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继续
与君共享
(续前)
前言:
我并非宿命论者,但有时候却常被无法解释的宿命所困惑。我的一生与大多数人有点不同,因为我是一个未被宿命所固有化的幸运儿。生日将至之际,我非常感恩生我和养我的两个不同的母亲,我也非常感谢把我培养、把我呵护的养父!于是,我确定再一次发表我的这一篇旧文,与读者诸君分享我被命运眷顾的人生。本文有点长,分两期发表,这是第二部分。希望读者喜欢。
被命运眷顾的人
文/龚如仲(Ralph)
(二)
正是因为我从家境贫寒、食不果腹的陈家转移到了惜子如命、衣食无忧的龚家,我度过了非常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光。“独生儿子”的我成了家里的骄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从小学到中学,无论家里碰到任何生计上的难题,我的父母总是一如既往地节衣缩食、千方百计地供我读书。在我父母的心思里,“只有读书,孩子将来才有出息”。于是乎,从小学到高中,我一路顺顺利利地走了过来,最终成了大学生中的一员。
每当我回想起父母自己天天粗茶淡饭、“抠抠搜搜”,而总让我吃好穿暖、无忧无虑的每一个细节时,我都心存深深的感恩之情。这种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真情感受不仅是我读书的动力,也是我踏上社会后做人的准则 --- 为人要懂得感恩。
回忆起我几十年职业生涯的风雨历程,我问心无愧。我不仅在事业上小有成就,而且在为人上也是朋友多多。而如今到了安享颐养天年的时候,尽管我并非富翁,但绝对是“住有房、食有肉”,也买得起来往于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机票,此生足矣。
(三)
我有时会遐想:如果没有那一天,我的命运恐怕如同我的两位亲哥哥(如果父母实在不忍心丢弃我的话)那样了。父母会拼命地供养我这不该来到人世的老三,那么我的命运肯定不会比我两个亲哥哥强。道理非常简单:我们弟兄三人顶高的学历就是初中毕业,最好的安排就是在上海的工厂里当个工人。提到工人二字,我感到有必要简单地谈谈我的两位哥哥。
我大哥是我兄弟三人中长得最英俊的,且灵动潇洒、多才多艺。初中毕业后在上海一家有几千名职工的国企大厂从工人干起,凭着他的绝顶聪明、善于学习,最后靠自学成才当上了那家大企业技术科的副科长(这在当时的上海也是件了不起的大事)。但可惜的是,我的这位大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走错了路。他为金钱所诱惑,放弃了国家企业的优厚待遇,不听工厂领导的苦苦相劝,最后任性地净身出户,到一家个体企业任高管。与那家私人公司合作伊始,那家公司的老总对他寄予厚望,但过了不久就他就有点失望了(技术高管底子的大哥根本不懂生意上的经营之道)。混了几年后,公司与他分道扬镳,而起步时公司给予的巨额保底金被我大哥花得个精光。等到我大哥退休后,他只享受到了当地居委会因同情他而给予的区区每个月几百块钱的生活费(我帮过他不少次,但救急难救穷),到头来在贫困中了此一生(三年疫情期间跨鹤西去)。悲哉!
我二哥的命运就好得太多了。作为上海一家保密大厂的高级技工,我二哥无论是钳工、刨工,还是钣金工,都是八级高手。业余时间,二哥爱看足球赛(当然是女儿、女婿掏钱为他买票。二哥还是一位水平相当高的京剧票友,老生戏唱得有板有眼)。二嫂贤惠,精于持家。而他们的独生女儿纯孝,照顾父母无微不至,我二哥现如今依然过着幸福的退休生活(令人叹息的是,我二嫂也是在三年抗疫期间不幸离世的)。
再设想一下我自己:如果我也是初中毕业后跟随着我二位哥哥的步伐,踏进工厂的大门,那我的命运可能堪忧。因为我是一个动手能力极低的人(所幸的是,我动动笔杆子的能力还将就)。用我老伴“夸”我的话来说:“你连往墙上钉个钉子都有可能钉歪了”。如果命好,厂长或科长抬举我,让我当个文员或秘书,那我就一定会烧高香了。
(四)
感谢上苍,因为那一天,我的命运有了彻底的改变。所以在我的心目中,我的养父母是我的恩人,是比我亲生父母还要亲的亲人。自从我养父母分别去世后,除非是特殊原因(比如因为这一次的瘟疫,我被迫在异邦困足三年余),我都会回到老家扬州乡下,拜祭我的双亲,年复一年,几乎从未间断。即便如此,我还是感到我无法报答父母对我的养育栽培养之大恩。
啊!那一天,多么神奇的一天!而我,真是一个获得命运眷顾的幸运儿!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