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励加油还是呼喊刹车
文\徐清波
上午八时五十分,网上发布消息:平度市青岛路与福州路路口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荆某某(男,29岁,平度市人)驾驶轿车与等候信号灯的两辆电动自行车相撞,造成一人死亡,两人受伤,伤者及时送医救治。不久,又有消息:其中的一位伤者救治无效死亡。
青岛路与福州路交界处,不正是平度市的标志物——火牛位置之所在吗!在这个省内最大的县级市,这是最容易让人定位的地方。宽阔的十字路口中央,矗立一高大石柱,石柱上端顶着一头狂奔状的铜制巨牛,牛后,燃烧着一团通红的火苗;石柱底部,围着一个不大的圆盘,四个方向来的车辆绕着这个圆盘,根据信号灯的提示,不停地转来转去。
很快,事故发生的视频在网上发布出来:火牛以北的车辆、行人都整齐地停在停止线外等待信号灯转换,他们的后方,一辆白色越野,从看起来五十米开外,像是从绿化带里,疯了一样,像飞机起飞似的,朝着火牛的方向狂奔而来。越野车后,飞扬起漫天尘土。
接下来的是另一段视频:越野车停在火牛下圆盘旁边,车的前脸已经破碎成一堆乱铁。车门打开,一个青年艰难地走下来,像一个败下阵来的轻度伤员。
镜头切换:一位中年妇女平躺在路边,一动不动,血肉模糊;妇女旁边,几位医生正在抢救几个孩子,孩子看起来很小。
警方通报,事故中不存在酒驾、毒驾。有人猜测,很可能是司机误把油门当刹车了!
误把油门当刹车!即使这个原因成立,该司机造成的恶果也是不可饶恕的。五十多米的距离,你一直在把油门当刹车吗?你在急刹车的时候为什么不随即踩下离合?只要踩下离合,再大的油门也不起作用;驾驶技术不过关你为何要开车上路......
该司机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这毋庸置疑,而这事故的发生,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
误把油门当刹车,这好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不少开车的人有过这种经历,包括我。
有一次,我开车从岔路往主路拐,踩刹车时,误踩在油门上,车猛地冲向主路中央。幸亏当时主路上没有车辆,不然会有什么后果,现在想想都后怕。
这是考取驾驶证后不久发生的事。后来慢慢熟练了,但很长一段时间,如果谁突然问我,油门和刹车哪个在左哪个在右,我要想一会才能回答上来。
打开网络,误把油门当刹车的视频随处可见,花样百出,看了让人啼笑皆非。有人开车钻进屋,有人开车爬上墙,有人开车掉进河,有人开车上了炕。而可怕的,让人笑不出来的是,有人开车直接撞进人群。
我认识的人中就有不少曾经误把油门当刹车的,幸运的是,他们都没出事。不过放在世界范围内,要有多少人因为误把油门当刹车遭到伤害,甚至丧命!
误把油门当刹车,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驾驶员的驾驶技术、驾驶经验,以及其身体与精神状况等,属主观原因,而油门和刹车那么近地摆放在一起,是明显显的客观原因。
我有点纳闷:设计的时候,为何要把油门和刹车放一起?
自动档的车,如果把油门放在左脚上,刹车放在右脚上,左右脚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不但能避免误把油门当刹车,避免交通事故,而且驾驶员的身心都会轻松得多。
手动档的车,把油门和离合放在一起,在行驶和停止时会比较方便,因为松开油门的下一步就是考虑刹车和离合,离合和刹车分别由左右脚来执行,这非常合理。问题是,车子启动的时候,在松开离合的同时,要把油门慢慢地踩下。这样,油门和离合不能由一只脚完成,所以放在一起是不合理的。
油门需要和离合合作,刹车也需要和离合合作,所以,汽车的设计者把离合单独放在左脚上,这样,没办法,只有把油门和刹车放在一起。
难道真的没办法?就没有一个解决这一问题的万全之策?
我想,如果用心去想,可能会有。例如,可不可以考虑把离合交给手来做;再例如,如果把油门放在左脚上,可不可以考虑在右脚上再增加一个离合,车启动的时候用右边的离合配合左边的油门,刹车的时候用左边的离合配合右边的刹车。
行进的过程中,让右脚只负责刹车,必要的时候把右脚一直虚放在刹车上,随时做好制动的准备,紧急的时候直接踩下,这样可以缩短多少制动时间!即使仅仅缩短一秒钟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在世界范围,一天之内,要避免多少交通事故,避免多少人的伤亡。而照现在的设计,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急刹车,右脚要先从油门上抬起,再踩向刹车,这个过程中,有多少悲剧已经无法挽回!
油门与刹车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机关,把两者放在一起,就像是将水与火放在一起,双方随时有可能把对方消灭,让对方失去效力;也像是将老鼠跟猫放在一起,其危险时刻存在;又像是将汽油桶放在火炉旁,不管汽油桶密封得多么严实,总容易让人产生不愉快的联想,使人的脑海里不断蹦出“安全隐患”四个字。
有误把油门当刹车者,就有误把刹车当油门者。不过,后者除了浪费一点时间和造成一点小麻烦外,对人身安全造不成什么危害。
既然存在安全隐患,为什么汽车的设计者要这样设计?他们的理由一定是,正常情况下,人的右脚都比左脚灵活、有力,所以将油门、刹车两个重要的机关交给右脚。别忘了,人的四肢的灵活程度和力量大小主要是后天练出来的,而不是先天的。如果从一开始就让左脚承担右脚的职责,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即使右脚天生就比左脚灵活、力量大,就有必要把油门和刹车都交给右脚吗?
把油门和刹车交给右脚是因为两者重要。难道两者真的都那么重要?
开车行驶在路上,加油并不难,脚尖轻轻一点即可。加速容易减速难,这就是除了高速,几乎所有的公路,车辆限速只规定上限不规定下限的原因。
问题往往出在制动上。如果所有车辆都能说停就停,世界上恐怕不会再出现交通事故。
从这个意义讲,一味地“加油”并不可取,而理性地制动反而应该鼓励。
现代社会,都在追求更快、更高、更远。人们习惯了为快、高、远喝彩、点赞,运动场上,此起彼伏的“加油”声就是充分的证据。可有几人意识到,就在这“加油”声中,人类正面临灭顶之灾!都知道,因为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上仅仅一个国家拥有的核武器就能摧毁地球多少遍!生活在核武器边上的地球人,多么像行走在老虎狮子旁边的幼儿!而在人类文明极不发达的时代,这种危机是不存在的。
送客时,中国人惯于说“慢走”。这“慢走”除了要表达恋恋不舍,我想更多的时候是要表达对客人行路安全的关心。
现在车辆上油门、刹车、的摆放位置,大部分司机一定习惯了。但我要说,都习惯的东西不一定合理。如果让被误把油门当刹车的司机伤害了的人来决定,他们肯定支持将油门和刹车分开。
我暗自想,中国人“加油”的惯例可能始于平度的火牛。不过当时不叫加油,而是叫加火。
两千多年前,在平度大地上发生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战争。天才将军田单征用一千多头耕牛,在牛尾巴上绑上浸满油脂的苇草,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将苇草点燃,被烧痛屁股的群牛,疯了似地冲向敌营——这群痴厮牛们一定认为有一个怪物追着咬它们的屁股。田将军带领士兵趁机追杀敌军,大获全胜。因为这场战争,齐国又存活了半个多世纪。
屁股喷火,疯狂前冲,这不就是火箭的原理吗?所以说,两千多年前,在平度大地上,在田将军心里,已经有了火箭的构想!
火箭与火牛同理,其诀窍就是在其背后加火!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加火”,于是,“加油”一词产生。
不管加火还是加油,在人类文明进步方面,都起到了助推作用。但人们发现,凡是加火的,都带有自我毁灭的特性,而相对来说,“加油”却温文尔雅得多。
不可否认的是,既然“加油”源于“加火”,它一定存留“加火”的基因。人们在加油的时候,总是多多少少存在自我毁灭的风险。
平度人把田将军加了火的牛作为自己城市的标志物,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的天上让人们仰视,足见其对火牛精神的重视程度。火牛的冲劲、韧劲,以及其自我牺牲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平度人发奋图强,勇往直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奇迹。相信,所有平度人,看到火牛那奋不顾身,奋力前行的雄姿,都会备受鼓舞;看到牛后那熊熊燃烧的火苗,都会感慨:要进步,确实需要一把火!
不知道那个二十九岁的青年是怎么想的。当他开着越野,远远看到火牛,看到牛后的火苗,是否会立即兴奋起来?是否会由衷地感叹:作为年轻人,就应该像火牛一样勇于进取,应该不断地加火,加油?当他狠狠地踩下油门的时候,他是否已经忘记了制动机制的存在?
忘记制动,这可不是小事。一个平民忘记制动,只能造成局部的混乱;一个政策的制定者忘记制动,却能造成大面积的混乱;假如一个国君忘记制动,有可能导致大规模战争,甚至导致天下大乱。
诚然,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相对于泄气,加油这一行为往往是值得肯定的,不管是为别人加油还是为自己加油。但是,忘记制动的加油万万要不得,把加油误认为是制动的行为更要不得,是必须严格制止的。加油的前提必须是加油者保持清醒的头脑,盲目的加油、神志不清者的加油、头脑一片空白者的加油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买了一辆金城牌摩托车。来年的正月初三上午,我骑着这辆摩托车,载着妻女来到丈人家。上一年,小舅子才谈了一个女朋友,莱阳人。小舅子说要借用我的摩托车去女朋友家,我爽快答应。
小舅子跨上摩托车,发动起来。要启程时,挂上档,试着加油,可摩托车一动不动。
这类摩托车的油门放在右手上,离合放在左手上,要启程,需要左右手恰到好处的配合:在左手离合慢慢松开的同时,右手慢慢加油。松开的程度与加油的幅度正好在一个点上的时候,摩托车才能开始前行。这个点很难找,尤其对于新手。
小舅子试了很多次,摩托车就是不动。要么在空档上加油,发动机发出轰轰的响声,要么一松离合嘎咚一下车被憋死。
十点半多了。小舅子此时出发,到达他女朋友家也接近晌天了,他女朋友家在一百里之外。七八个家人站在摩托车旁,都急得不得了。
摩托车又发动起来,小舅子又试着松离合,同时慢慢加油。摩托车开始有点往前移动,家人们都松了一口气。
我二连襟说:“好了,松开离合!加油!”随即他两手扶着摩托车后座,用力往前一推。
这一推不要紧,全场的人都惊呆了。摩托车像一辆赛车,疯了一样往前冲去。与赛车不同的是,这摩托车在往前冲的同时,发出巨大的声响,让人感觉随时可能发生爆炸。
还有一点与赛车不同的是,这摩托车的车体很不稳,车的前轮不时地往上翘。我小舅子的身体不是前倾,而是有点后仰。
能够判断出,摩托车是挂在一档上,而小舅子把油门拧到了极限!
在家人们的惊恐中,摩托车歪歪斜斜地飞出几十米后,有惊无险地倒伏在一堆沙上。
后来我知道,摩托车在被我二连襟猛然一推的瞬间,我小舅子的身体随着后仰,身体后仰,握住油门的右手就跟着往后拉,右手后拉,油门就加大,油门加大,摩托车就加速,摩托车加速,身体更后仰,身体更后仰,油门更加大......在这反复强化的过程中,我小舅子已经无所适从,此时的他大脑一片空白。所以这个恶作剧式的表演都是在我小舅子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的。在无意识状态下,所谓制动、方向等决定安全的因素都全没了。
无意识状态下的加油是极其危险的。火牛旁的这一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是不是因为司机无意识状态下的加油,这有待于法官、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进一步研判,但一个简单的问题摆在我们所有人的面前,值得我们深思,那就是:怎样协调加油与制动的关系?
平度火牛所在的路口,是我上下班必经之路。事故发生的时间是八点五十,而那天我骑电动车经过那里是七点五十,很庆幸我与那悲剧“失之交臂”一个小时!当时,抬头望着天上的火牛,我没有想太多,可后来,每次路过那里,我都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火牛精神确实为平度人注入了足够的兴奋剂、强心剂,对于平度的发展,这精神确实功不可没,但火牛的设计者,在鼓动人们不断地加火、加油的同时,有没有稍微考虑相应的制动机制?!

作者简介:徐清波,男,青岛平度人,中学高级教师。教书之余,好舞文弄墨。近几年,各类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诗文百余首(篇)。现为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理事,《茌平文苑》认证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