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爹的老物件
作者:爨杰
(原创 灵秀之家 灵秀师苑风
2024年09月30日 00:00 河南)
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俺爹1936年8月生人,机缘巧合的是,今年89岁大寿在“十一国庆”这天,与祖国同庆生日。俺爹平时由哥嫂精心照顾,身体状况良好,生活能自理,看上去面容红润、腰板挺拔,寿眉银发,精神抖擞,气色十足。老人家无病无疾、晚年幸福,也给我们这一大家子儿女和子孙带来弥足的福分。
俺爹是1955年3月应征入伍,参加了抗美援朝志愿军,在辽宁省安东(今丹东市)当兵了三年通信兵,从事胜战后中朝边境通信设施、线路的维护任务,1958年退伍复员返乡务农。1960年春季前后,被义马矿务局招录为宜洛煤矿工人,先后在宜洛矿、新安矿、建井四处工作近三十年,八级机修工,1986年9月退休返乡务农。曾获在党50年、抗美援朝胜利70年奖章。
在俺爹晚年幸福生活中,有几样颇具年代感的老物件“一个绿色铁皮工具箱、一个红色床头柜、一张实木单人床”。正是这几个“老物件”不可所缺的陪伴,支撑着老人家一日规律起居,守护着健康、带来舒适富足。更见证了老一辈工人先锋队勤劳朴实、平凡伟大的奋斗历程。先说说铁皮工具箱。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这些“老物件”是在俺爹的工人宿舍里,铁皮工具箱就摆在床下。那个年代煤矿工人井下作业环境十分艰苦,在上班前,机修工人从绿色铁箱子里,拿出自己的工具包,扳手、螺丝刀、钳子、锤子等常用工具,准备齐全,检查完好无损。在下井前,必须佩戴好安全帽、矿灯、自救器等防护装备。在昏暗的环境中,井下故障排查,设备拆卸,零件维修或更换,还要进行瓦斯检测,确保安全。由于长期使用扳手,拆卸和安装设备时形成肌肉记忆,俺爹右手食指中指肌腱弯曲,至今都伸不直。还有一次,在进行设备维修时,板子脱手后伤到两颗门牙,致使晚年牙齿不敢吃硬。现在这个绿色铁箱子里虽然没有了常用工具,却装满了老一辈煤矿“工匠”曾经的辉煌和记忆。
说起红色床头柜,这可是俺爹的平时写字看书、保存各种证件的“百宝箱”。床头柜上面有个抽屉,下面是能上锁的独门柜。抽屉里放有《毛主席语录》《毛泽东文选》(一至五卷),方便老人家会随时拿出来学习、阅读,坐在床边写写字、练练笔,也算是精神上有个依托。柜子里装着各种证书和老照片,当年俺爹《应征入伍通知命令》内容是由右往左竖着念,上面还有1955年时任县长的签字,入伍期间教导队培训证,退伍证、工作证和当兵时黑白照片、全家福照片。证书有我们5个兄弟姐妹们的学生时代毕业证、土地使用、户口本等。或许是血脉基因继承的缘故,1994年冬季那年,我应征入伍,参军到了东北,后来在部队考上军校,转业到地方参加工作,离开家一晃过去30年,我当兵期间寄往家里的几十封书信,也被俺爹整齐的收存在床头柜里。逢年过节部队忙,我回不来时,他就大声读给曾在世的老娘听,说最多的就是“娃子来信挺好的”。如今有了智能手机,微信视频,书信就成了历史记忆,而这个床头柜里装满了俺爹的“家国情怀”。
再说说本色松木床。1991年俺爹退休返乡,这张单人床缺没退休,保障俺爹良好睡眠质量方面,起了大作用。2019年年底,村里整体搬迁,大哥大嫂住上新楼房,搬家时尊重老人家想法,这几样“老物件”一件都没舍得扔,这张红松木材质、木纹本色的单人床至今好用。按俺爹的说法,就是睡一辈子硬板床,习惯了,睡得踏实,对这老物件也有感情;换了翻到耽搁事,新房里的席梦思床反倒是“睡不好、不踏实”。一代人有一代人对事物不同认识,也有着不同生活习惯,一个时代有不同的特殊历史条件,正是每一位普通党员对勤劳质朴、艰苦奋斗、大道至简的秉持传承,触动我们倍加珍惜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来之不易,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作者简介:爨杰,河南宜阳人,曾部队服役,少校军衔转业,现某省直机关工作。爱好摄影、写作、运动,近年来刊发作品3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