东阳教师进修学校、东阳县委宣传部、市属高中、东阳市政协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