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载风和雨 同心共筑中国梦
作者:每小平
75年风雨兼程,75年沧桑巨变。
南湖清水有红船,赤子心系中华园。上海遇险聚红船,建党至今百余年。1921年,中囯共产党成立,似曙光照耀大地,是中囯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工农起来闹革命,华夏大地星火燃。打倒土豪分田地,团结推翻三座山。为了推翻三座大山,消灭人剥削人的黑暗社会,使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党领导人民先后举行了“京汉铁路大罢工”“国民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1927年蒋介石“清共”,国共合作破裂。“马日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举起屠刀,大肆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八一起义南昌战,井岗跟党斗敌顽。四渡赤水救危难,长征万里只等闲。“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1927年8月1日党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后来又举行了“秋收起义”,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思想。通过“三湾改编”“建立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广洲起义”“井岗山会师”等,革命队伍迅速壮大。
遵义会议大转折,勇士冲过泸定桥。革命理想高于天,万里长征信念坚。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进行2万5000里“长征”。“湘江战役”最壮裂、最关键,是关系红军存亡的一战。“遵义会议”纠错、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囯革命,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四渡赤水”运动战,灵活机动斗敌顽。有效调动和歼灭敌人,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的胜利。“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红军由危转安,革命取得了胜利。
全民抗战齐动员,国共两党重庆谈。一致对外打日寇,长枪地雷大刀吼。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蒋抗日,由内战转向一致抗日的转折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战”和全民“地道战”“地雷战”……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正义战争、是近代抗击外敌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囯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囯共产党在中囯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三大法宝”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囯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产生出来的。
重庆谈判和平谈,避免内战争和平。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协议,发动新的内战。民主党派反独裁,与党合作携手来。抗战胜利蒋内战,三大战役夺江山。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统治,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新中国。
翻身不忘共产党,吃水不忘挖井人。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隆重召开。由共产党发起并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人民团体代表参加的,协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事宜的会议。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人选,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制度政策,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定了首都、国旗和国歌等,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囯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旧中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标志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政权的建立。
中华民族能够在内忧外患的历史危机之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能够在一穷二白、战乱不断、人剥削人的水深火热之后过上幸福生活,中国能够在满目疮痍之后站在世界舞台中央----这些伟大转折,都是从中囯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开始的,是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开始的。新中囯成立至今,中囯共产党带领中囯人民,在不断探索中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
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大发展,人民生活大改善,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国两制新概念,香港澳门得回还。祖国统一亿民愿,期盼台湾大团圆。十八大提中国梦,各族人民齐行动。中国特色新思想,决胜全面建小康。1982年,党和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成功收回香港和澳门。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香港和澳门分别回到祖国怀抱,恢复行使主权,摆脱殖民统治……
党的光辉历程,我的内心感受很多很多。过去的103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优异的答卷。如今,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之路。百年来,从“南湖红船”到“复兴号”巨轮,再到“三峡大坝”“高速公路”“高铁”“航空航天”“嫦娥揽月”“天和驻空” “天问探火”“地壳一号”“奋斗号探深海”“航母巡海”……党和国家的事业在不断发展壮大。
旗帜指引理想,奋斗铸就丰碑。只有党才能肩负起并完成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使命担当;只有党才能引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明朝华夏腾飞民富有。沧桑巨变75年,光辉历程记心间。改革开放前韦曲只有长安街、老街、西街等;如今已有上百条街巷道路,平房变成楼房、高层;公路四通八达,地铁到长安;原先四周都是菜田,如今是单位、家园和花园;原先公路窄曲,如今是宽阔平坦;原先老人乘公交车、到公园景点要购票,如今免票;原先少有广场花园,如今有长安广场、长安公园等数十处广场景观;原先农村脏乱差,如今变成美丽乡村;衣食住行大改变,人人脸上露笑脸;原先只有自行车,如今汽车开回家;原先少有旅游,如今名山大川、国内外乘机旅游……
75年栉风沐雨,75年春华秋实。75年沧桑巨变,见证了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强国富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意。成功举办奥运会并获得奖牌第一,航母已有3艘、军事大发展、神舟七号发射成功、探月飞船采样回、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分田到地农民粮食有余,60岁后有养老金、种粮不用交税,每年还有补贴、看病有医保、教育免费还有早餐、村村通水泥路、用上自来水……
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发展好,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准确把握新时代新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不断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的新局面。
多年来,长安区委统战部精心组织区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团体成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砥砺奋进,为长安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全区统一战线呈现出大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良好局面。数万党外人士、工商、宗教、新阶层等人士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出了智慧和力量。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民盟长安工委组织盟员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导向、重大原则、系统部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忠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良好局面。围绕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加大攻坚力度,同心同德为把我区建设成为和谐美丽的新长安、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长安而不懈奋斗!
新中国建立后,民盟人士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奉献才智。
长安一中校长陈天人,培养了大批知识分子,为国家输送了众多人才。他先后任县人大代表、县政府委员、县政协副主席、省人大代表等;主委孙福志、赵养轩先后任县政协副主席,副主委孙潇任县政协副主席、主委智王萌任县政协副主席、县、市人大代表等;主委马号武、赵向坤先后任县政协常委、市政协委员等;盟员高继显1986年获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雷荣志1994年“便携式立体几何模型”获“实用新型”专利;张凯:1993年“彩色立体球仪”获“实用新型”专利;1993年获“全国天文知识竞赛二等奖”;冯鹏程编著了《宋绮云传奇》、《柳青的故事》、《英雄 人民不会忘记》《红军在长安》《张灵甫》《张灵甫纪事》等书籍;张有梨1994年获长安县十佳医生;李建章四十多年痔瘘无事故;每小平荣获省市区、农业部数十种奖励;许海峰获得区政协优秀委员、优秀提案等奖励;张民庆、何彩莉分获长安区十大“优秀教师”……近日,盟员许海峰获得区委统战部征文一等奖,艾文获得区委统战部征文二等奖,每小平、吕红梅、赵向坤、杨永民分别获得区委统战部征文优秀奖并入编征文书中;盟员马号武、张贵成、任旭东、刘建峰、焦莉莎、姚旭波、高有强的书画作品入展区委统战部书画展并入编书中;盟员薛瑞花激情演唱了动人心弦的歌曲,民盟长安工委获得区委统战部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
近年来,民盟长安工委在区委统战部坚强领导下,牢记初心使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继承发扬民盟“奔走国是,关注民生”优良传统,一如既往支持长安扶贫、教育、科技、普法等。为了发扬革命传统,弘扬延安精神,赓续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工委组织盟员先后到延安、照金、马栏、扶眉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积极参加“新冠疫情”“脱贫攻坚”“水灾”“主题教育”“演讲比赛”“马拉松跑”“六一捐赠”等多种活动,赵向坤主委先后出资百万余元捐款捐物,受到社会各界的称赞。民盟长安工委各项工作不断创新,在组织发展、宣传、参政议政、社会服务、脱贫攻坚等亮点纷呈,多次荣获盟中央和省市民盟组织的表彰,数十位业绩突出盟员分别获得各种荣誉表彰,为长安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七十五载风和雨,同心共筑中国梦。祝福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每小平:笔名;每牧,每文,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民俗委员会主任,区诗词协会监事,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办公室副主任,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白鹿原分会副会长,陕西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原长安区政协委员,区政协特聘文史员,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人文地理、方言、习俗、社火文化研究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