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继续
泉州有趣
(续前)
前言:
泉州颇有佛缘,民风仁厚,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泉南佛国,闽南蓬莱”,有诗人赞泉州曰:“泉州城内有古寺,千年佛象镇乾坤”。此外,泉州乃福建省之重镇,经济极为发达。清•黄景仁有诗云:“泉州港口繁华处,商贾云集货如山”。但最让我欣赏的赞扬泉州的诗句是:“最是人间烟火气,半城烟火半城仙。”今日心血来潮,草就小文“泉州行”一篇,与读者诸君共享,望君喜欢。
此文较长,分两次发表,这是第二部分。
泉州行
文/龚如仲(Ralph)
说完泉州富足的故事,我接下来说一说泉州的古风。
我必须声明:我所说的古风,不是旧体诗中的一种形式,而是泉州当地的民风,一种古朴
而仁厚的好风气。
据当地朋友介绍(我有时也亲眼所见),泉州人颇有古风。比如,您到农贸市场买菜,买完菜后,您或许是因为还要继续到下一家去采购而不想拎着挺重的、装有瓜果菜蔬的塑料袋而行走,您大可以对卖给您菜的那位摊主说一声:“我把菜先放在您这里,我待一会儿来取”;或者是:有一回太不巧了,您没有带够买菜的银两,只好对经常见面的那位摊主说一声:“抱歉,我还欠您5元钱,我明天把钱补给您。”那位摊主肯定会回答道:“好的,您尽管继续去买东西,把菜放在我这里,您过一会儿别忘了来拿走”;或者他(她)会对尚欠他(她)5元钱的您说道:“没有关系,您什么时候方便了再把钱给我。”我说这样的话是绝对负责任的,因为我所知道的当地民风确实如此。
有一回,因为业务需要,我一反往常总是从香港入关深圳的做法,而直接从香港飞往泉州并在泉州入关。接待我的海关和边检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认真的前提下,态度是和蔼的,语气是亲切的,让人没有紧张感,我心中颇感温暖。具体例子我就不一一细说了。
我所目睹的最让我感动一件事是发生在今年的某月某日。有一回,深圳那家公司的老总和他的一位部下和我一起到酒店周边的一家商业中心闲逛(工作之余),我们目睹了这样一件事:一位七十开外的老者和家人也在逛商场。家人走在前面,老人家跟在后面。一不小心,老者在跨越广场边上的一条矮矮的铁栏杆时没有注意,一下子扑倒在地上。家人在前方根本没有看到,而我们因为离他太远,无法立马给这一位老兄以帮助。就在那个当口,两位年纪约在20岁左右的姑娘飞快地走到老者跟前,她们不仅把他掺扶起来,还一个劲地问老者:“您摔坏了吗?要不要送您去医院检查一下?”这个时候,他的家人才发现了老者倒地的状况,他们回过身来帮助亲人。当我亲眼看到姑娘们主动帮助老者的那一幕时,我感慨万千,也赞叹不已。要知道,当下的中国人极少有敢于帮助倒地的老人家的,因为他们担心的是:帮了人家,您反被对方讹诈的情景可能发生。但泉州的老百姓似乎没有这一类的担心,我真的要为泉州人点个大大的赞!
最后我来说一说泉州人的悠然。
与北京人、广东人、扬州人大相径庭的是,泉州人好像都是些天生的“夜猫子”。北京人基本上都是早上按时起床,然后按时吃早饭;广东人几乎人人都爱在茶楼食肆饮早茶、吃早点;而讲究的扬州城里人更是有“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生活习惯(早上喝茶吃汤包,晚上澡堂泡全身)。我到泉州出差时,都是下榻于泉州丰泽区最为热闹的商业和休闲中心地带的一个名曰“中骏世界城”附近的酒店里。这个地方一到晚上人声极为喧哗、行人川流不息。有时候,位于商业中心里边的大超市竟然会繁忙到顾客们要排着长队等候付款的程度。
离商业中心不远的、紧挨着一座叫“青莲寺”古庙的人行走道上,到了晚上更是小吃摊一个挨着一个,灯光闪烁,热闹非常。这一条“长街”被称为“青年夜市”。我看到了以泉州美食为主、也有各地小吃的佳肴在热卖中:面线糊,土笋冻,海蛎煎,芋头饼,猪脚饭,关东煮,麻辣烫,福鼎肉片,香烤面筋,重庆抄手和干炒牛河等等。我注意了一下,小吃街上几乎是清一色的年轻人,他们是摊主和消费者的绝对主力。我想,上了年纪的人是不会到此来凑热闹的。
泉州市政府对小吃摊的管理非常严格,除了维持秩序的保安人员外,街道上还有配套的消防专用柜和警察小屋。我听说这个小吃街一直要营业到深更半夜,然后在我们下榻酒店那条街上就接着开始了下半夜到拂晓的另一挡夜市!每天夜里,我时常会被窗外闹闹哄哄的人声弄醒,就一点而言,我真的是无可奈何。
但是,早晨或早上午的时候,大街上几乎空无一人(那个著名的“中骏世界城”早上10点才开门营业),因为普通的泉州人都是些个“夜里不睡,早上不起”的“异类”。可以肯定的是,每天早九晚五的上班族不在此列。
泉州人除了喜欢消费、享受购物之外,退休后的人们也和其它城市的人们一样:大妈们是广场舞的高手,老爷儿们喜欢下棋、打扑克和享受功夫茶。总而言之一句话,泉州人的生活非常悠然,真的是羡慕煞了中国的外省人。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