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史的新发现
——黄帝之玺背双飞虎头(金刚石)
王德埙
黄帝之玺规格:高16公分,正方形边长16公分;重10.35公斤。
莫氏硬度计:10度。
黄帝作为五帝之首,中华民族的始祖,其庞然大物的金刚石黄帝之玺灿烂辉煌,背双飞虎头威风凛凛,实系我大中华历史之荣耀!
一、黄帝之玺形制介绍

《清华大学学报》发表李锐论文《上古史新研——试论两周古史系统的四阶段变化》中云:“周人的古史系统有三次建构,周人逐步将祖先的时代提前,最终以黄帝为祖。”


王德埙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距今12510年。这个数据还需要采用其他检测仪器检测复核之后才能最终认定。为上古最大的金刚石雕刻艺术品,也是全世界最早的帝王印玺制品。
飞虎在中国古老的传说里,有一只长着翅膀的老虎,也就是既能上天也能入地,在天上也行在地上也可以,神话中的虎神,一般都用如虎添翼。

王德埙采用莫氏硬度计检测:10度(爆表)。

沈阳市和平鸽艺术馆藏品,40年代采于东北某地。
俯视图:

巨钻石黄帝之玺的发现,犹如黄帝本人重返人间。
黄帝之玺

今天黄帝客观存在的实物证据在沈阳市和平鸽艺术馆发现了。
和“玺”是古今字关系。证讫。
寻找黄帝先从7000多年前良渚文明时期的一块玉铭的解读发其端。
二、黄帝研究回顾:论证黄帝距今一万多年
凤凰网等多网转载。
2019/01/29 17:17梦想是成为亿万富翁。 来自北京
2019年1月26日,厦门寒江雪博物馆举行了以“上古文明”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宫长为(李学勤博士后)与会作指导。会议特别安排了贵州民族大学王德埙教授30分钟的发言时间,宣读了他关于三星堆文字和良渚文明文字的研究成果。证明黄帝距今一万多年,全场掌声雷动。会议主持人誉之为“精彩的演讲”;上海社科院许明教授发言热情赞扬这个2019年的文化大事件,是一项上古文明研究中的重大突破。
2019年03月10日

上海思想界主编许明:主编絮言:本期隆重推出:震惊世界的太古文物和文字的大发现:一文。这是贵州民族大学王德埙研究员对厦门寒江雪博物馆院所藏一块良渚文化玉碑碑文的破译。我想特别指出,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破译成篇的良渚文字,并阐明了它的含意。译文表明:良诸前五千年是黄帝时代,中华文明起源被前推到距今一万年前。,,,,藏者,译者功德无量,定会被历史铭记。

一万两千多年前青铜黄帝立像在贵州的发现:贵州省晓风残月艺术馆(今日头条),证明《上海思想界》发表的研究成果靠得住。
今天,黄帝之钻石巨玺在沈阳市发现,相当于黄帝本人重返人间。
三、黄帝是人还是神?
一派学者认为黄帝是神。中国神话学家袁珂认为黄帝是神话传说的人物。他起于雷电,是雷神,进而为中央天帝。黄帝战炎帝,战蚩尤,都是利用许多凶猛的动物和神功魔法。
另一派学者认为黄帝是确实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曲辰先生即持此见。《史记·黄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黄帝之玺的发现,证实了黄帝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是一统中华的伟大帝王。
四、黄帝之玺的学术价值
《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又云:“故黄帝为有熊。”《史记》集解引谯周曰:“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班固《白虎通义·号章篇》也说:“黄帝有天下,号曰有熊。”
黄帝所在的东北地区熊为吉祥物。
因此,判断这个庞然大物金刚石帝玺是黄帝作为有熊国天子的国宝。
过去,黄帝只能出于神话传说。现在,黄帝作为历史人物可以肯定。
结论:中国历史有一万二千五百多年。
五、古人类基因研究与黄帝文明研究的关系
基因检测证明红山文化为黄帝部族②,这与王德埙关于黄帝的研究结论相吻合
日前,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崔银秋教授科研团队在古人类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并于6月1日在科技期刊上发表了题为《,11, 2700 ,2020),该研究是首次对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松辽流域的近6000年时间跨度下连续的古代人群进行全基因组高精度测定和分析,并从遗传学、考古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等多学科视角,探讨了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以来中国北方地区的人群互动,为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提供重要证据,引发国内外同行的热切关注。
红山文化很早以前就被考古界认定与黄帝部族有关,《史记·五帝本纪》记录了黄帝(红山文化)统一华夏的过程中,与炎帝部落联盟(仰韶文化)在阪泉进行的一次战争。阪泉之战对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有重要意义。无论阪泉究竟是哪里,都处于河北西北的山间盆地中,都是北方黄帝红山部族南下统一华夏的必经之路。这些中国古代文献上的记载,和本次现代科技基因检测结果,显然是相符的。
王德埙解读良渚文献证明了黄帝距今有一万两千多年历史,而本次研究认为:“本研究的55个古代样本取自19个考古遗址(7500-1700 BP),涵盖整个松辽流域和黄河流域。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北方不同区域的古代人群有明显的遗传差异,并且区域间、以及区域内部人群间存在持续的基因混合和替换。黑龙江流域的人群自7,500年以来始终保持极高的基因连续性,并且这种基因成分可能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出现在中国北方古代人群中。”
这跟王德埙的研究结论是吻合的:“这种基因成分可能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出现在中国北方古代人群中。”
注:
①微信长春李鑫 《大话红山》《基因检测结果证明红山文化确是黄帝部族》
作者介绍
王德埙: 1950-汉族,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