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峰峰新市区之初建
杨宇峰
近几年,与一些老同志,谈及峰峰矿区机关于2019年乔迁城北新区一事,议论最多的是新市区初建始的话题,另外有许多年轻人也十分对此感兴趣,很想知道新市区初建时的情景。
那么峰峰新市区这一建国后新开辟的繁华城区,何时筹建?初期的形成及后来的逐渐完善到底是个啥景况呢?为有一个较为详尽的底数,笔者虽有那时的所见所闻,但毕竟是一知半解,特意查看了一遍《峰峰志》,又走访了一些上年纪的知情者,拙笔成文,也算是一个简略的记录,与大家共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4月18日,中共河北省委书记林铁到峰峰煤矿视察时,首次提出成立峰峰矿区事宜。对“矿区”名称的构想,主要考虑峰峰一带有着极为丰富的煤矿产资源,且已有多井多年的开采历史。
后经勘探峰峰煤田总地质储量68亿吨 。1961年9月,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郭沫若曾在邯郸留下一首《七律·登丛台》诗“邯郸市内赵丛台,秋日登临曙色开。照黛妆楼遗废迹,骑射胡服思雄才。太行阵地漳河外,烈士陵园滏水隈。现代经营基础厚,武安铁矿峰峰煤。”也印证了峰峰煤的知名度。
早在1950年5月5日,邯郸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指示(民行字第113号),顷奉省民字第56号指示,准予成立峰峰矿区人民政府,由邯郸专署直接领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于1950年6月1日,峰峰矿区正式成立,由武安南部和磁县西部的一些村划入矿区。峰峰矿区党委设在峰峰矿务局(临时),吴润亭任矿区党委书记,峰峰矿区人民政府设在彭城前街(临时),张化民任区政府主席。
峰峰矿区成立时,7个月前,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为保障全世界儿童的权利,于1949年11月在莫斯科举行的会议上,决定以每年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矿区的誕生,如同新中国的一个婴儿出世,将成立日定在1950年6月1日第一个儿童节,是有着深刻含义的。
1952年5月18日,华北行政委员会决定: 峰峰矿区改由河北省直接领导。经中共河北省委批准,段毅任区委书记,朱介子任区政府主席。12月调整为王福禄任区政府主席。
一个区级新政府首善之地的建立,必然会带来这里新的繁华。
1953年9月,峰峰矿区农建科在河北省建筑工程局的配合下,编制了《峰峰矿区新市区初建规划方案》,选择在临水村南附近一带,这是峰峰矿在第一次出现“新市区”这个地理名称。
这里近临南响堂山和神麇山及滏阳河源头,西连太行山峦、东望华北平原的滏口陉,既是新市区的山川门户,又是连接晋冀鲁豫四省著名通衢的风水宝地,地理位置极为优越。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促成了新市区的应运而生。
此后,新市区在建设过程中,即按照规划方案实施,个别路面、住宅、小区等,因设计中规模太小,曾进行过3次小范围改动扩大,新市区所形成的城区布局、轮廓,皆为当时的既定规划。
1955年1月14日,国务院决定: 自2月1日,峰峰矿区改称峰峰市,由河北省直辖。赵振中任市委书记,刘英任第二书记,王福禄任市长。改称峰峰市,新市区初建已具备城市雏形是一个重要因素。这时峰峰市党政机关已由原来临时在矿务局办公的党委,临时在彭城办公的政府,乔迁入驻刚建成的新市区机关办公大楼。
当时的峰峰市政府所辖四个区42个乡4个镇(和村、彭城、观台、马头)共140多个村,总人口20万6千多人。其范围北至三个孔壁,东至马头镇,南至观台镇,西至李岗西、刘岗西。曾是峰峰区域面积最大的时期。
当时峰峰市已是全邯郸地区的重点工业区,主要有峰峰矿务局所辖的各煤矿,有磁州窑的诸多瓷厂,就连磁山铁矿也归峰峰市管辖。资源型经济是峰峰市的一个重要特征。
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第39次会议通过《关于撤销河北省峰峰市的决定》,将峰峰市所属行政区域全部划归邯郸市领导。12月25日完成合并事宜。并恢复峰峰矿区建制,由周龙任峰峰矿区委员会书记,12月30日矿区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届第二次会议,选举梁汉枢为峰峰矿区区长。
在矿区改市,市又改回矿区期间及前前后后,正是新市区的初建阶段。城中心区的主要建筑是新市区形成的重要标志。在规划后的几年时间里,按照东面以党政驻地为主,南面以文化娱乐为主,西面以金融业为主,北面以商业为主的格局,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新市区的施工建设。
新市区当时设计的主要中心大街(南北走向称街,东西走向称路),比磁县、武安,安阳等旧城的街道都宽,看起来敞亮舒服,颇为时尚。滏阳东路刚修成时,中间栽柏树隔离带,将马路分成上下行道。据说那时政府机关才仅有一辆小车,其他单位基本上无小车,工作人员上下班,有的步行,有的骑自行车。有些人曾质疑路面太宽,有些浪费地皮,但王福禄区长用具有远见的话说:“我相信新中国的发展几十年后,会有一个让世人刮目相看的可喜变化,到那时,汽车多了,说不定新市区的路面还嫌得窄了呢!”这还真让他言中了。
下面就从新市区初建时的各重点单元说起:
——区直机关及招待服务单位在新市区的兴建
区委和区政府办公楼: 位于滏阳东路南侧,由苏联专家与区建设部门共同设计,东西两栋楼并列,主体建筑三层,中间四层,砖混凝土结构,皆是俄式建筑风格。办公楼于1954年12月竣工,1955年初投入使用,当时政府办公楼称“人委楼”,是峰峰市人民委员会办公楼的简称。两栋办公楼作为区委、区政府机关办公楼长达64年之久,2014年在城区改造中拆除,成为老峰峰人心中永远的记忆和怀念。
区政府招待所: 位于滏阳西路,高4层,建筑面积约3千平方米,始建于1953年。是区机关开中型会议和招待宾客的地方,改革开放后,改建成为峰峰宾馆。
——文化及广播、新闻单位活跃在新市区
新华书店大楼: 位于滏临街与滏阳路交叉路口,高4层,建筑面积2038平方米,始于建于1954年2月,改建于1991年。
峰峰矿区文化馆: 原在彭城镇, 1955年将文化舘迁至新市区滏临街南东侧一处平房院内,设有办公室、图书室、阅览室、陈列室等。1990年,在文化馆旧址新建了3400平方米,高6层的文化楼一座,成为全区人民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中心。现迁至滨河路原财政楼。
峰峰电影院: 位于滏临街路东 ,1954年筹建,1956年落成投入使用,此为峰峰矿区第一座电影院,影池分上下两层,坐位820个,四壁由三合板构成空腔线纹板。放映设备是国产无敌牌放映机。1956年,开业的第一场电影是苏联黑白故事片《黑孩子》。1957年首次放映了彩色影片《海底擒谍》。至1962年,每年平均放映电影1100场,年收入10.5万元(票价0.2元)。1964年该院被命为河北省三家“红旗影院”之一。
区工会俱乐部: 又称“东风会场”,初建于1956年12月,舞台坐南朝北,池内排座1201个。1979年1月25日,因火灾使俱乐部毁于一旦。当年3月重新翻建,于年底竣工,改名为“工人俱乐部”,总面积7496平方米,建筑面积2635平方米。为重大会议、文艺、戏剧演出综合活动场所。
工人俱乐部曾是矿区剧团的所在地。1955年,河北省定县专区评剧团调拨到峰峰市,改名“峰峰市评剧团”,主要上演剧目有《雏凤凌空》、《荀灌娘》、《白蛇传》、《虹桥赠珠》等,1956年改为邯郸市评剧团。
1958年,邯郸市大众坠子剧团划归峰峰矿区。“文革”期间又将坠子剧团改为“峰峰矿区文工团”。1970年,合并于邯郸市文工团。该团在矿区期间,上演剧目主要有《孟丽君》、《秦香莲》、《杨家将》、《审诰命》、《春草闯堂》、《矿山烈火》等。
1983年底,邯郸市豫剧划归峰峰矿区管辖,1985年更名为春蕾豫剧团。
峰峰矿区广播站 : 1950年6月,在峰峰矿务局机关,建立了第一座峰峰矿区有线广播站,仅有250瓦扩大机1台,街道广播喇叭20个,主要转播中央、河北电台节目。1956年迁到矿区文化馆院内,除传 播外,还有自办新闻节目。1966年迁到矿区体育场舞台后楼。1977年12月矿区广播事业管理局成立后,迁入现新址。
峰峰矿区早期曾办过《峰峰报》,其前身是《峰峰工人报》,于1952年8月设在峰峰村。1953年8月,将报社迁入南响堂寺,社长冯苏,副社长陈杰如,总编王俊霞兼党组书记。1955年4月峰峰工人报社改名峰峰报社,以《峰峰报》向社会发行。1956年7月社址搬迁到新市区(邯郸市商标印刷厂),1957年1月峰峰报社撤销,与邯郸专区农民报社合并。
——交通、电力、邮电、公检法部门在新市区发挥作用
路政管理: 矿区公路管理始于1954年。1955年峰峰市开始组建“河北省直属峰峰市运输公司”,将石家庄运输公司驻峰峰市的国营马车150辆,职工187人移交给峰峰市,成立了国营峰峰市运输公司马车队,此为矿区专业运输队伍之始。
矿区的国营公路客运始于1957年6月,矿区交运局在滏临北大街路西,建立长途汽车站。主要是邯郸地区运输公司直通矿区和过往矿区的客车。1960年开辟了峰峰——邯郸的客运线。到1990年公路贯通全区,开辟公共汽车客运线11条,客车百余辆。
新市区电力发展及用电: 峰峰发电厂原为日本所建,日本战败时,打算将电厂炸毁,被工人和地武装方保护下来。在原电厂基础上于1950年8月进行扩建,随后又多次改造。
1953年7月电厂成立供电营业科,次年改称营业所,与线路管理所合并后,改称峰峰供电所。属邯峰安(邯郸峰峰安阳)电力局管辖,1957属邯郸供电局至今。
新市区1953年开始建设之后,各新建单位和居民小区皆用上了照明电。
峰峰矿区邮电局: 该局的前身是设在彭城东小街的邮政营业处。1953年迁建于滏临街20号,改称“峰峰矿区邮电局”,营业电报、信件等业务。
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皆于1955年前后,在滏阳路南新的地点开始办公。
——财税金融在新市区博动经济命脉
新市区储蓄所: 1954年始建,不久改为“青年储蓄所”,1956年又增建了竹林寺储蓄所。
中国人民银行峰峰矿区办事处: 建国后设在彭城东阁里路南,此院原是彭城首富王家的九门相照院落,其门庭五大间,为银行营业厅,当时叫中国人民银行峰峰矿区支行,1955年迁至新市区。其他工商、农业、建设等银行及信用合作联社皆在这之后几年里建在新市区。
——城市学校在新市区传出朗朗读书声
1954年在鼓山南路东,建起峰峰矿区第一小学,简称“一市小”。十年后,曾在南响堂上课多年的峰峰矿区第二小学,于1964年迁到滏阳路东段路北的新校址,简称“二市小”。
1953年,原六河沟峰峰煤矿工业学校,迁至滏阳东路路南,改名为峰峰煤矿职工子弟学校,1955年又改名峰峰煤矿第一初级中学,1958年又更名为河北峰峰第一中学,1974年改为邯郸市第十三中学,简称“十三中”。
1953年10月,在黑龙洞村东创建峰峰矿区初级中学,1956年发展成完全中学,改名为峰峰矿区中学,1958年又改称河北峰峰第二中学,1974年更名为邯郸市第十四中学,简称“十四中”。
——城市医院、体育、公园为新市区提供保健娱乐场所
矿区人民医院(邯郸市第四医院): 位于滏阳河南岸,其前身为峰峰矿区卫生所,1951年筹建,设在彭城新华村。1954年在现址兴建,卫生所由彭城迁此,1956年改称峰峰矿区人民医院。1969年7月与市工人疗养院、峰峰矿区滏阳卫生院合并,1981年改称为邯郸市第四医院。该院后又多次改造扩建。
妇幼保健站: 位于新市区滏阳东路,原为1954年在和村镇建立的峰峰矿区妇幼保健站,1959年迁往新市区。1984年10月与临水镇卫生院、滏阳卫生院合并成立峰峰矿区妇幼保健院。
峰峰矿务局第一医院: 位于峰峰矿区鼓山路南端。1947年曾是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医院,原址在峰峰煤矿,1952年改称矿务局医院,迁往现址。1959年改为峰峰矿务局总医院。1962年该院改名为峰峰矿务局第一医院。
矿区灯光篮球场: 1954年体委在区委区政府大门路北,建起灯光篮球场,四周有台阶式看座。
1976年体育场建起观礼台,坐北向南,会场主体为标准四百米跑道的体育场。另建有足篮球场,排球场,跳远沙坑等。主席台东西两侧还有绿化地。每年矿区运动会均在这里的体育场举行。此大广场除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外,还可供全区召开万人大会用。
1976年9月18日,邯郸地委举行毛主席逝世追悼大会,矿区大广场作为一个分会场,全区上万名群众到现场,举行悼念活动并收听主会场邯郸地委第一书记张承先同志致悼词的现场直播。
1980年体育场经整修,栽种了草坪。1999年改建为世纪广场。
人民公园: 1957年曾是河北省第四工人疗养院,占地46亩,不久疗养院搬迁,腾出其址交地方管理,从此辟为峰峰矿区人民公园。1975前,公园设备简陋,花草树木品种稀少,管理人员不足10人。
1975年开始进行完善规划,增加公园设备。1978年新建了动物房、鹿苑、儿童游艺场等。1979年,公园面积增加到60亩。1980年到1986年在公园内建筑了假山、早冰场、游泳池、六角亭,修筑了门楼,增设了冷饮服务部,扩建了315平方米的温室。用柏油铺设了园内路7条,筑起了公园南北两道花墙,使花园宜人悦目,颇具规模。
1990年园内动物有15个种类90余只,珍禽有孔雀、鹦鹉等,动物有梅花鹿、狗熊、猴子、老虎等。
说起公园饲养老虎,当时从邢台动物园租了一只已孕雌虎,来峰峰公园后还生过小老虎。不幸的是,出了一次意外,一年春节期间,有儿童将燃着的炮仗仍进虎笼里,一只虎被惊吓,趁饲养员开门进去时,突然从门口跑出来,全城惊恐,情急之下,武警中队出动,持枪将老虎击毙,警报解除。
另外,公园内栽植花木130个品种,盆花5千余盆,主要花卉为月季、芍药、牡丹等。各种乔、灌木千余棵,主要是雪松、木槿、百日红等。珍贵树种有活化石银杏和木瓜树。
——国营商业在新市区陆续布点
1952年,峰峰矿区第一家国营饭店即新市区滏阳饭店开业。1953年国营烟草酒糖茶门市部开业。
1954年在滏阳路与滏临大街交叉口西北侧建起百货大楼。这是新市区群众购物最集中的地方,凡到新市区来办事的人,买不买东西到要进百货大楼逛逛,人们都说,去新市区不进百货大楼,等于白去。百货大楼成了新市区的窗口和名片。
随后新市区又陆续建起了花纱布、医药、粮食、副食品、酱菜、饮食、五金、生产资料、棉麻、燃料等公司,成立了商业局和供销合作社。
综上所述,新市区早期建筑,涉及的城市主要项目可以说应有尽有,已具备了城市的各项功能。在此基础上,以后的市场完善、山水生态环境建设、各城市居民大院和三五五部队等家属院改造、城郊新楼区诞生等等一系列宜民工程,便逐步扩建发展成了如今这样的规模。
现在美丽的新市区,让人享受其中,初建时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市区,虽然有些建筑物在后来的城市改造中被拆除了,有的原场景被挪作他用,但所有亲身经历的峰峰人,对那时的眷恋情结,依然是铭刻在心,久久难以忘怀!
制作都市头条编辑刘海生
联系电话15100074081