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潮
文/刘宁蒗
下午本要外出,一场突来的大暴雨在窗外肆意浇灌,我困在室内翻书、抄贴,听歌,杂念冗生,心潮翻涌,恰读到苏轼的一首“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
简单几句话,写尽生活里多少折腾。
从前两句,似乎在表达这个折腾的起源:外因和内驱。“庐山烟雨浙江潮”,是齐名的风景胜地,人皆向往,一睹风采。据说,《水浒传》里鲁智深,就是深夜里听到钱塘江潮信,心里顿悟,留下一偈: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于是,他的业力和迷阻,像被汹涌的钱塘潮席卷而去,知道了自己是谁,明白了人生的根本,悟道而圆满。所以,这个风景胜地,也可能象征我们内心的高地,早年间的旅游文案用“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来怂恿招唤,屡见效果。诗和远方,可能是在大理的洱海、西藏的布达拉宫,可能是欧州的北极光,甚至可能是要登陆月球约会嫦娥。无论如此,外地的目的地代表着我们的心之所向。
再说回到内驱,一个“恨”字,用得精准,“此恨绵绵无绝期”,恨,在这里是情感的倍增,就像爱的平方。“未得”之恨,轻则使人身心浮躁,重则寝食难安,蠢蠢欲动。只有这种劲头,才会突破各种阻挠,凭借着千般“恨不消”,我们急吼吼地投入(关系或事物),兴冲冲地追赶,要把心念念的目标物收入囊中。就像有人为了远行会祼辞,或者像50多岁的苏阿姨靠自驾车逃离婚姻。这些更毅然绝决地奔赴,缘于现实的耐受阈值已经爆表了。远方的微光,也足以让他们从黑暗里迅速启程,完成一次投奔和自救。
当然,绝大多数并不是被生活煎熬到这般“触底反弹”,而更可能是出于一种生命的警觉,主动跳出温水区。譬如现在常说的“中年叛逆”。这是人在继青春期之后的又一个巨大的激荡转变周期。这个阶段集多个社会角色于一身,不得不面临各种现实的折腾。事业上可能面对的转岗转业转型创业,生活里各种换房迁居生娃等,还有关系上的各种折腾,交友失恋分手复合等。
面对这些大大小小的折腾,我想,是需要一个信念去支撑的。
在信念之先,是每个人,本来都有一种活法,且希望活明白。但这个活法似乎又不可言说,也很难相互参照,只能靠自己一点点地锊出来,当它完整地呈现在内心时,就像有了一个模子,可以浇铸出信念,并成为我们生活里承底和托举的力量。即使,这个信念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来到和显化,像鲁智深的临终偈语,此前整个的生活存在,也都有了服务或作用于它的巨大价值。
所以,大大小小的折腾,都在“生成信念”的路上做功课。
唐僧取经,经书无它,就是师徒十万八千里的历险。人在途中的各种折腾体验,就是天书的一笔一划,一字一句。芸芸众生,在“恨不消”的底层,是带着探索自我和存在价值的终极命题,去往各自的取经路上。
再说第三句,“到得还来别无事”,应该是已完成观潮的过程。对这句的意境,我理解的可能有几种情形:
“果然如此”——符合或超出预期值,强化和升华目标愿景;
“不过如此”——未达到预期,但也增加了见识,完成某种祛魅;
“原来如此”——不在预设之中,全新的体验,扩展了边界。
“别无事”,似乎也是一种见山还是山的心态回归,与心身安宁。也许,在一个阶段的消停后,又将惦念下一个“庐山烟雨浙江潮”,进入新一轮的摆荡与折腾。其实,折腾的结果,更多是不确定。不是每个人,都能到达诗句里的“身临其境、得愿以偿”。很多时候在中途,就得面临“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的险峰与绝境。
我想,无论怎样,倾尽心力去追逐喜欢的人和事,才能激活更高的生命能量,亦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瞬间无尽的力和美全然迸发。折腾,也许是存在的最高形态。
苏轼是经历过反复折腾的人,“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我诚愚且拙、声名两无谋”、“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他在诗里坦承并直面痛苦,借用很多自嘲,去托起现实的狼狈与苦楚。即使经历了命运的跌宕甚至抛甩,他也没有以“虚无”去抵御痛苦,从料峭春风吹酒醒、到水光潋滟晴方好;从人生几度秋凉到最是橙黄桔绿时,阅尽四季,他活在味道里,活在感受里,也在看似颠沛的命运里,烙印了他的生活信念: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是他的主体人格和审美,“欢”是他创造生活的热情和勇气。
因此,首尾同一句,表面一字不变的“庐山烟雨浙江潮”,内在可能是突破层层困境、完成人生意义确认的脱胎换骨。只有这样的力量,才能让苏轼写的一首首诗句,穿越古今,来贴近万千人的心灵。也只有苏的诗句,让我们在爬山涉水的各种人生困境里,“尘埃虽未脱,暂憩得一漱”。所以,有时看喜欢的作家书中,也常能“偶遇”苏轼。于我而言,他的诗句,总会带来惊喜感,就像一块宝玉,质地通透又坚硬。将人间的孤独、寂廖,和更多无以名状的情绪和感受,一一照映,化成缕缕晧辉。
外面大雨仍然热情如注,我从写作里回过神来,心潮难已之际,音响正传来一首歌,细听是刘若英的《当爱在靠近》:
每一次当爱再靠近
感觉它在紧紧地抱住你
它骚动你的心 遮住你的眼睛
又不让你知道去哪里
每一次当爱在靠近
都好像在等你要怎么回应
天地都安静 唯一不安的是 你的决定
作者简介:
刘宁蒗,湖南湘潭人,现居深圳,从事管理培训与心理咨询工作近20年,创办深圳市沁元心理咨询公司,担任多家教育集团与上市公司特邀咨询师与培训讲师,常年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与援助专项活动。喜欢用写作的方式记录生活,有开通婚姻情感、亲子、职场与个人成长类的原创公众号,散文作品曾获“深圳市企业家协会“文学创赛一等奖、第八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优秀奖,喜读哲史、亲近佛学,在生活中积极实践心理学自助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